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逐渐收紧的2024年,化妆品行业上演了一场“冰与火之歌”,投融资的版图悄然重塑。
2024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资本动向展现出出鲜明的“冷热不均”特征。
据《中国化妆品》杂志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美妆领域共发生119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66亿元,其中国内融资事件73起,披露融资金额超31亿元。
从历年数据看,行业整体投融资热度有所回落。2022年共有179起投融资事件,2023年降至131起,总金额超过70亿元,而2024年在数量和金额两方面均呈现下滑趋势,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行业的投资更加谨慎。
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2024年的投资中,早期阶段的天使轮与种子轮融资分别为14起和10起,显示资本对初创项目依然保持兴趣;A轮融资数量最多,达24起,表明中期项目吸引了更多关注。此外,股权融资13起,B轮融资7起,C轮融资5起,融资阶段逐步向后延展,体现出行业内企业的成长路径逐步明晰。
尽管整体融资数量和金额有所减少,但2024年过亿元融资项目仍有29起,其中国内项目19起,国外项目10起,显示出部分领域仍具强劲吸引力。单笔金额最高的融资来自微元合成,其完成的超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成为年度亮点。
从细分领域来看,资本更为集中于合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等上游原料行业,以及医美、美容仪器、香氛和个护等消费端赛道。值得注意的融资案例包括:香水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获得USHOPAL GROUP的新一轮融资,功效型个护品牌水之蔻完成数千万元A轮独家投资,数字化口腔健康品牌Oclean欧可林获得1亿元C轮融资,以及美容按摩仪品牌SKG从摩根士丹利获得高达亿元的投资。
此外,多轮融资项目引人注目,显示出资本对成熟企业的持续支持。例如,威脉医疗在2024年完成了四轮融资;君合盟分别在5月和9月完成B轮与B+轮融资,总金额超3亿元;湘雅生物也在4月和5月接连完成战略融资与A轮融资。这些重点企业的资本运作不仅体现了行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也为未来市场格局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总体来看,2024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资本流向更加聚焦,投资决策愈发理性。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和创新领域正成为资本追逐的主要方向,这一趋势无疑将对行业未来的技术升级与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上游原料商之所以成为资本的宠儿,首要原因在于其技术创新带来的长期价值。
举例来说,2024年备受资本青睐的观辰生物,其两大研发导向是纯净美妆和功效,重点切入的技术则是光解技术、递送技术等。尽管目前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开发阶段,但经过近一年的发展,观辰生物已基于四大技术平台确立初步的产品框架:一是天然来源的复合果酸;二是基于光解技术的光解植物精华;三是靶向递送体系;四是活性物包埋技术。凭借其在技术壁垒和商业化前景上的双重优势,成为了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是支撑上游原料商持续发展的另一大动力。以重组胶原蛋白为例,作为合成生物技术的明星产品,它在护肤、美妆、医美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重组胶原蛋白凭借其独特的修复、抗衰效果,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成分安全性和功效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品牌方也在积极寻找能够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创新原料。上游原料商通过技术创新,为品牌方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从而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在资本寒冬中,上游原料商因其核心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稳定的商业模式,以及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成为了资本的“避险港湾”。相比中下游品牌面临的激烈竞争和消费偏好快速变化,上游企业一旦实现技术突破,便能在供应链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成为资本眼中的“压舱石”。
入局原料端风险犹存?
看准机会和趋势
2024年9月,深耕于重组蛋白创新药物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君合盟生物完成超2亿元B+轮融资,这也是其继3月获得上市公司通化东宝1亿元融资后,再次获得资本青睐。
可以看到,上游原料商领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但这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资源分化的问题。头部企业如君合盟生物已经在技术上形成了明显的领先优势,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的双重压力。一些“明星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认可度,可能会因为资金的获得不断创新,从而让雪球越滚越大;而大量传统企业则因无法讲述足够吸引人的增长故事,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除此之外,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监管机构对新型原料的审查可能趋严。这既可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也可能拉长产品上市周期,增加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对于上游原料商而言,政策与监管的不确定性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从国际视角来看,欧美、日韩等主要资本市场对化妆品行业的投资逻辑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反映了不同市场在技术创新与品牌投资上的不同侧重点。
在欧美市场,资本更加注重上游技术创新,特别是绿色化学和环保技术领域的突破。许多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实现了环境影响的降低与经济效益的提升。这些创新不仅赢得了监管和消费者的认可,也使企业在技术驱动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欧美市场的这一趋势为国内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环保与创新科技的良性互动能够推动上游原料端的持续发展,同时为国内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相比之下,日韩市场的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小而美”的独立品牌,尤其是在韩国,近年来本土化妆品品牌逐渐获得了资本方的青睐。这一趋势与2024年国内美妆品牌的投融资情况高度契合。据《中国化妆品》杂志统计,2024年国内有16起护肤美妆品牌融资,尽管融资案例较少、金额较低,但资本青睐的品牌集中在细分赛道,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与独特的品牌故事。例如,男士理容品牌Bufflab通过A轮融资进一步聚焦男性发型护理,满足了男性群体对个性化护理产品的需求;而高端香水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和观夏To Summer分别获得了USHOPAL GROUP和欧莱雅的投资,彰显了品牌在精准细分市场中的差异化优势。这些品牌的成功投资,不仅契合了中国“Z世代”的消费趋势,也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对创新、个性化和独特品牌故事的偏好。
可以看出,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重要转变:从单一的技术创新向全产业链生态协作过渡。资本不再仅限于支持某一领域的突破,而是更加注重资源的整合与产业链的协同,力求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这种生态协作能力为化妆品行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持久的动力。
展望2025年,化妆品行业的资本投资逻辑有望发生深刻变化。过去,资本更多集中于上游技术创新的投入,但未来,资本投资将趋向于更加全面的生态布局。这一转变意味着上游企业将不再仅仅充当供应商角色,而是通过战略合作深入到渠道、品牌乃至终端市场,从而在产业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通过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协作,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025年化妆品行业的重要关键词。随着全球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学与可持续产品需求日益增长,资本也将更加青睐在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包装设计等环节展现绿色价值的企业。无论是响应全球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还是迎合新一代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偏好,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努力将成为吸引资本的重要因素。对于上游原料商而言,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产业链整合的深入,产业资本(CVC)将在化妆品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投资上游原料、渠道和品牌的全链条布局,龙头企业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CVC的加入不仅为企业带来创新资源与资金支持,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CCR观点:
2024年化妆品行业的投融资格局是技术驱动与市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本更偏向上游原料商,是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和长期价值的认可。然而,赛道热度背后也潜藏着竞争过热、商业化周期长和政策监管不确定性等风险。因此,在展望2025年时,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看待资本的投资逻辑和行业发展趋势。
对于美妆上下游企业而言,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讲述一个兼具情感与理性的资本故事,将决定它们能否迎来真正的春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还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与整合,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往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