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晖绿地:百姓之森 | Lab D+H SH 实践
Rihui Green Space: The People's Forest by Lab D+H SH
↑通过仔细地现场勘探,我们发现,在原生的森林之下存在大量设计上的问题:
1 大量台阶、无意义的绿化栏杆,步行不友善,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2 阴郁的环境,让公园成为了私人棋牌室;
3 缺失儿童活动的空间;
4 混乱的动线及十余个散落的健身器材(仅可同时满足十余人同时健身),让健身空间支离破碎。(图片自摄)
↑2023年5月,近180余棵老树,已然成为附近居民对于日晖绿地的深刻印象。©️IAM岸木摄影
↑2024年2月,日晖绿地改造完成并向公众开放,为全年龄段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活动场地,成为斜土路街道乃至徐汇区重要组成公共生活空间。©️IAM岸木摄影
老的森林,新的绿地
日晖绿地的树木,从小苗茁壮成参天大树,每一棵都承载着居民的共同回忆与故事。为了珍惜这片老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决定全力保留所有的乔木。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树挪活”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这些老树的根系已经交织在一起,移植很可能导致它们的死亡。尽管可以从苗圃购买尺寸相近的新树,但老树的消失对社区的每个人都是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保护每一棵树的决心,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实践。
↑2023年5月,与上海植物园合作,为每一棵树测绘建档。将180余棵乔木的品种、胸径、分支点、三维坐标等信息仔细统计,并反应在设计之中,确保将所有的乔木完全保留。(图片自摄)
为了打造一个全新的社区绿地,重塑空间体系势在必行。这一过程将挑战我们的设计和施工能力,将其变为一个充满挑战的非稳态过程。在动线系统上,我们努力确保所有的园路避开树木,使得整个使用空间都围绕着现存的树木展开。在种植系统上,我们采用了更为通透舒适的自然花园体系,使原本封闭的公园更加对市民友善。为了让公园焕然一新,更加系统复合的新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线性广场、建筑物、光合之环等都沿着现有的森林体系间隙出现。可以说,几乎每一条路径、每一个空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最终,新空间的美与老树的记忆达到了最佳的平衡。
↑总平面图-新空间的美与老树的记忆形成了最大程度的融合(图片自绘)
尊重每一个树根的微地形的塑造
由于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各异,这些老树的根系不仅交错纠缠,而且高低不一。许多人认为老树生命力顽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树根的土壤覆盖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其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树根,我们不得不设计出一个高低起伏的微地形公园。
↑在日晖的森林中,创造的微地形公园(图片自绘)
↑轴测图-地形、廊架、道路完全尊重现状树根的位置(图片自绘)
为了创造更加顺畅、无障碍的游园体验,我们巧妙地利用了大量坡道,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面对这种复杂性,我们选择采用了最具塑性的材料——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来界定空间。因此,这种外观上的高低变化既具有必然性,也反映了人为的设计理念。
↑全园的无障碍设计,从城市入口延续到内部花园各处,既顺应了所有乔木树根的竖向高差,让步行体验顺畅安全。©️IAM岸木摄影
↑收边的UHPC消化了复杂地形高差,也创造了丰富的细节变化。©️IAM岸木摄影
森林之中,光合之环
在日晖绿地,老树葱茏,白天树影婆娑。但到了夜晚,由于过时的照明设施,加上更为茂密的树木,使得公园显得幽暗阴森,无人问津。尽管地处斜土路繁华地段,却鲜有人涉足。为了提升公园的安全性,我们迫切需要有效的照明设施。然而,地面上错综复杂的树根让增加大量常规灯柱等设备几近不可能。
↑场地原本夜晚照明不足,过于阴暗(图片自摄)
