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是不幸的开端。
综合以上重罚信息可见,栽了大跟头的企业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生产:部分企业在产品中添加禁用物质、使用违法原料,或其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经营:部分企业心存侥幸,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涉嫌套证)、销售未经备案的化妆品(涉嫌售假);
态度:被查企业屡教不改、多次被罚,或提供虚假资料、否认生产过涉事产品,性质比较恶劣。
CCR观点:
2024年化妆品行业的违规案例频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影响。一方面,部分企业依然存在侥幸心理,生产未注册、未备案的产品;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科研技术能力薄弱,通过违禁添加能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从而快速实现化妆品功效。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警示与思考: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持续加强监管力度至关重要。不仅要增加抽检频次和覆盖面,还要不断完善监管标准和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对于违规企业,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维护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企业角度来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忽视质量的行为都将付出惨痛代价。企业应加强自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检验,每一个环节都要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同时,要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杜绝虚假宣传,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标识,了解产品成分、功效等信息。尤其对一些宣称具有神奇功效的产品要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跟风购买。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共同维护化妆品市场的良好环境。
只有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化妆品市场真正告别违规乱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推动化妆品行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