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而行 银川:持续推动“六权”改革向纵深发展
时事
2024-11-14 14:30
宁夏
市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指出,要围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强市。近年来,银川市将改革创新作为“破局”关键一招,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机制创新开题,持续深化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激活资源要素价值、促进生态环境大保护、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为加快建设先行区示范市注入动力活力。“林票对我们发展文旅、康养等项目非常有利,还可以在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交易、流转,也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今年7月17日,宁夏天源达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拿到了林票,登记山林经营权面积1600亩。该企业在贺兰县洪广镇金山村承包了一片荒山荒滩,改种葡萄、树苗,已养育成活8万多棵树木。企业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确权申请后,经过核实、造册登记、公示,顺利拿到了林票。“我们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排污权公开交易竞价,获取‘化学需氧量’排污指标数量31.736吨,排污期限5年,成交金额为14.59万元。”去年12月6日,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蒙牛特仑苏(银川)乳业有限公司通过平台竞价,拿到首张排污权出让成交通知书。今年4月,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阳广场也通过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购买银川市碳普惠核证减排量39吨,用于抵消“福佑东方—银川年”年货大集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这是全区第一单碳普惠交易。近年来,银川市在“六权”改革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六权”改革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碳普惠等37个制度办法,形成“1+37”制度体系,上线运行全国覆盖业务最全、涉及功能最多、服务链条最长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平台——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紧抓“确权、赋能、定价、入市”关键环节,推动实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在全区完成碳普惠交易“第一单”,颁发国有农用地经营权“第一证”,开展土地存贷交易“第一笔”,截至目前,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已累计完成“六权”要素产品交易242宗、总成交额22亿元。今年,银川市全面实行用水权有偿取得和交易,推进建设用地和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加快用能权有偿使用,稳步开展林票工作、森林碳汇交易,让每一滴水各尽其用、沉睡资源更具活力、造林护林更有奔头、减排控污更加自觉、能源利用更为高效、绿色低碳更显价值。走进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湾生态”)养殖区,一排排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池映入眼帘,南美白对虾、鳜鱼、大黄鱼等海水养殖品种在这里安了家。“这里原本是一大片盐碱滩,我们通过添加钾钙镁制造出‘人工海水’,发展海鲜养殖业。”该公司总经理强佐洲说,水产养殖是用水的大户,也是养殖废水的排放大户,这也激发了企业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破解特定条件下发展难题的紧迫性。于是,蓝湾生态引入科研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将传统“大水面养殖”升级为“工厂化养殖”,在内陆盐碱地上养出了南美白对虾、鲈鱼等高价值水产品,“14亩地上的7座养殖车间,产出了等同于‘大水面养殖’150亩左右的产值。”同时,企业建设“三池两坝”尾水治理系统,经过处理后的尾水可以再次用于养殖,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不外排。近年来,蓝湾生态还抓住山林权改革机遇,对400亩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植绿化类乔木、花灌木、各类果树等8万余株,大力发展林上林下立体经营,采取“林菜、林禽”模式,每年实现林下产值15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就业。“现有林地已形成年均500吨左右的碳汇能力,我们的园区已基本实现‘碳中和’,下一步,我们也将在碳排放权和用能权改革上继续探索。”强佐洲说。位于灵武市的宁夏圣友德实业有限公司实施矿井水循环利用项目,一揽子解决了灵武市白土岗乡周边煤矿矿井水处置、养殖企业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养殖园区用水、沙荒地流转和周边环境绿化灌溉等问题,实现了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和山林权的一体化推进。西夏区通过“以绿换绿”机制、认建认养等措施,推动云山矿坑、同元矿坑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土地权和山林权的融合……系统集成、全面提升,探索改革创新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子,为企业、产业带来了全新“蜕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系统观念,融合发展思路,打好改革“组合拳”,推动“单权突破”向“多权融合”,推进“六权”改革取得新突破。目前,银川市创新打造宁夏圣友德、蓝湾生态园等29个“多权融合”改革示范点,其中,“蓝湾模式”初步试点成功,成为银川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成果。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雷梦
编辑:寇莉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