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十大并购

科技   2024-10-17 09:02   云南  

【策划制作| 黑鹰光伏  江南】

并购常常有,今年特别多。

在光伏领域,国内国外,均陆续出现各类并购消息。

8月,通威豪掷50亿收购润阳,行业老大并购老五的光伏大并购掀起的行业浪潮还未消散,9月,又传出全球锂电巨头宁德时代正在寻求收购光伏组件及光伏电池片企业。

一时间,“光伏产业大整合”时代来临的声音在行业甚嚣尘上。各类并购消息及事件,意味着光伏行业洗牌再深入,行业整合步伐加快。在当前光伏产业面临全球链条深度调整、市场供需震动波动的复杂背景下,主动出击或是被动整合或成出路。

回溯光伏二十年,不乏并购整合的事件,其间,有人因此走向陨落,有人借此扩张版图,也有人凭此迅速崛起。

【1】通威并购润阳:50亿超级并购

2024年8月13日,通威股份公告称,拟以现金增资方式收购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50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通威股份是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连续七年电池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而据InfoLink Consulting的统计,2020-2022年,润阳股份连续3年电池出货排名全球前三,2023年依然位列全球前五。

全球老大并购行业老五,这一并购案也被视为光伏行业大整合的开始,必将重塑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在电池片环节。通威在公告中也提到,本次交易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司与润阳股份的产业链协同效应,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纯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核心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并有效补充公司海外产能布局,帮助公司拓宽海外高溢价市场的销售渠道,提升全球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的长期战略目标。

根据公告中的数据,润阳股份目前已建立5.5万吨工业硅、13万吨多晶硅、7GW拉晶、10GW切片、57GW太阳能电池和13GW组件产能,并在美国、泰国、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场建设了产能,这也有助于通威股份未来的海外布局。

【2】通威并购合肥赛维:拿下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项目

2013年,遭遇欧美“双反”危机以及光伏补贴大幅下降后,整个光伏行业陷入低谷,而就是在全球光伏进入周期震荡众多企业濒临破产之际,通威逆市扩张,以8.7亿元收购合肥赛维,迅速填补当时通威在太阳能电池片领域的空白,并推进其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的逐步成型。

成立于2010年的合肥赛维原是彼时光伏明星企业赛维LDK在合肥落地的项目,当年合肥赛维投资25亿元建立光伏生产基地,该项目还是当时全球同类项目中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合肥赛维随后建立了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完整生产线,拥有1000亩工业用地和相关配套。

2013年4月,赛维LDK将濒临破产的合肥赛维以1.2亿的价格出售给了合肥市政府旗下企业合肥高新区社会化服务公司,紧接着当年7月,合肥高新区国资委下发了同意转让合肥赛维股权的文件,随即合肥赛维100%股权被挂牌出售。随后通威在激烈竞拍下以8.7亿元价格拿下了合肥赛维。

当时通威正值加速布局光伏产业链之际,不断加码投资建设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彼时的通威规划在未来的3至5年内,形成超过2GW的产能。而当时合肥赛维正好满足其发展布局,不但顺势助力通威切入了光伏电池片环节,并为其日后成为全球电池片老大奠定了基础,也为其日后的另外一大“王牌”——多晶硅打下基础。

 看个广告休息一下吧 

【3】TCL科技并购中环股份:国企混改成民企

2020年5月20日,中环股份的控股股东中环集团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100%国有股权,底价109.74亿元,最终TCL科技以125亿元拿下中环集团100%股权,从而持有中环股份25.5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一收购案例也成为当年最受人瞩目的国企混改案例。

当时,中环股份已经是光伏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核心业务除了涵盖半导体光伏产业领域,和包括半导体材料产业领域。当时通过收购中环集团,不仅帮助TCL快速完成了上游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布局,还将TCL的产业版图从半导体显示扩张至光伏新能源。

对中环股份而言,TCL的全球化经营能力、资金实力等都有助于其海外布局的推进,2022年4月,中环股份更名为TCL中环。2023年年底,TCL中环单晶硅产能达到183GW,超越隆基绿能成为全球硅片第一。

今年7月,TCL中环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Vision Industries在深圳签署《股东协议》,三方将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太阳能光伏晶体晶片在沙特的在地化生产。该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20.8亿美元,年产能20GW,落地后将成为沙特本土首个光伏晶体晶片项目,也是目前全球最大体量的晶体晶片工厂,该项目也是TCL中环首个海外光伏晶体晶片工厂。

