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迁鸿,书法爱好者、联络员和文化志愿者。1993年1月,甘孜州书协成立,被推选为副秘书长;1993年5月甘孜州首届青年艺术节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展毛笔作品、硬笔作品入选参展,其中毛笔作品获二等奖。2013年1月,成都市书协理事。2013年3月,龙泉驿区书协成立,任常务副主席。2021年9月,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名家评述肖迁鸿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杂志总编黄永旭先生以书相赠评:
书到动情处,着笔即成画;迁鸿艺术:高山仰止
“五味六和”觉书香——十年学书感怀
【题记】《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唐朝经学家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后用以指多种美味。
自2013年参加中书协培训中心胡秋萍导师班学习书法之后,又连续在洪厚甜导师指导下练习书法至今。同时,先后服务引进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所长杨重光教授到区创办了龙泉重光书法大学堂,中书协理事、现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支持龙泉驿区创办起弘陶书院,搭建全区书法爱好者与全国书法名家和书友学习交流平台。十年光阴,我真切感受到书法求学问道中的别样“五味六和”。
五 味 俱 全
一、古味
胡秋萍导师和洪厚甜导师都强调书法要师古。洪厚甜导师明确指出,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宋朝及其之前的才是师古的对象。 同时,“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因此,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师古。第一,谁都代替不了自己的学习,这是自己的行为,书法就是改善每个人的个体的状态,所有的学习都是改变自身的状态,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自身的提高。第二,学习书法有很多地方和其他的专业不一样,就是向古人学习。我们以前学习书法其实是学写毛笔字,是单纯的表象的技法学习,当代书法人才的培养是对美的认识和美的表达的深刻度,和它的力度、厚度、广度的培养和训练,所以要从秦汉开始学。离开秦汉,对中国书法的认识、把控和理解就会大打折扣。
二、趣味
庙堂气象、乡间俚趣,异彩纷呈。龙泉驿有名碑《北周文王碑》,碑文字体虽系楷书,但由隶而楷的过渡时期面貌明显,康有为称其“精美之独乐”。因为书法,杨重光教授专门约请中书协理事刘恒先生考察并现场讲解,受益匪浅;因为书法,在胡秋萍、洪厚甜等导师带领下,去了河南开封、江苏宜兴;还去云南的曲靖,那里有《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是汉碑在南方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从其可以学习到从西汉以来向东汉过渡时期南方的碑刻艺术;去了山东,到济宁、泰山看到那些遗留在山野间和庙堂上的碑刻,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流长和博大精深。任城王墓、济宁博物馆、邹城博物馆、《张迁碑》、《张猛龙碑》、《礼器碑》、《衡方碑》,经石峪,铁山和岗山磨崖、孔府孔庙孔林、济南石刻艺术博物馆,等等,我感受到书法既是那么古老、更是那么鲜活。
三、韵味
书法要有气格品位,即篆籀之气。洪厚甜导师引导说:看《爨宝子》究竟怎么看呢?第一,看所有的线形的浑穆厚重,都是篆籀之气。不懂篆隶书,难谈二爨,而且《爨宝子碑》尤其是独特。在结构上,《爨龙颜碑》宽博、大气、厚重,不是不好,但是《爨龙颜碑》的这种结构,在山西有一个叫《霍阳碑》里面,它也是同一时期的一个碑里面,找得到相近,它们有很多相近的东西。也就是说《爨龙颜》里面还有很多很多中原的结构意识,那种宽博之象,内在空间比较大,那种很拙的那种左右关系,它都能够找得到。《爨宝子》这个楷书系统却跟唐楷完全不一样,它的结构系统跟所有北魏的这些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它在处理一个动态跟一个静态关系的时候,之间的那种微妙和精度准确十分独特;它对字的收和放、字的整个造型系统太绝了,太奇了。由点画到结构,由结构到章法,那么规整又那么烂漫,这超越了多少东西?那么高古又那么睿智,它真正是处处充满了人智慧的闪光。
四、风味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洪厚甜导师给我们的一个理念:从精微走向广大,从局部走向整体,从技巧走向气魄、气势,从单纯的技巧走向书风的塑造。我们应该按照这样的理念来展开我们的学习,来规划我们的学习,核心是技术,技术的指向是风格的塑造,没有风格意义的塑造,所有的技术都是没用的,砖再精美,没有修出好的建筑,所有的材料都等于零。我们一定要从观念上明白所有的技术,都是服务于风格的塑造,反过来说,每一个风格的形成,都是因为有恰当的适合于塑造这种风格的技术内容的存在。尤其是碑刻这种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气象上大气的东西,还有一些古拙、古朴、不可名状的感觉,就是我们通过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看到不同的感觉感受,就是我们必须理解和表现的东西。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起、一个收,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局部、细节。
五、情味
