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形成了举国统一的抵御外敌战线。延安作为当时最民主的城市,自然吸引了不少胸怀大志报效国家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今天,小编要向大家介绍的主人公,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她就是陈慕华。
陈慕华,1921年生,浙江青田人。她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国军团长,家境富裕。她从小就无忧无虑,有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亲身经历了祖国被日寇侵略,家乡和人民四处逃亡,国破家亡的经历,使她决心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来到西安后,她从《新华日报》了解到了延安的情况,觉得八路军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于是,她就赶到延安,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这里的思想是开放的,生活是自由和民主的,但就是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从小生活优越的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当地的伙食很差,她就每天吃干白菜,喝面糊。虽然味道差,但她还是觉得能在这里很幸福。
1938年,伟人说要把部队建设成正规军。在伟人的号召下,抗大开设了一个参谋培训班,但培训班只招收男生,大部分女生只负责伤员护理、后勤、通讯等简单工作。然而,她认为女生的能力并不比男生差,所以她就给伟人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革命决心和信念。最后,她和其他十位优秀的女生被入选了。
1940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八路军留守兵第五团担任参谋,同时她也是八路军的第一位女参谋。战争爆发后,她调任热河军区司令部参谋,后调任铁路局,还先后担任机关政治协理员、穆棱煤矿工运特派员等岗位。
每次她到了一个新岗位,她都尽快熟悉流程,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她认真负责,深入矿区了解矿工和他们家人的问题和困难,并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赢得了很多人的爱戴。1948年,她转到铁路保育院任院长,数千名矿工和他们的家人在她离开前,来为她送行。
1980年,她当选副总理,是新中国第二位女副总理,同时,她还是国家计生委主任。1985年,她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七任行长,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性中央行长。
到了她的晚年,80多岁的她仍然发挥余热,继续为妇幼事业和公益事业作出贡献。在她的领导下,妇女基金会提出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倡议。在活动启动后,众多慈善机构和企业相互帮助,最终筹集到了3亿元的资金,以西部为主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了10万多眼“母亲水窖”,惠及120多万人。
当时,甘肃地区有一位103岁的老人,因为缺水,一辈子都是吃土豆。“母亲水窖”建好后,当地政府为他建了一个蔬菜大棚。瓜果成熟后,他将第一个成熟的金瓜托人带到北京给陈慕华。陈慕华收到礼物十分高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但由于身体原因,她不能远行,不然她就可以亲自去往甘肃看看了。
2011年,陈慕华病逝,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