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佤山深处,随处可见的藏蓝身影全天候守护;田间地头,“穿警服的副支书”与当地百姓热火朝天研究农产品种植;街头巷尾,“月亮之家”巡防队线上线下零距离服务群众……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处处彰显着“月亮警务”为这座佤族之乡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单甲边境派出所不断探索边疆民族特色与基层社会治理高度融合的“统合型”乡土警务, 构建“动员式”乡土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共建共治“服务型”基层治理体系,为单甲乡走上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发展之路迈开“平安步伐”。
夯实共建基础 让美好故事延续
与缅甸一山之隔的嘎多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月亮升起来》的创作地、《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采风地。1979年,佤族词曲作者李江平在嘎多村体验生活时,在月亮湖边看到一轮圆月当空,想象一对佤寨恋人在月色下相约的动人画面,有感而发,创作出经典佤族歌曲《月亮升起来》,传唱大江南北。
可3年前,单甲边境派出所民警黄飞刚到嘎多村“月亮警务室”时,却在月亮湖边焦虑不已。“看着月亮升起来,心里却空落落的。”黄飞表示,村民大多早出晚归,导致民警在白天开展入户走访等警务工作时常“扑空”,初来乍到的黄飞,明显没有得到当地村民的认可,“敲不开门”“说不上话”是常有的事儿。
为了有效融入,黄飞主动帮群众干起了农活,带着月亮警务室的佤族民警陈金龙走进田间地头,出钱买种子,出力干农活,出点子找销路,让本土生长的佤族民警陈金龙从接处警、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工作中融入群众。此外,黄飞发现在嘎多村村史中,传说月亮就住在嘎多村的山谷里,群众便以月亮为美好的象征。于是,黄飞便把这一珍贵民族信仰融入群防群治工作中,以民族情感熏陶发动群众组建“月亮之家”巡防队,构建立体化“动员式社会组织”群防群治框架,并鼓励各族队员积极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在协助社区警务、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民族团结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3年5月,单甲边境派出所主动对接单甲乡党委政府,在全乡推广“月亮之家巡防队”创建工作,巡防队由社区民警、乡综治办、司法所、各村组骨干、民兵及热心群众构成,目前共有62人。“月亮之家巡防队”这一群防群治组织能有效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治安巡逻和边境踏查,不仅是边境村寨警民共治的新模式,还是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少数民族乡村社会治安共治共享的有效实践。例如:组织巡防队员在“新米节”“摸你黑”等佤族节日期间开展困难群众慰问,把普法教育和辖区治理工作融入和谐的警民情感交流中。通过交朋友、办实事,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入耳、入脑,切实改变发生矛盾和纠纷之后出现临时“抱佛脚”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的被动局面,不断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团结一家亲理念发掘推广。
“大家都知道我们边境辖区少数民族人数众多,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矛盾纠纷调解比普通纠纷更需要有温度,只有尊重不同的风俗,和大家一起围坐在火塘边、坐在田坝上、坐在村委会的一条板凳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变警情式调解为入户式调解,才能让调解工作更加顺畅,民族融合更加紧密。”安也警务区警长郁灿发表示。多年的社区工作使他深刻认识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做好社区工作,必须要将民族团结意识与日常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与各族群众建立“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朴素情感,才能够真正走进群众心中、得到认可。
“我们村民凡是遇到不懂的,两家人调解不了的,就会让我们的法治副支书来家里坐一坐,一起商量对策,事情就知道怎么办了,这也是我们警民团结的生动体现。”安也村村支书李安生说。
单甲边境派出所6名社区民警担任法治副支书后,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深度挖掘本土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法治文化与佤族文化、红色文化相融合,打造具有单甲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推出“月亮警务”系列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协调多方主体围绕矛盾纠纷、公共治理等问题进行意见交换达成并团结统一,为以实践群众自治提升村域治理效能提供了关键保障。
在与群众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力、警民关系向心力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以“月亮之家巡防队”为依托的专群结合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通过深入挖掘单甲乡佤族文化内涵,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调解纠纷普法,在开展调解纠纷普法工作中,通过情理法宣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实践出“月亮古寨”工作法,形成“微信点单式调解及普法”机制+“边寨协商”调解机制+“月光警务”24小时值守机制的三制联动。针对村落分布散、群众早出晚归、双方矛盾纠纷调解难以预约时间等本辖区显著特点,以月亮警务室为依托,在“微信点单式服务”的基础上创新调解方式,变警情式调解为入户式调解,群众预约后,“月亮之家巡防队”与民警在农户茶余饭后,入户走访调解矛盾纠纷、普法及传达法律政策,让调解变得更加身临其境。
此外,派出所还通过授权范围内以小纠纷就地化解,复杂纠纷由民警、驻村政法干部介入,村域治理问题由乡党委分管干部跟进,风险突出的矛盾纠纷适时通过“边寨协商”形式,采取“围炉煮茶”“火塘夜话”等方式开展“党政警群”解纷评议会,实行治安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1+3”多元工作机制,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接受群众咨询求助,面对面高效了解社情民意,实打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依托“月光警务”24小时值守工作机制,全天候为群众提供警务咨询和法律咨询等前端服务,无偿为群众书写用于解决矛盾纠纷的必要文书,致力将民主法治通俗化、民俗交融深入化,让以尊重边疆少数民族人文习惯为载体的法治思维深入人心,引导各民族在共唠家常、共纾难困、共学政策、共话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交往、交流、交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法治思维,缓解农村矛盾调解规则模糊和调解平台受限等难题,通过前端服务收集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线索,从处置矛盾向发现问题延伸,从事后调解向事前预防转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夯实党群、警民关系。
“围炉煮茶”“火塘夜话”等方式开展的解纷评议会为村民提供一个坐下来聊聊的地方,用老百姓听得进去的语言、感受得到温暖的方式来实现公平正义。村民代表尼嘎有感而发。
令人可喜的是,“月亮警务”的创新做法逐渐辐射到了青少年群体。今年5月,单甲乡完小三名同学亲属向“月亮警务室”主动上交3支射钉枪,单甲边境派出所因势利导,聘任三名同学为“小小法治员”。由于“月亮微警”服务微信群及重要节点的普法课堂、火塘普法宣讲弦歌不辍,越来越多的“法律明白人”开始涌现。目前,单甲乡已经有“法律明白人”20人、“小小法治员”18人。单甲边境派出所今年受理各类警情同比下降28%,接续实现了连续十年命案、连续三年“两抢一盗”可防性案件和连续五年“民转刑”案件“零发案”的目标。
YUN NAN PU FA
来源| 沧源佤族自治县司法局
转自| 临沧微普法微信公众号
审核| 吴宗春 李云林
编辑| 陆 敏
校对| 孙 琛 史燕青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ynpufa@126.com
扫一扫
关注“云南司法行政”
更多云南普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