【4】天合光能并购Nclave:中国光伏收购海外支架企业的首个案例

2018年5月,天合光能对外宣布,公司成功收购了西班牙光伏跟踪支架公司Nclave Renewable S.L. 51%的股权,当时天合光能表示,这一收购不仅是中国光伏企业收购海外跟踪支架企业的首个案例,也是天合光能当时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案。

Nclave是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全球首批光伏跟踪支架企业之一,天合光能收购Nclave时其已经拥有12年以上的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开发、生产与工程设计运用经验,全球出货量累计达2.5GW,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逾20个国家。

2020年9月,天合光能公告宣布继续收购Nclave剩余49%的股份,收购完成后,Nclave公司将成为天合光能全资子公司。同年11月,天合光能宣布对旗下跟踪支架产品及解决方案品牌进行全球焕新,正式更名为“天合跟踪”。对Nclave的收购加速推动了天合光能横向一体化的布局与落地,并助力其向全球智能光伏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5】TCL中环并购Maxeon Solar:成为其国际化转型的重要支点

中环对MaxeonSolar Technologies,Ltd.的收购源于2019年,中环与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达成合作,后者将其控股公司SunPower在美国和加拿大之外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业务分拆至Maxeon。2020年,Maxeon登陆纳斯达克。当年,中环股份被TCL收购的并在随后更名为TCL中环,随后,TCL中环通过可转债、认购增发股本等形式多次向Maxeon增资,并在2023年成为Maxeon第一大股东。

尽管Maxeon近年来业绩连年亏损,2022年,Maxeon营收10.6亿美元,亏损2.67亿美元;2023年营收11.23亿美元,亏损2.76亿美元。但TCL中环仍然坚持继续将其收入麾下,今年5月30日,TCL中环公告表示,计划通过一揽子重组交易,以不超过1.975亿美元(约合14.3亿元人民币),将参股上市公司Maxeon,持股比例将至少上升到50.1%,届时Maxeon将并入TCL中环的合并报表范围,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TCL中环对Maxeon的收购,核心是为了全球化战略以及新一轮光伏技术迭代的突破,Maxeon总部位于新加坡,主要负责设计、制造和销售Maxeon及SunPower品牌的太阳能组件,业务范围遍布全球并覆盖全球光伏屋顶和电站市场。

TCL中环在公告中也表示,Maxeon作为其深度参与国际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球形成了较强的知识产权和相关产品的保护能力,具有全球范围较强的品牌与渠道优势。公开资料显示,Maxeon针对IBC、TopCON等技术拥有超过1650 项授权专利和 330 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今年8月26日,TCL科技公告称,同意尽可能加快TCL中环实施Maxeon重组方案。

【6】隆基并购森特:强强联盒开创光伏建筑一体化

隆基股份收购森特股份始于2021年,隆基股份溢价三成以16亿元收购了森特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当年7月,隆基绿能与森特股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进军建筑光伏一体化市场,共同推进相关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及相关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隆基绿能布局BIPV始于在2018年,2020年隆基正式发布首款装配式BIPV产品“隆顶BIPV”,并开始具备量产能力。不过,开发BIPV市场除了在光伏领域的研发能力外,金属屋面的设计和施工能力也是核心关键。于是,为加速市场开拓和布局,隆基选择与行业优质企业合作方式。

森特股份成立于2001年,当时其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绿色、环保、节能新型建材并提供相关工程设计、生产、安装和售后等一体化服务。并且专业从事BIPV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深耕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多年。

隆基希望借森特股份在建筑行业的优势,加速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的布局,于是便有了两者的合作,且在2022年3月底,森特宣布以6848.96万元的价格收购隆基绿能持有的隆基绿能光伏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随后,公司更名为隆基森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双方共拓BIPV业务的主平台。两者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均由森特承接、实施和交付,双方互为该领域的唯一合作伙伴。

【7】中利集团并购江苏腾晖:以并购跨界光伏

2011年,中利集团从江苏中鼎房地产公司收购了江苏腾晖电力科技(后更名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由此进入光伏领域,核心业务为电池片组件和光伏电站。成立于1988年的中利集团当时已经是在通信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上市公司。

