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图有声 | 国家公祭:捍卫真相 守望和平

文摘   2024-12-13 17:30   陕西  



National Memorial Day for Nanjing Massacre Victims

京大屠杀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以蛮横之姿踏入南京,酿就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致使三十万无辜同胞惨遭屠戮。

那是一段罄南山之竹亦难书尽的罪恶,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为黯淡无光的篇章。追溯那段苦难的细微之处,并非要沉溺于民族的累累伤痕,而是要为过往的历史留下确凿无疑的见证;凝视那深邃的历史渊薮,亦非为了延续无尽的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与正义的永恒之光。

国之殇,莫敢忘。记住一座城市的苦难,寄寓一个国家的信念,凝聚力量,慨然前行,建设一个更强大的中国!



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鼎

🔺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 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幸存者说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难以磨灭的伤痛记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作为历史的直接见证者,用饱含血泪的证词,向全世界揭露了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证据。

随着岁月流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相继离世,目前仅余32位在世(2024年10月)。


关舜华

(1925年8月10日 —)

“在关舜华的脑海里,日本人是拿刺刀杀小孩的机器,会残忍地笑着看小孩嗷嗷哭,老百姓被日军用绳子捆起来时,都哭喊着让孩子们快跑……‘现在电视里演的日本人虽然是坏人,但好歹还是个人!我小时候看见的,不是人啊!’”

—— 微纪录片《时间证人》


杨翠英

(1925年7月3日 — 2021年1月28日)

杨翠英接受过教育。她把子女的教育看得十分重。家里的孩子们都听她的话,念到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拥有美满的人生。但杨翠英自己一生都没有摆脱战争的阴影,只要在报纸上看到战事,惊恐的她会买很多米屯在家里,直到女儿安慰“没事,不要害怕”,她才慢慢放松下来。

杨翠英奶奶生前常念叨:“我的父亲、舅舅、堂爷爷、弟弟都被日军杀害了,此后十二岁的我成为全家的支柱,带着失明的母亲和弟弟、妹妹艰难度日。”


马鸿祥

(?— 2020年8月19日)

“日军把百姓拉到广场上,叫我们站两排,有‘良民证’的人来认领亲人,没有人认领的就被拉到石城桥上,全部用机枪扫射死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鸿祥生前如是说。

2020年7月的最后一天,他在南京一家老年公寓里提前庆祝自己100岁生日,那天他脸上挂着笑,感慨“现在生活很好。”19天后,老人与世长辞。


黄刘氏

(1925年7月15日 — 2021年9月19日)

黄刘氏生前说:“那时候我们跑反,我打扮得不像个人样,戴个草帽,脸上抹着黑灰。我们还亲眼看见一个撑船的女船家被日军打死了。”南京大屠杀中,她和家人幸存了下来。

为了生活,她14岁就嫁了人。她生育的4个孩子,夭折了3个,丈夫38岁去世。“那时候眼泪都哭干了。”说这话时她有些难过,但又笑笑。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我们到周围转了转,在看上去像是网球场的广场和看上去像是儿童公园的广场上看到尸体堆得很高,俨然是尸体堆积成的山。尸体有的手被反绑,有的四五人被绑在一起;有被刺杀的,有被枪杀的。另外当时怎么也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大冬天竟然在尸体堆中发现了很多赤裸的尸体。枪杀、刺杀所留下的痕迹非常明显,从中可以看出杀人方法多种多样。

—— 第三章《窒息的金陵城》

今天是当代但丁炼狱的第六天,是用血腥和淫秽的大字写成的。大批人被屠杀,成千上万妇女被强奸。看来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些野兽们的残暴、淫欲和野蛮。开始我对日本兵笑脸相迎,免得惹起他们的愤怒,但微笑渐渐就不起作用了,我的目光也像他们一样变得冷漠和怀疑。

—— 第五章《拉贝和他的“南京安全区”》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是专为首个国家公祭日精心编纂之作,它不仅是国内首部从中华民族视角全面而深刻地再现南京大屠杀真实历史场景的长篇纪实文学巨著,更是承载着国人无尽血泪与哀思的鸿篇巨制。

作者何建明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南京大屠杀’事件对中国、对全人类具有教育意义,作为当代报告文学作家,我完全有责任完成这样的使命,这也是我最根本的写作动机。”何建明如是说。



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以国之名,悼我同胞

以史为鉴,吾辈自强


/ /END //

编辑:严密

校对:杨阳

审核:马姣

注:本文素材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人民日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官方媒体公开资料。


守护真相·守望和平

鄠邑区数字图书馆

让阅读有声音

▇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精彩

西安市鄠邑区图书馆
西安市鄠邑区图书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