导师的言传身教和书友同道的真切分享,让我感受到书法是有生命的。比如:你在临哪个贴,就把它放在你的枕边,朝夕相伴;就把它做为你手机的屏保,形影不离。这样,你便会产生一种与古人对话的生命状态。对临刻本也好,对临其他碑版也好,还是所有其他民间这些碑、砖文,其实我们的一个前提就是熟悉它。不管它是刻什么,刻在哪里,还是风化过没有风化过的,它给我们直接的东西就是它的线质和它的结构。其实我们不是非得要通过这些一般的碑刻或风化很重的字迹去学这种线的起笔、收笔,我们应通过墨迹本的观察学习去看古人的这种笔势和笔势的转换技术技巧。当然,有很多好的刻本、刻帖也能够传达出一些比较具体的技术内容。但是这些具体的技术内容,如《书谱》、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等,包括杨凝式的那些墨迹本,这种墨迹的东西能够传递的更真切,应从那里面去找感觉。至于线质,还得由篆书来获得,或者是很流畅的小篆,或者是摩擦强的大篆,大篆和小篆之间的这种摩擦程度的不同,从而形成的线质也就不同。还有就是力量感,碑刻给我们呈现的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们展开想象,调动我们在通过墨迹、通过其他学到的一些技术技巧来进行表现和训练。
六 和 同 臻
一、理念:和美
就是要在书法的弘扬传承中体现文化自信。比如,洪厚甜导师以《当代学颜真卿学什么?》予以探讨和引导。他说,颜真卿的伟大不是颜真卿写了几个漂亮的字,而是颜真卿塑造了一种和唐代的国家形象、民族精神相吻合的一个笔墨形象,这个时候我对书法家的技法层次是三个表述。第一,是常识性的学习。第二,书法家层面。能够熟练的运用以二王为核心的,有历代书风、历代书法家面貌的技术体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我的审美愿望、向往。第三,精神层面。现在来回顾颜真卿的意义,来学习颜真卿的意义,就应该追溯颜真卿引篆籀入书。我们要发扬秦汉精神,更要学习颜真卿为民族铸魂的这样一个艺术家的崇高的社会担当。
二、思路:和顺
依道而行。洪厚甜导师主张学书的顺序为:篆书——隶书——行书——楷书。他举例说,从历史上对颜真卿的技法有非常重要的评述:引篆籀入书,也就是说颜真卿能够在中唐继褚遂良之后崛起,这是一个高峰。前些年到日本去看颜真卿《祭侄稿》的时候,日本也是以这个为噱头来做的展览,实际上日本那个展览只在台北借了三件作品:一件是颜真卿的《祭侄稿》,两件是怀素的,一个是《小草千字文》,一个是《自叙帖》。实际上当时日本是做了一个从甲骨文到赵之谦的中国书法史的陈列。有人问我到日本去看了这个展览究竟有什么感觉,我说我完成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换,就是我是看着和学习这一批展品的印刷品成长了四十年,这一个展览一看,就把我所有对印刷品的感觉置换成了对原件的感觉,也就是说我这几十年一下从印刷品的感觉进入到了实实在在的笔墨的感觉。我们现在站在学术的角度来研究颜真卿的时候,我觉得颜真卿书风不是从颜真卿开始的,在金文里面类似颜真卿的有《大盂鼎》,在汉碑里面有《西狭颂》、《鲜于璜碑》,它是以这种审美品质、审美品格、审美高度的一个时代的一种风格。
三、交流:和合
在导师工作室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法的技巧,更多的是对书法的认知的提升。在国家画院学习期间,魏广君、胡抗美、曾翔等老师都相继来到班上为大家亲自授课示范,面对面讲授、面对面交流、面对面探讨,可谓百花齐放、耳目一新。事实上,这些重量级的导师,在书法上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方面,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都真诚地把自己最真切的书法之道传授给大学,使学员的视界更加开阔。
四、研学:和悦
书字千篇不如碑前一站。只有亲临真迹,才能感受到古人的生命气息,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人在创作这样一件作品时的生命状态。只有近距离观察作品真迹,才能体会到笔墨和刀刻的区别,才能体会到拓片和原碑的差别。只有察之尚精才能拟之贵似。学习期间,感受到胡秋萍导师和洪厚甜导师工作室都非常重视书法“在场”的学习。研学期间,每到一地,不仅增加了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还与当地文友共话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人感受到文化自信的春风扑面而来。
五、团队:和厚
在导师工作室学习,书友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大家在导师讲授时孜孜以求,聆听导师关于书法的意义、书法的理念、书法的技巧等方面系统阐释,大家敬畏传统、弘扬传统的虔诚之心历历在目。同时,听讲和练习之余,大家真诚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其乐融融。特别是在国家画院高研班学习时,针对性教学,导师亲自为每个学员挑选字帖,并口传手授,诲人不倦,让学员们在短暂的授课时间内取得了最大的进步。
六、文思:和融
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很多精气神的东西。无疑,学习书法,就不仅仅是书法技法方面的练习,还有许多“字外功”。人们常说:书画同源、书为心画、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都印证着书法既具有包容性、又具有文化的综合性特质。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犀”相通,才彰显书法的正大气象。在学书过程中,我感悟到书法的节奏,当是多种文艺的交响乐,也是人生文旅的放歌。因此,近年来,我也开始诗词练笔,并因此拜识了很多诗词贤达,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笔墨意趣和书写内容。同时,也诚愿把所学所悟与书友分享。现谨作《七律.呈书友》求教于方家。
诗书剑胆琴心曲,笔墨相生韵律歌。
训古犹需情性在,谈今岂愿费言多。
挑灯辗转寻新语,绞裹铺毫涌蹴波。
一画开天风雷动,兰田玉沼种蒲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