收购江苏腾晖成功跨界的中利集团的光伏业务发展开始按下了加速键,中利在中国西部大力投建光伏电站,2012年,其在西部的光伏电站开发规模超700MW。2014年,抓住国家推动“光伏扶贫”政策的中利迅速扩大光伏扶贫电站开发规模,当年开发规模超过2GW,市值首破100亿元,也被业内冠以“光伏扶贫第一股”称号。此后数年,中利携手地方政府不断加码光伏扶贫电站开发,2017年,中利集团全年签约520MW光伏扶贫电站。

不过,此后因为自身经营模式问题以及对国家政策的判断失误,中利自2018年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2021年,中利陷入四年连亏,2021年中利净利亏损38.66亿元,到2022年底,中利净亏损额合计75.64亿元。2023年7月24日,腾晖光伏被申请破产,由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办。但是,从当时收购后的前6年来看,中利这次并购成功为其实现了转型,此后的失败都是后面经营策略与对政策市场判断失误所致。

【8】协鑫集团并购超日太阳:加速电池组件业务的拓展布局

2014年底超日太阳完成重组后,协鑫集团成为超日太阳的控股股东。2014年12月22日,上市公司简称由超日太阳更名为协鑫集成。对超日太阳的收购也让协鑫集团的产业版图加速拓展至电池组件业务。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由倪开禄创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晶体硅太阳能电池,2008年超日太阳产能为43MW,在国内光伏电池企业中排名第12位。2009年,公司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的0.72%提升至2009年的1.20%。2010年在深圳中小版上市。

上市后的次年,超日太阳就开始了从顶峰走向底部的道路,2012年净利润亏损额达16.7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高达6.98亿元,2013年净利润亏损额增加至49.3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高达41.22亿元,未分配利润累计亏损69.16亿元。2014年正式进入破产重整。

朱共山通过收购超日太阳,也借此顺利进入A股市场。随后也将协鑫集成打造成了集团旗下的核心光伏组件厂商。目前协鑫集团旗下已经形成主打硅片环节的协鑫科技、电站业务的协鑫新能源、运营清洁能源的协鑫能科和协鑫集成四家上市公司。

【9】顺风清洁能源并购无锡尚德:曾让“并购帝”郑建明名噪一时

顺风光电成立于2005年成立,创始人为汤国强,主营光伏电池产品,2011年在香港上市。

2012年11月,后被业内称为“光伏圈并购帝王”的郑建明以2亿港元获得顺风光电29.65%股份,取代汤国强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3年,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案中顺风光电成了黑马成功收购无锡尚德,郑建明个人为此还先垫资了25亿元的现金,上演了一场“蛇吞象”式的并购,并迅速在光伏圈名声大噪,郑建明也开启了他在能源行业的资本运作,其在当时的一系列操作还被媒体称为“控顺风,入赛维,联海润,救尚德”,通过资本运作迅速扩大光伏资产版图,俨然要打造一个“光伏帝国”的态势。2014年11月,为方便运作,顺风光电更名为顺风清洁能源。

一系列资本运作后,2014年,顺风清洁能源总收入也暴涨275%至57.45亿元,净利润13.40亿元,达到顶峰。当年,顺风清洁能源也以644MW的并网容量,蝉联光伏电站行业榜单亚军。不过,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顺风清洁能源2016年开始走向巨亏、变卖资产,成为光伏行业曾经的一段故事。

【10】正泰并购通润装备:“正泰系”获得第二家上市公司

2022年11月,正泰电器公告称将斥资10.2亿收购通润装备控股权,并整合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业务资产注入到通润装备。2023年5月,正泰电器及其一致行动人温州卓泰通过协议受让了顾雄斌所控制通润装备合计持有的29.99%股份,从而取得通润装备的控制权。

通润装备成立于2002年,在2007年登陆深交所主板。上市后主要从事金属工具箱柜、机电钣金等业务领域。拿下控制权后,通润装备也成为继正泰电器之后 “正泰系”第二家上市公司,随后正泰立刻加速推动通润装备转向光储产业链。

正泰集团也借助通润装备顺利将旗下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资产整合上市。2023年,通润装备主营业务收入约25.04亿元,同比增长50.06%。其中原有的工具箱柜及机电钣金业务占比下降至46.86%,同时新增的光伏储能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的营收占比为44.51%。

黑鹰光伏
光伏商业与资本第一内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