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室管膜瘤是儿童常见的脑肿瘤,占该年龄段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至9%。在Rutka教授的研究中,它们就像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排行榜”上的第三位“挑战者”,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
这种肿瘤在出生至4岁之间较为活跃,像是急于在生命初期展示它的存在感。然而,等孩子长到7至9岁,这个“挑战者”的活动频率就会大大降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男孩子更容易遇到这个“挑战者”,他们患上室管膜瘤的可能性比女孩高出1.4倍。超过70%的室管膜瘤发生在后颅窝,通常是由中线第四脑室底部的室管膜细胞发生肿瘤性转化引起的,就像是这些细胞突然变身成了“肿瘤城墙”。
今天,我们依旧是跟随国际专家,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James T. Rutka教授的《Initial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Brain Tumors: Neurosurgical Considerations》论文,看看关于儿童室管膜瘤的分级、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室管膜瘤有四种主要的“变身”,包括室管膜瘤、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和室管膜下瘤。这些不同类型的室管膜瘤各有特点,就像是肿瘤世界里的“四大天王”。
部分小朋友们如果不幸患上室管膜瘤,通常会在阻塞性脑积水后出现头痛、呕吐和嗜睡。这些症状就像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提醒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在疾病的后期,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和第六神经麻痹,这些表现就像是肿瘤在逐渐“升级”,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室管膜瘤通常会通过Luschka孔延伸至小脑桥脑角,就像是在脑部扩展它的“地盘”,并且可能导致颅神经功能障碍,让“神经通道”受阻。这一系列变化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
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室管膜瘤通常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就像是在脑中形成了一个“隐秘的堡垒”。这些肿块会强烈增强并引起脑积水,还可能看到钙化和囊性成分,就像是肿瘤的“金箍棒”。
磁共振成像(MRI),无论有无造影剂,是诊断和手术计划的优选的检查方法之一。MRI就像是肿瘤的“透视眼”,可以提供更多的软组织细节,尤其适用于下颌骨病变。在T1加权图像上,室管膜瘤显示低至等强度的对比增强质量,这些肿块通常会充盈并扩大第四脑室。T2加权序列上,室管膜瘤则通常是高强度的,进一步揭示它的“全貌”。
尽管室管膜瘤的转移发生率仅为11%至17%,但是否发生转移对预后影响很大。转移扩散的疾病是强烈的不良预后因素。因此,在术前进行分期脊柱MRI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转移。就像在作战前的侦查,了解敌情才能制定合适的策略。
手术的目标是在条件下允许的情况下实现全切除。实际上,后颅窝室管膜瘤的完全切除率在30%到50%之间。此外,颅内室管膜瘤对放射线非常敏感。如果在放射学或病理学上发现脊柱转移,才会使用颅骨脊髓轴场放射治疗。对于年幼的儿童(5岁以下),如果可能,通常避免放射治疗。然而,由于这种疾病的严重性,即使是幼儿也通常需要化疗和放射疗法来“围剿”肿瘤。
一些专家建议无论手术切除是否完全,应该进行术后放疗。传统上,治疗室管膜瘤的放射剂量范围为4500至5600 cGy。如果肿瘤复发,可以采用125碘近距离放射治疗,或者选择放射外科治疗,进一步对肿瘤进行“打击”。
与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相比,室管膜瘤对化疗有很高的耐药性。化疗并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尽管尝试过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骨髓移植。这些数据尚不足以证明化疗是合理的选择,除非是对于那些年幼的儿童(替代或延迟放疗)或手术和放疗无法控制肿瘤生长的患者。
根据Rutka教授的研究,其结论是除非可以切除肿瘤,否则室管膜瘤几乎总是在进展着。一般而言,颅内室间隔膜瘤患儿的5年生存率约为50%至60%,而10年生存率约为40%至50%。关于年龄,肿瘤位置和组织学的作用已显示出有争议的结果:放疗和化疗对无进展生存有一些的影响。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切除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肿瘤切除率越高,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越好。此外,更高的MIB-1标记指数和次全切除是肿瘤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的指标。
注:
本文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治疗的指导意见,想要了解更多“小儿神经外科”相关问题,请拨打国际治疗热线:400-029-0925来电咨询我们。
由于研究的差异性,在研究过程中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本文章仅针对本文中提到的研究结论。如果您发现了任何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