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韵深情,坚质浩气》--肖云

2022-06-22 14:57  

肖云艺术简历       

       生于1958年12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龙泉驿区书法家协会顾问。

入展情况:

2020年获广安市政府颁发的广安文艺奖

2020年中国书法年展草书展入展

2017年全国第四届草书展入展

2017年"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

2016年"看四川”·诗书创作工程优秀书法作品展入展

2013年“长征杯”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画展二等奖

2012年“广能杯”全国反腐倡廉书画大赛一等奖

2012年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入展

2010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2005年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作品展入展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

    肖云先生是我一直关注的蜀中名家。近几年来,其风头正足,为书界所瞩目,我还有点不得其解,临界耳顺之年的肖云先生,怎么会愈发“老夫聊发少年狂”了?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书法艺术,他以激情、想象、表达和理性,为书学者所受其惠风,并以“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的特点显学于当代。只有当书家,把良好的审美,感觉拿捏与笔墨之中,笔下才有可能流淌出既有节奏,又兼韵律的美妙的书法作品。

     在接触中得知,肖云先生的书学之路是较漫长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汉隶书风步入书坛。那时,他正在繁忙的公安交警工作岗位上,工作之余,常与一批爱好书法的朋友,一起谈书说艺,切磋交流,进一步调动了他继续学书的激情。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书法还在任笔为体的阶段徘徊,偶有省市和行业展赛中入展获奖,为此他心里埋下了忠意于斯。问鼎书法的渴望与期待。

     2009年,肖云先生的书法进入了重要的转折阶段。在本心的驱使下。肖云先生走出广安,入北京中书协培训中心,及省城何应辉等先生工作室学习,提升审美眼界,窥其书艺要津。也是从那时起,他在篆隶书艺的海洋中吸收、咀嚼和自我反思,笔力为之一变。纤细中增其古拙,雕琢中润其沉穆。这个阶段是后来,肖云先生能在行草书中自由驰骋和不失矩法的筑基阶段。刘熙载书概中说:“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著屈   ,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正因如此,肖云先生对线条的锤炼和把握上升到一个自由阶段。

     但真正找到自我笔墨语言,当属在入展全国第十届国展前后。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全国第四届草书展,这都是在业界,专业性很强,且竞争非常激烈的展事。纵观云先生的入展作品,可以看到他笔墨内的感悟和把控。篆隶为基,取法秦汉碑名、融汇唐宋明清,近年又醉心信札图式。这不难看出,取法的多样性,使其笔墨语言更加丰富,用笔的劲研相济,中侧相揉,使其笔下的线条更加圆融和厚重,富于张力和内涵而不外躍,作品中的枯湿相应,大小相生,纵横连贯,使我们在解读和欣赏其作品时,有一种“阅读快意”!极具艺术感染力。让人在作品里流连忘返的还有一条重要因素:即章法的合理布局和任性飞运。合理布局主要讲,章法中的各种元素和关系:如大小枯润、正欹、避让、呼应,最后达到既变化又统一。我时常想,笔力出自功夫,篇章出自性灵。从这两点来看,肖云先生前期的笔力铺垫是有重要作用的。这是因为他,最后能统一和应用于整体变法的章法中。如若缺失心灵和感悟,无章法的构成图式和诠释,这些笔法都会无所依傍而无所生发。篆隶趋静,行草趋动,肖云先生能把这两者相互独立的展示,又能巧妙的结合,可以说,肖云先生成功地进行了静与动、收与放、纵与擒等艺术形式和内涵的兼容与切换。

     书法,观于形而生于心。就艺术的精神性而言,最终是要回归人的思想和本源,最生动、最直接的展示着,作者当下的状态和精神指向,也就是说,肖云先生所呈现出来的笔墨,点线、图式及作品,最终我们会透过这些,读到作者背后的蹉跎,前行和精神深处可贵的创造力。

     艺道之成,心志良工。愿肖云先生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一一何开鑫先生(中国书协行草专委会委员,原四川省书协副主席)2018年为肖云书法作品集《砚边心语》序文



肖云书法艺术学习及创作感悟

 不忘初心

     作为职业公安从事交警工作几十年,其工作性质似乎与书法艺术沾不上边,可我却偏偏爱上了书法艺术。

    回忆过往,初心缘于家学传承。记得上世纪60、70年代,少年时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小学任教的母亲非常热爱并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粉笔字,在同行中小有名气;在政府基层单位工作的父亲,业余时间最爱的是静静地坐下来看书看报,时而摆弄一些小的文艺品收藏

     1958年,我出生在四川岳池。幼年时期遇上灾荒年,每天父母都忙于温饱,但母亲却乐观开朗,时而领着一家六个子女学唱《样板戏》,乐此不疲。

都说音乐与书法是近亲,我深信不疑。从小就这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我懂事之初,便立志长大一定要学好写字。

小有收获

      在上世纪末80年代到2008年,我的书法学习算是在“黑暗”中摸索了20多年,那些日子,信息闭塞,资料匮乏,难以求师学艺,只能忙里偷闲,闭门造车,随意涂鸦是常态。在部队和单位里,因写字的特长,我成为宣传骨干,通过大量的手写板报墙报得了些锻炼。除此外,也偶尔参加一些地、市、县的硬软笔书展竞赛,1990年我在南充地区的一次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给我带来极大鼓励,也更坚定了自己在书法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走出迷茫

    2009年已51岁的我,偶然看到《书法导报》上的书法导师工作室招生信息,兴奋不已,于是,开始先后利用假期先后游学于北京、成都、云南、浙江、湖南等地。五六年时间,大开眼界,有了收获,学习欲望更加强烈。通过刻苦努力,几年间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5次,全国性展览获奖2次,四川省书协和公安部书法展览入展获奖20余次。

     工作之余,我也将自己学来的书法知识义务投入到广安市书法家协会协和公安警营文化宣传及新人培养的话动中,教学相长,为家乡的书法事业贡献力量。

学无止境

     回顾30余年的学习与实践,深感书艺博大精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感觉自己尚在起跑线上,说几点自己学习书法的感悟。

    首先修身是书艺的基本前提。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我始终把学识的积累、修养的提高作为自己书艺的基础。西汉文学家扬雄说“书为心画”,即书法其实是一种观心和写心的艺术。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把它当成一道门,通往浩瀚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让我不断探索先贤们的深邃思想和精深智慧。

      其次技法是书艺的表现手段。在我的学习历程中,老师们对线质的要求和训练是让我的书法面貌焕然一新的关键,尤其是对篆隶的研习。这也帮助我打下了扎实的技法基础,让我找到了创作之本。我的隶书创作,以汉隶为宗,参摩崖石刻,营造博大雄浑之气;草书创作以章草为源,吸收简帛造型,营造简约高古之气;行草书创作以晋唐为宗,尽量以篆籀法写行草线条。

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我退休以后,看书练字时间充足起来,于是我认真总结了自己30多年的书法学习收获和不足,给自己重新规划,回到起跑线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我今年己六十有三,自己也不曾想到,时间越久,对书法的热情不减反增,一提到书法学习与创作交流,似乎“年过花甲”这个词与己无关,每天站着书写五六个小时也是常态,与书友交流,激扬文字,仿佛同学少年。“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笔墨半生,书法给我带来了太多恬淡而充实的快乐,在这条路上,我将继续上下求索。


龙泉驿区书法家协会
龙泉驿区书法家协会订阅号,是龙泉驿区书法家协会官方面向社会及会员的资讯发布、信息查询、会员互动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