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创业   2024-11-05 07:49   云南  

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尼采的这段名言,因为一位女校长,一所乡村学校,一群大山里的女孩,再度筑起希望与信仰的高地。

近日,一部改编自张桂梅校长办学事迹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上映,引发巨大争议。有人触景生情、潸然泪下,有人吐槽痛骂、指责批评。

张桂梅,一位用生命托起大山希望的时代楷模。她坚守贫困地区教育一线 40 余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 1800 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 

张桂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农村女孩同样有追求知识和梦想的权利,我们不能因为地域、性别等因素而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机会。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张桂梅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关注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捐赠物资、志愿服务,还是呼吁社会关注,都可以为农村教育带来积极的改变





乡村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为农村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乎农村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据统计,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乡村教育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它能培养农村地区的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然而,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薄弱,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严峻,55 岁以上教师占比,乡村为 8.8%,高出城区 5.5 个百分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农村生源不断流失,乡村学校规模不断缩减甚至撤校等。




农村教育现状



1


01


师资力量薄弱



在许多乡村学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例如,有的乡村小学学生总数达到数百人,但教师却仅有十几名。学科教师分布也极不均衡,语数英等主科教师占比较大,而音乐艺术类、体育类等学科教师严重缺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 “老师身兼数科” 的现象,教学既不高效也不专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乡村教师留不住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工作环境恶劣。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设施设备落后、教学场地局限、教学经费有限、图书资源匮乏、信息化资源缺乏。有的乡村学校教室破旧,冬天寒风刺骨,夏天酷热难耐,厕所还是上个世纪的茅房。其次,生活条件差。乡村医疗卫生、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等公共设施比较落后,无法吸引人才流入。如有的老师抱怨住宿环境差,学校只有公共厕所,洗澡只能自己接水擦澡再倒掉。再者,城市的待遇、个人发展前景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远胜于乡村地区。虽然近年来乡村教师补贴力度加大,但与自身工作付出成本、城镇教师及其他职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此外,乡村学生向城区涌入,城区学校吸纳优秀乡村教师进城,导致乡村教师队伍出现 “塌陷”。

一方面,乡村教师培训收获低微。现实中,存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时间不合理、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不相符等情况。另一方面,乡村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不通、文化风俗相异、教师老龄化、教师不稳定导致的教学不连续性、教师来源的多样性、教学方式单一等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


02


生源匮乏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集结,在外务工的父母基于多年打拼的社会阅历、经济基础以及 “望子成龙” 的期盼,纷纷把孩子送到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里学校。民办学校对农村生源的争抢也是农村生源流失的原因之一。

在农村,家庭多子女且经济状况差的情况下,儿童常因经济压力辍学。在偏远地区,还存在“重男轻女,女孩读书无用,结婚贴补家用” 的错误思想。同时,就业机会的增多也让乡村儿童多了一条选择道路。

农村生源的匮乏,师资的流失使得教师没有教学热情和发展信心。“乡村学校变成‘差生的托管所’”,教学质量不高与生源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乡村学校规模不断缩减甚至撤校。而乡村学校撤校又促使被撤校地点的学生无校可上。



1


03


教育设施不足



以乡村小学为例,多媒体设备陈旧或缺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很多学校只有一台破旧的投影仪,或者根本没有多媒体设备。体育设施方面,操场简陋,有的只是一块泥土地面,篮球架破旧不堪,足球门摇摇欲坠。缺乏标准的跑道,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在美育方面,缺乏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以及相应的教学器材。很多乡村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美术教师,课程设置单一,学生难以接受全面的美育教育。体育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器材,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科学教育方面,实验器材匮乏,学生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影响科学素养的培养。






农村教育与面临的问题



1


01


撤点并校问题



据统计,2017 - 2022 年五年间,中国小学减少1.79万所,平均每天减少9.8所;小学教学点减少2.61万个,平均每天减少 14.3 个。随着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各地撤并乡村小学及教学点的步伐逐步加快,甚至有的省份提出2023 - 2025年内要撤并掉200人以内的乡村小学及教学点。