于是,我们提出了光合之环的概念。我们将一条廊架设计成公园的照明核心。
↑改造后的景观,以廊架为核心,重新点亮了全园。©️IAM岸木摄影
结合健身的器材,这是一条遮荫的廊架,而在广场区域还能平滑过渡成景观台阶,从而在有限的绿地中创造更多休憩停留的空间,也成为可以高处俯瞰全园的趣味角落。考虑到公园下方仍然具有大量的停车功能,所有的结构落点既要避让主要人行通道、现状乔木点位,更要结合现有的地下车库结构综合考量,这一构想对结构复杂性和现场勘察的要求极高。感谢袁鑫老师的协助,让所有的结构柱都以最小化的方式巧妙地插入无根系的地面之中。
↑光合廊架的结构点位将地下室结构、乔木点位、人行动线都纳入统一的考虑之中,提供300㎡风雨连廊的同时,顶部100㎡的光伏系统形成了全园可持续的照明核心,也提供了120㎡的林下约1.8m高的高处看台空间(图片自绘)
↑约300㎡的风雨连廊,覆盖了全功能的青年健身区。七组健身器械,可满足三十余人同时的健身活动(使用率增加了一倍)。圆形向心的形式,既能够很好地结合乔木、柱点布置,更创造了一种使用者面对面交流的场景。©️IAM岸木摄影
↑靠近核心广场的区域,提供了约120㎡的林下看台空间,艺术化的造型与少量的台阶引导,规避了老人走上摔落的风险,也让这个看台成为了更适合年轻人走上瞭望全园的艺术打卡空间。©️IAM岸木摄影
同时,感谢TS倘思照明设计,让灯光与廊架相融合,完美呈现出一体化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光合之环的顶部安装了太阳能板,让夜晚的发电持续循环。近40㎡光伏板年用电量约19440kWh,相当于21㎡光伏板年发电量,确保廊架用电自给自足。可以说,这条全新的光合之环以最可持续的方式为这片保留的森林提供了最重要的功能支持。
↑最可持续的方式为保留的森林提供最重要的功能支持。©️IAM岸木摄影
绕树而生的森之厕所
在改造之前,日晖绿地的老厕所隐藏在广场的深处,不仅难以寻找,面积较小(约50㎡),设备也破败不堪,更重要的是,它占据了本来已经十分狭窄的广场活动空间。
然而,在改造公园的过程中,融入一个更大、更全功能的新厕所(建筑面积约100㎡)以及全新的公交站候车区(面积约20㎡)意味着需要占用原本几乎一倍的空间,同时,还要保护所有的老树。原有场地的可用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加上这些新建构筑物,挑战更加艰巨。
↑原本的厕所位于公园深处的广场一隅(图片自摄)
↑原本的公交站,占据了本不通畅的人行道(3m宽)中间,仅能提供6人等候座椅(图片自摄)
↑丰富的厕所功能围绕三棵乔木展开,既极大程度地尊重了每一群人如厕的体验,也让建筑与自然最大程度地融合(图片自绘)
↑改造后的厕所不仅功能更全,如厕面积也扩大了一倍。©️IAM岸木摄影
而在街道一侧则设置了公交站、1.5m的遮雨灰空间以及15m长的等候座椅空间(可满足20余人同时等候)。为了更好地保护树根,地形也做了适当的抬高。
↑安全舒适的公交等候空间,改造后的公交站,等候空间相较之前扩大了一倍,也提供了更宽的街道通行空间。©️IAM岸木摄影
↑厕所的灰空间中,融入了围绕树的六组洗手池及六米长的座椅等候空间。©️IAM岸木摄影
厕所的屋顶采用了原生草境,延续绿色环境,与公园融为一体。感谢建筑师们的努力,尽管任务艰巨,我们还是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绿坡的屋顶让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IAM岸木摄影
小中做大,将百姓的需求融入森林
随着时代的进步,像日晖绿地这样的老小区,人群功能变得愈加多元化。老人、小孩、青年和成年人都涌入其中,使得这片6000㎡的中小型社区绿地成为了更大城市范围内的唯一公共空间。然而,在保留了乔木、满足绿化率的同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融合足够的功能,以满足这个庞大社区的复杂需求,成为了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采取了“小中做大”的策略,将社区功能融入这片林下花园之中。
↑保留的森林之下,全年龄的生活都能够融入其中。©️IAM岸木摄影
为了使这个小公园显得更为宏大,我们在内部设置了一条长达470米的三重螺旋漫步道,由内向外,层层扩散,相互嵌套的三重环道组成(内圈:90m,中圈:160m,外圈:220m),让周边居民能够在公园内环绕锻炼,无需奔波于嘈杂的马路上。而以前座椅严重短缺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们沿着螺旋步道设计了共约90m长的座椅(可供近180人入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居民休憩的需求。在节假日或傍晚时分,座椅几乎总是坐满了人。
