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超车的梗还没过,当食品安全监督员的呼声又起,外卖小哥的路似乎越走越宽阔
时事
2024-09-25 00:03
浙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些和外卖小哥有关的话题,总是能冲上热搜。记得在2018年的时候,牧歌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外卖小哥的文章《我在无锡跑外卖,你愿意嫁给我吗?》,主要是因为当时收到了一个谷民的留言。他说,牧歌你好,我是一名外卖小哥,家里人要介绍我去相亲,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送外卖的。同事给我出主意,让我说自己在知名企业上班,单位给配车,负责售后这块,我又觉得不够坦诚,很是苦恼......我知道,在那个时候,关于外卖小哥的社会的偏见已经形成了。都说职业不分贵贱,靠双手辛勤付出的劳动都是值得尊重的,可那时这位外卖小哥的留言,似乎在说明,让辛苦的劳动者成为受人尊重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在外卖行业刚兴起的那会,外卖小哥的地位并未受到过偏见和误解。那时的外卖行业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餐饮业相结合的产物,因为它的新颖性和便捷性而备受瞩目。外卖小哥作为这一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的出现被视为城市生活的新风尚。他们通常被描绘为勤劳、敬业、为城市居民提供及时服务的形象,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对工作的热情也赢得了公众的尊重和认可。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采取了低价竞争、压缩成本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卖小哥的收入和工作条件。随着外卖订单的不断增多,外卖小哥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很多的“兼职”变成了全职,“困在系统里”的疲惫也带来一些交通隐患和服务满意的下降。这种情况下,一些消费者就开始将不满情绪转嫁到了外卖小哥身上。而拥有超强的流动性,人数庞大的外卖员群体,也就慢慢成为很多故事和社会焦虑的载体。另外,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为了引起关注和传播,喜欢关注外卖小哥的辛苦和困难,善于捕捉外卖小哥的负面事件,甚至将其塑造为“弱势群体”和“底层劳动者”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对外卖小哥的同情和怜悯之情,但同时也慢慢助长了一些偏见和误解。网络舆论的影响不容小觑,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时候,迎合对社会就业压力担忧的话题就越是畅销,一些短视频编剧们也就越是喜欢编排被剥削者的故事,也就很自然联系到了“外卖小哥的艰辛”。于是,外卖小哥在电动车上睡着,外卖小哥在高架上狂飙之类的话题就成为了“创作对象”,有些是故事,有些是传说,真实性有多高不关心,只要能踩中流量密码,赚到钱就行。这样对“底层”的想象和利用,本质是一种对外卖小哥形象的“开发”和歪曲。这一类“创作”越流行,就越会加剧社会对外卖小哥的“刻板印象”。一定要做些什么,来让辛苦的劳动者成为受人尊重的人。近日,多地政府开始鼓励外卖骑手参与食品安全监督,这看似表示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期待,其实更有意义的是,这将对外卖小哥的地位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将不仅仅是简单的送餐员,更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守护者,他们也将会接受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拥有更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或许,他们将不会再受到如“高架超车”等负面梗的影响,因为他们要更加专注于履行自己作为食品安全守护者的职责。他们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送餐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等,也可以更加自信、自豪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到那时,他们这样辛苦的劳动者,必将会真正受人尊重和认可,他们的路也定会越走越宽阔。
『更多往期精彩』
“面子和里子”
“这种逼不装也罢”
“寻找一块红布”
“沉默终将发出声响”
“管住人性的恶”
“认真生活的模样”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远方很远,但生活很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