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4岁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孤独死去,尸体在一周后才被发现。她身无寸L地躺在床上,遗嘱中却写明:“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
1995年9月8日,中秋佳节前夕,洛杉矶警方接到这个不寻常的报警。
当他们破门而入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一具女性遗体躺在简陋的行军床上,已经开始腐烂。
房间里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地板上散落着大量纸巾,桌上堆满了纸盒和杂物。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具遗体的主人竟是曾经风靡中国文坛的传奇作家——张爱玲。
74岁的张爱玲,就这样孤独地离开了人世,她的死亡,如同她的一生一样充满戏剧性和悲凉。
警察在搜查现场时,发现了一个格外干净的手提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份未发表的手稿和一份亲笔遗嘱,遗嘱上简短的五句话,道尽了张爱玲晚年的孤独和决绝:
"别让人看到我遗体;不要葬礼;马上火化;骨灰撒无人处;遗产交由宋琪先生。"
这份遗嘱引发了无数猜测。
为什么张爱玲如此在意自己的遗体不被人看到?为什么她要将骨灰撒在无人处?她的亲人呢?
让我们回到张爱玲的童年,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朝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这个看似光鲜的家庭,实际上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是个纨绔子弟,整日沉迷于鸦片和女色,母亲黄逸梵则是个崇尚西方文化的"新女性",两人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
在张爱玲9岁那年,母亲终于无法忍受丈夫的颓废,独自一人远赴英国留学,这一走就是4年。
小小的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就这样成了没有母亲的孩子,父亲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们。
张爱玲曾在文章中写道:"希望有炸弹落在我们家,同他们一起死我也愿意!"
这句话道出了她童年的痛苦和绝望。
1937年,张爱玲与继母孙用蕃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孙用蕃不甘示弱,抬手打了张爱玲几个耳光。
张爱玲愤怒地想要还手,却被孙用蕃抢先一步告到了张志沂那里。
张志沂听闻女儿"以下犯上"勃然大怒,他冲下楼对着张爱玲拳打脚踢。
张爱玲蜷缩在地上,发出凄厉的惨叫,若不是家中佣人拼命阻拦,恐怕张爱玲真的会被活活打死。
也许正是这段痛苦的经历,让张爱玲在选择伴侣时,总是倾向于比自己年长许多的男性,她潜意识里在寻找一个能给予她安全感和父爱的角色。
1944年,28岁的张爱玲遇到了比她大15岁的胡兰成。胡兰成是汪伪政府的宣传要员,文采斐然,风度翩翩,他用甜言蜜语很快俘获了张爱玲的心。
张爱玲明知道与胡兰成在一起会遭到世人的非议,但她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段感情,她渴望一份纯粹的爱情,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这段婚姻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胡兰成的花心本性暴露无遗,他在外面拈花惹草,让张爱玲心碎不已。
1955年,张爱玲带着对爱情的失望远赴美国,她以为可以在异国他乡重新开始,却不知道更大的挑战在等着她。
初到美国的张爱玲,过着难以想象的贫困生活,她住在难民收容所,靠朋友接济度日,她的作品在美国遇冷,投稿屡屡被拒。
就在这时,65岁的美国作家赖雅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赖雅比张爱玲大整整30岁,身体状况也不太好,但在异国他乡孤独无依的张爱玲,还是选择了嫁给他。
可在婚后没多久,赖雅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他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张爱玲身上。
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再次陷入了孤独,她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开始每况愈下。
最让人心疼的是,张爱玲晚年患上了严重的"虫患妄想症",她总觉得身上爬满了虱子和跳蚤,为此不断搬家。
据统计,她在短短3年内搬了180多次家。
这种病态的行为,或许是她内心深处对"不洁"的恐惧在作祟,她曾经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这句话仿佛是对她一生的写照。
直到1995年9月,张爱玲离世,根据现场痕迹推测,张爱玲是在洗澡时突发心脏病,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擦干身体,将重要的手稿和遗嘱放进手提包,然后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降临。
她选择赤身裸体地离开这个世界,也许是想摆脱那些困扰她一生的"虱子",她不允许任何人看她的遗体,是因为她不想让人看到自己最脆弱的一面。
她要求将骨灰撒在无人处,或许是希望能够真正地解脱,回归自然。
张爱玲的一生,就像她笔下的人物一样传奇又悲情,她经历了家庭的伤害、爱情的背叛、事业的起落,最终孤独地走完人生旅程。
但她留下的作品却永远活在读者心中,她对人性的洞察,对世事无常的感叹,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