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毛主席曾经会见了南斯拉夫的总理比耶迪奇,并且公开赞扬了铁托总统“铁托是铁,不怕苏联压迫”,并问候了铁托总统。
可以说,在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和南斯拉夫逐渐达成了共识。
但是,还没有等中南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毛主席就已经溘然长逝。
毛主席和华国锋
华国锋上任后,也承担起了恢复中南关系的责任,以完成毛主席他老人家生前的遗憾。
1977年8月30日,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率领代表团踏上了中国的国土。
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人等候在机场,对铁托的此次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
天安门广场上,数十万人等候在这里,欢迎铁托总统的到来。
这也给铁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正式访谈开始的时候,华国锋直言:
“过去我们吵过架,党的关系中断了,现在要公开称同志,恢复党的关系有一个转弯子的问题。两党可以先恢复内部关系,再正式恢复关系。”
铁托总统笑着点点头说:“我很乐意与中国重建友好关系。”
随后,铁托向华国锋介绍了当前的国际关系,并着重介绍了不结盟运动。
而此次的访问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南斯拉夫访问潮,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纷纷前去南斯拉夫考察。
也正是此次全面地考察,打开了中国的眼界,使得中国看到了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可以借鉴的地方,也从南斯拉夫的经济建设中汲取了经验。
三、访问南斯拉夫开新局
1978年8月,华国锋先后到访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伊朗。
其中南斯拉夫之行给华国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14日,华国锋来到南斯拉夫,首都三四十万人夹道欢迎。
铁托总统尽管已经85岁的高龄,仍然陪同着华国锋进行了四次会谈、两次单独的会见。
而华国锋在了解了南斯拉夫的经济情况之后,也向铁托总统提出: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也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要向南斯拉夫学习,努力发展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
铁托总统听了华国锋的话,握着华国锋的手说道:“如果能够促成中南之间的经济合作,对于两国来说都是利大于弊。”
华国锋与铁托总统交谈
此次的南斯拉夫之行,华国锋意识到了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也不再局限于保守的思想,而是指挥与国际社会达成合作。
同时也初步地提出了与邓小平对外开放相似的一些构想。
华国锋回国后,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时提到让省委书记们多出去看看,不要仅局限在这一亩三分地里。
可见,华国锋的此次访问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非常支持国人去学习的先进经验。
这也是华国锋思想较为开放的一面。
可以说,此次的南斯拉夫访问对于改革开放来说,具有开凿之功。
这一次的访问增强了国内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为改革开放的推行做好了心理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由于中南之间的经济合作还尚未真正建立,华国锋就在1980年主动要求卸任。
于是后来的中南关系是由邓小平接手的。
尽管如此,也不能够忽视华国锋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做出的贡献。
华国锋对于改革开放是做过努力的,也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是改革开放的绊脚石”。
看事物不能只看历史结果、成王败寇,而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去分析,才能够明白这其中的“真相”。
华国锋固然有保守的一面,但是在不断学习的中,他也逐渐明白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只是由于忠厚老实的性格,使得他未能形成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
在1987年华国锋和邓小平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就曾告诉华国锋:
“下个大决心,不要怕欠账,那个东西没危险。林乎加同志说得对,只要有产品,就没有危险,就不怕还不上钱。抢回一年时间,就补偿有余。思想要解放。”
从这句话中便能够细细地体味出华国锋在做事情上比较保守的习惯。
这也是为何华国锋对于改革开放有开创之功,但是却失去了成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机会。
也正因如此,历史成就了邓小平,却没有成就华国锋。
1980年,华国锋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多次会议上,提出了自己想要辞去现任主席职务的想法。
此后,他陆续地卸任了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渐渐地离开了权力的中心。
华国锋
后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将改革开放的功劳和邓小平捆绑在一起。
但却不曾知道华国锋主席在南斯拉夫之行当中,为改革开放做出的努力。
尽管华国锋没有在主席的位置上继续干下去,但是他到过的地方没有人不称赞华国锋的朴素与忠厚。
他虽然没能造就历史,但是在为人民服务方面,却是当之无愧的榜样。
华国锋的追悼会
结语: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同志与世长辞,尽管他在政治家方面并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确实实实在在的,正如他曾经给自己取得这个名字一样——中华民族爱国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