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魂怪,又叫噬魂怪,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黑暗魔法生物,第一次出现是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
01
因为小天狼星的出逃,魔法部派出摄魂怪来到霍格沃茨学校守卫,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小天狼星作为波特夫妇的出卖者,出逃后一定会首先来找哈利,置哈利于死地。
在霍格瓦茨的校车上,哈利第一次看见这种可怕的生物。他们是一些穿斗篷的高大身影,戴着兜帽,看不见脸。
当然,后来我们知道,他们根本就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被人类称作脸的东西,因为长在脖子上的那个东西上,没有五官,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大洞。另外,他们全身都是黏糊糊的,腐烂一般,像在水里泡烂的,还有着结痂的手掌。
它们守卫着阿兹卡班巫师监狱(魔法世界的牢房)。只有守护神咒才能将其驱逐。不清楚有没有将其消灭的方法。
他们呼吸时,喉咙里会发出咯咯咯的声音,吸进去的不仅是空气,还有别的。
凡是它经过的地方,都会被吸去所有快乐,让人想起最可怕的事;并且他的兜帽下面的那个洞,也就是他的“嘴”会吸去人的灵魂,被称为“摄魂怪的吻”。
摄魂怪之吻是阿兹卡班监狱对犯人施以的最终极的惩罚。
02
摄魂怪没有五官,在本该长嘴的地方有一个洞,能把人的快乐回忆吸走。能通过嗅觉来摄取人的快乐。
这一点很可怕,人类的嘴巴是一个洞,这没错。但人类的嘴巴又不仅是一个洞。
人的嘴巴需要进食,这是进来;需要说话,这是出。
进食一日三餐,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让人体正常运转;但人还需要吃零食,比如巧克力,奶油蛋糕,水果,其他各种甜食等,这些可以让人获取快乐。
出,人还需要说话,互相交流。看了书,我们需要表达,这是嘴巴之出。
有进有出,这才是一个正常的人类嘴巴。
而摄魂怪脸上的大洞,只进不出。它单纯只是掠夺,吸食人的快乐,积极、乐观等各种正向的情绪,让受害者只剩下伤心、沮丧、悲观等最坏的经历。
最厉害的是摄魂怪之吻,他会把自己脸上那个大洞压在受害者的嘴上,吸出灵魂,从此被吸食的人,你甚至不能说他还活着。
因为只有大脑和心脏还在工作,却没有灵魂,不再有自我意识,不再有记忆,不再有......任何东西,而且没有丝毫康复的希望,只是活着。一具空空的躯壳。灵魂丢失了......一去不复返。
目前我记得的只有一个人被处以这种刑罚,那就是小巴蒂·克劳奇。
他曾经是伏地魔的仆人,一个忠实的食死徒。他狂热跟随伏地魔,第一次魔法大战后,他被关进阿兹卡班监狱。是他的母亲自愿把他替换出来,让他获得自由。
从阿兹卡班出来后,他被父亲关在家里。时间长了,慢慢获得一些自由,被允许去看魁地奇世界杯。
他发送了黑魔标记,后来被伏地魔委以重任,去霍格瓦茨学校冒充独眼汉穆迪教书。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他协助伏地魔,把哈利送去伏地魔身边,协助伏地魔复活,打响第二次魔法大战。
幸而哈利脱身出来。
克劳奇事被魔法部施以摄魂怪之吻,变成了行尸走肉。
这个坏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自诩是伏地魔最忠实的仆人。只可惜,伏地魔却不会来救他。
我想,摄魂怪之吻终极的象征是,彻底放弃自己,行尸走肉般活下去。包括但不限于破罐子破摔,对人生不再有希望,任由消极、悲观彻底笼罩自己,不再追求上进,不再努力,就随便怎么样……怎么样都行。
当然,现实中不会有摄魂怪这种可怕的黑暗生物,但有时我们心中的黑暗力量足以让我们放弃自己。
据作者J.K.罗琳介绍,塑造摄魂怪的灵感来源于自己曾经受到的抑郁症的困扰。
我忽然理解了,后来誉满天下的J.K.罗琳在没成名之前,也曾孤独、悲观,但她没有放弃,坚持写作,创作出了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系列,从而自己也获得了梦想中的自由,不仅是财务上的。
记住,没有什么东西让你放弃自己,外界的不幸,内心的也不行。
希望你始终勇敢对抗心中的黑暗力量,不要让那些摄魂怪吸走你的灵魂。
只要坚持下去,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那时候,光明和温暖又会重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