从台风杜苏芮看:城市内涝与城市不透水地面的关系

文摘   科学   2023-07-29 16:47   福建  
强台风杜苏芮于7月27日上午9时55分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地处200公里外的省会城市福州虽然风力不大,但却遭受了持续10几个小时的豪雨袭击,导致福州城区产生严重内涝。台风登陆后的24小时内,福州道路积水点多达55处,社交媒体上到处可见城市积水的视频和图片。全市公交、地铁停运,福州市也号召市民暂不出门。

此次福州城市的内涝除了史上最大的降雨量外,也与其城市地表被大面积不透水地面覆盖有关。有关研究表明:在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环境中,50%的降雨能被地面吸收,40%被蒸发,只有10%形成地表径流。但在不透水建筑表面占75%以上的人工地表环境中(如城市中心),由于大量自然地表(水系、植被)被人工不透水面取代,降水无法被及时吸收和排泄,因此产生的地表径流可高达55%,从而形成内涝,并对流域水质产生污染。因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将不透水面列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子。

为此,我们在国际上提出了第一个不透水面指数(NDISI) [1],旨在监测和调查城市的不透水面分布情况,并据此调查了福州盆地的不透水面分布变化。

显然,福州城市经过20多年的扩张,盆地中不透水地面比例大幅增加(下图中暗红色代表不透水地面)。据研究,到了2021年福州盆地不透水面面积已占据了近半个盆地[2]

不透水面扩张的同时造成了植被和内河、湖泊的减少(下图中蓝色代表河流和湖泊),因此,当有强降雨时,降水无法及时排泄就容易产生内涝。

我们也在各种场合大力呼吁城市发展建设和规划要融入生态理念,对福州市乃至国家重大项目中的不透水面比例合理配置提出建议,并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福州市近年来在建设中注重保护城市山水格局,规划绿色发展空间,并开展了海绵城市、铺设透水地面、提高建设项目蓝绿比等一系列相关的城市建设和配套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福州城市内涝的问题能够得到基本解决。


参考文献:
  1. Xu Hanqiu, 2010. Analysis of impervious surface and its impact on urban heat environment using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 (NDISI).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 76(5), 557–565.
  2. Yang J, Huang X., 2021. The 30 m annual land cover dataset and its dynamic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13(8), 3907-3925.


视频:王帅

编辑:任萌杰

校对:柳芬芬



环境资源遥感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