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小”

创业   2024-11-04 07:51   云南  

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 年到 2010 年,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 63 所小学、30 个教学点、3 所初中,几乎每过 1 小时,就要消失 4 所农村学校。近年来,这一趋势仍在持续,据教育部统计,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小学数量减少了35%,其中大多数是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数量的锐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小学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载体,其现状不仅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也关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农村小学的现状

01

生源稀少


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是导致生源不足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家庭选择在城镇买房安家,带着孩子离开农村。例如,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都进城务工了,慢慢的在城里买了房子,在城里定居下来,他们也就把孩子带进了城里,让他们在城里读书。另一方面,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像很多 80 后的农村都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在村庄里有很多小伙伴,但如今再回农村,村庄里的儿童却很少能看见。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看重,外出父母都把孩子带到所在城里上学,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村人关注的重点之一。



生源稀少对教学开展及学校运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在教学开展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少,班级规模小,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环境。而且,一个老师要负责带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教学压力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其次,在学校运营方面,生源稀少导致学校的经费紧张,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设施更新和师资队伍建设。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因为上学路程太远结果孩子辍学在家,学校被迫进行合并,这又给留守孩童父母不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时,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担心问题。

02

硬件设施落后


对比乡村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在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普遍落后,很多学校的桌椅破旧,有的甚至是拼凑起来的。校舍也存在问题,如漏雨的教室、简陋的土坯房子等情况并不少见。体育设施、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更是缺乏,几台简陋的录音机,几个破旧的篮球,几盒单调的彩笔往往就是许多农村小学开展音体美教学的全部家当。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图书馆,只有一间简陋的阅览室,书籍数量少且陈旧,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硬件落后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接受现代化信息的机会。没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场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简陋的教学环境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使得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学生在基础知识、学科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城市小学生存在明显差距。



二、农村小学消失的原因

01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农村小学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对农村小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他们希望在城市中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年轻人在城市中站稳脚跟后选择落户,这使得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在城市接受教育。据统计,约有 70% 的农村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其中不少人将子女带在身边,在城市入学。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大量减少。原本农村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周边村庄,但随着年轻人的离开,农村常住人口减少,适龄儿童数量也相应减少。一些农村小学甚至出现了一个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对于那些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教育资源选择也倾向于城市。一方面,外出务工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会尽量将孩子送到城市的学校就读。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的流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逐渐认识到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如更好的师资、更先进的教学设备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留守儿童留在农村,他们的监护人也会想方设法将他们送到城市上学。例如,一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会选择在城市租房陪读,以确保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这种教育资源选择倾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小学的生源流失。


0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农村小学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乡教育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城市,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宽敞明亮的教室、专业的教师队伍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相比之下,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则显得十分匮乏。据调查,城市小学平均每间教室配备的多媒体设备价值约为 5 万元,而农村小学平均每间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价值仅为 1 万元左右。此外,城市小学的教师队伍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水平,而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则存在着老龄化、学历低等问题。这种城乡资源差距使得农村小学在教学质量上难以与城市小学竞争,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选择到城市上学。



撤点并校等政策也对农村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撤点并校的目的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在撤点并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学生上学路程变远、交通不便等问题。例如,有的农村学生需要步行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才能到达合并后的学校,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上学成本,也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此外,撤点并校后,一些农村小学被撤销,教师也被分流到其他学校,这使得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更加匮乏。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在撤点并校过程中没有做好后续的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导致合并后的学校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反而给农村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三、农村小学消失的影响

01

对农村孩子的影响


农村小学消失后,孩子们不得不前往更远的地方上学。原本可能只需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的学校,现在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乘坐交通工具或者长途跋涉。这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们需要更早地起床,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路上。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孩子们的上学之路更加艰难,不仅面临着交通不便的问题,还可能面临着安全隐患。例如,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孩子们需要步行几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最近的学校,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孩子们很容易滑倒受伤。而且,长时间的路程也会让孩子们感到疲惫,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农村小学消失后,教育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集中。一些孩子被合并到规模较大的学校,这些学校可能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理论上教育质量会有所提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班级规模可能会扩大,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个性化教育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新的环境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资源集中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必然提升,教学方法、管理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教育质量。一些合并后的学校可能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导致教育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而且,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前往新的学校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如交通费、住宿费等,这也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02

对农村教师的影响


农村小学消失后,教师们面临着职业转变的挑战。一方面,一些教师可能会被分流到其他学校,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要求。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教师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些变化。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职业转变可能会更加困难。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挑战。此外,职业转变还可能带来心理压力和职业焦虑。教师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新的要求,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


然而,也有一些教师选择坚守在农村教育一线,他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适应农村教育的变化。这些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他们还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同时,一些教师也在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例如,一些教师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此外,一些教师还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他们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努力。



农村小学的消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流动,尤其是年轻人进城务工以及留守儿童教育选择倾向城市,导致农村生源大量减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资源差距巨大以及撤点并校等政策调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小学的困境。农村小学的消失给农村孩子带来上学路程变远、教育质量变化不确定等影响,也让农村教师面临职业转变挑战,同时也有教师坚守与适应农村教育变化。

未来,我们应持续关注农村小学的发展,一是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实现均衡,更要在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软件方面缩小差距。二是深入研究如何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和特色,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培养农村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关注农村小学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农村小学不仅是教育场所,也可以成为乡村文化传承、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发挥农村小学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四是加强对农村小学闲置资源利用的研究,探索更多元化、更具可持续性的改造利用方式,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农村小学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并努力为农村小学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喜欢
分享
or

国学百家
学海无涯,到处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