大量撤并乡村小学及教学点,会让乡村留守孩子上学路更远、事更难。原本农村小学生离家上学的平均距离为 5.42 公里,撤并后距离可能进一步增加。上学路途的艰难,导致乡村辍学率回升。村庄失去学校后,也失去了活力,没有了每天早晨的国歌声、读书声和孩子们的嬉闹声,留守儿童的生活背景更加沉寂落寞。



1


02


县中塌陷问题



优秀教师存在从乡村向城镇、从城镇向城市,薄弱地区向发达地区、从普通学校向重点学校的单向流动态势。原因主要有环境和薪酬等因素。城市学校在吸引好大学的毕业生当老师上或挖已经成名的名师上有优势,这些人往往更倾向于生活在大城市,除了收入更好之外,消费更便利、生活更舒适、眼界更开阔。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县中教学质量下降,县中不仅无法高薪留住优秀教师,如今连招聘计划都无法完成。

优秀师资的流失,也导致优质生源的流失。家长和学生认为留在县中没有机会考上好大学,会跟着流失到地市级和省会城市的重点高中,甚至是超级中学。例如,湖北某县中是当地老牌的省示范高中,2014 年至 2021 年期间,中考成绩前 100 名有超过一半学生外流,前 30 名留下来在当地就读的学生仅占约 15%。优质生源流失加剧了 “县中塌陷” 趋势,进一步削弱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基础。



1


03


“双减”落实差距



城市学校普遍推进了各种能较好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后服务,提供晚自习、社团活动、校外实践等多元化的课后服务形式。而农村学校所能开展的课后服务则处在低水平,大多只提供家庭作业辅导,缺乏多元化的服务形式。在课后服务补助方面,城里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肯定有大量的学生报名参加,收的钱肯定不多,但是基数大,城里的老师也会得到另外一笔不错的收入。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贫困家庭,参加课后服务基本上是免费的,老师收入也不会多。在照顾家庭方面,城里课后服务结束的时间不会很迟,老师结束后还可以回家里面陪陪自己的孩子。农村的老师结束后还得回城里的家,没有车的只能坐公交车,在那会已经没有公交车了,自己有车的老师还可以回家陪孩子,但是路上就得耽误时间。

在“双减”之后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上,乡村学校既缺专业师资,又缺相应场所及设施设备,而且与城市学校相比,科学教育的校外资源也十分匮乏。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美育、体育之中。农村学校缺乏专职的音体美及科学教育专任教师,难以保障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落实。例如,很多乡村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学生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影响科学素养的培养。






如何改善农村教育





一是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例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需求,逐年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设立农村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楼、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并加强监督和审计,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二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资金、物资等,通过捐赠活动,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比如,一些企业可以为农村学校捐赠多媒体设备、图书等,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同时,鼓励志愿者到农村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心理辅导等。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三是制定一系列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包括薪酬、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例如,完善农村教师的薪酬制度,确保其收入水平不低于城镇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制定符合农村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定标准。同时,为农村教师提供交通补助、生活补助等,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如金塔县财政局为乡村教师差别化发放生活补助、交通补助等,有力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待遇。2022 年上半年共落实 337 名乡村教师交通补助 11.96 万元、落实 405 名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88.78 万元。

四是组织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是优化资源配置,使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课程共享、教学设备共享等。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是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开展网络教学。为农村学校提供必要的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通过信息化建设,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未来,我们应持续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不断探索更多创新措施。一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例如,探索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根据农村学校的地理位置、艰苦程度等因素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同时,加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专业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将为农村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可以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为农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例如,开发适合农村学生的在线课程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村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此外,还应关注农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农村教育不仅要为农村孩子提供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可以探索如何将乡村文化、农业知识等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村人才。同时,加强农村学校与当地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张桂梅的故事是农村教育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要以张桂梅为榜样,为农村教育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喜欢
分享
or

国学百家
学海无涯,到处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