经过不断整合,公园中心的梧桐树下成为了一个活动广场(面积约180㎡),也是周边居民的城市客厅。光合之环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大台阶,为城市客厅增添了一个观景点。我们还为孩子们藏了一个可以戏水的音乐喷泉(面积约30㎡),在无水时段,这里又变成了一个平台。由于空间有限,每一个功能都以巧妙的方式折叠进了林下。
↑不足200㎡的活动广场,通过30㎡可开关的音乐旱喷,形成了日夜可转换的活动场景,让折叠的功能发生在保留的悬铃木广场之下。©️IAM岸木摄影
考虑到周边老年人众多,我们使日晖绿地真正成为了一个无障碍森林,每一个空间都考虑了老年人和身障人士的需求。不仅每一个空间都轮椅友好,还设置了老年人扶手、鸟笼健身区等设施,为森林之下的每个人提供了最大的尊重。
在公园的西北角,我们还融入了一个小型游乐场。虽然规模较小,不足50平方米,但通过丰富地形变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可活动的面积和趣味。
↑丰富的地形、顺坡而下的滚轮滑梯、蚂蚁洞的设计,结合友善的光影,在不足50㎡的条件下,创造了属于儿童的户外乐园。©️IAM岸木摄影
虽然空间有限,但孩子们的体验仍然是丰富多元的。不仅滚筒滑梯可以让在有限的高差中,创造更快速的滑行速度,而且直径不足1m蚂蚁洞穴也成为了所有孩子们私密交流空间。可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日晖绿地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全年龄友好公园。
↑在有限的空间中,也创造了丰富的儿童游乐体验。©️IAM岸木摄影
结语
日晖绿地设计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留住了所有的树,关心了所有的人。让每一个人,在这片百姓之林下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完成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并不容易。在这片方寸之间达到一切的平衡,就像是让一个复杂的社区机器运转一样。他需要所有的不同顾问和团队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持续不断的跟进和改变。最终感谢所有在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项目上付出的每一个团队,你们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小的螺蛳壳中,只有依靠自然与社群的力量,才能将每一个分离的个体相连。共勉!
日本景观事务所PLACEMEDIA专访
木藕书屋:好书推荐
项目详细信息
项目名称:日晖绿地方案设计
项目位置:上海市徐汇区
项目面积:6600㎡
景观设计及项目总控:Lab D+H SH上海事务所
设计方网站:https://www.dhscape.com/zh/
服务范围:
①上海日晖绿地总体规划及方案设计;
②上海徐汇日晖扩初以及土建施工图设计
景观建筑设计主创: 李中伟,林楠
景观方案团队:吴静宇,魏纯,范融(上植工程),陈玺铭,汪洋一叶,张其然
景观深化团队:顾双双,姚世博,程曲涵
设计周期:2022年8月-2023年5月
建成周期:2023年6月-2024年1月
委托方: 上海市徐汇区绿化市容局
施工图设计及乔木保护顾问:上海市植物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XinY 袁鑫工程顾问(上海)事务所
建筑及室内设计:BAS支点设计
灯光设计:TS倘思照明设计
导视设计:成都良相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总包施工单位:上海徐汇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负责:金瑾,张君,陈继强,周建峰,陈松,廖勇凯
现场总负责人:张君
现场配套人员:陈继强,周建峰,陈松,廖勇凯
铺装施工单位: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HPC坐凳挡墙单位:阿尔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立面施工单位:北京大古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水景顾问:NOVA Fountain
摄影单位:IAM岸木摄影
— END —
以上图片资料来自委托方,由mooool整理编辑,任何形式的转载或引用,请邮件联系我们mooool-serv@qq.com。
资料供稿方:Lab D+H SH上海事务所
审稿编辑:jun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