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
令人心动的暑假终于来啦
孩子们也逐渐释放天性
开始了假期“撒欢”
每年暑假是电信诈骗的高发期
家长在让孩子们享受暑假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防范诈骗
这些诈骗套路要当心!
套路一
网络游戏类诈骗
诈骗分子一方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买卖游戏装备、买卖游戏账号、游戏代练的广告,引诱当事人在虚假交易平台或者私下交易,盗刷父母微信、支付宝和银行卡余额;另一方面诈骗分子以领取高额游戏福利、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为由,通过钓鱼网站窃取游戏账号及密码,让受害人以“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支付各种费用,待收到钱后,骗子就将受害人拉黑。
温馨提示
1.上网玩游戏千万不打开商家发来的不明链接、文件、压缩包,不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不加陌生的游戏好友,不接听来历不明的电话。
2.不贪小便宜,不轻信免费领装备、低价代练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家长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同时也要关注自己和孩子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套路二
兼职类诈骗——刷单返利诈骗
一些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赚取生活费,由于网络兼职操作简单,不要求学历,且不限制工作时间和地点,表面看起来是份不错的兼职工作。诈骗分子通过抖音、微信、QQ、网页、论坛等多种途径广泛发布暑期兼职刷单广告,利用学生急于赚钱的心理,诱导学生主动联系刷单。刚开始诈骗分子会快速小额返利,然而,当受害人垫资刷大单要求返利时,诈骗分子就会以刷连单、冻结等理由,继续诱导受害人垫资刷单,直到受害人发现自己被骗。
温馨提示
1.不要有“贪小便宜”“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高额回报,天上不能掉馅饼,掉的只是陷阱。
2.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任何要求垫资的网络刷单都是诈骗,前期小额的佣金,就是引人上当的诱饵,那些所谓刷单资金账户的“钱”其实就是诈骗分子给你看看的数字而已。
套路三
“校园贷”诈骗
骗子常常以办理校园贷需要缴纳保险金为由,诱骗学生转账汇款;或者以“无条件”“低利息”等话术,诱骗学生借贷,制造违约的假象,并威胁学生偿还巨额的违约金,本质上无异于高利贷、套路贷。
温馨提示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和购物;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套路四
“帮信罪”行为
什么是“帮信罪”?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作为刑法第287条之二,其中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小学生
容易触及“帮信罪”的两种行为
一、出租出借、贩卖“两卡”
所谓的“两卡”一般是指电话卡、银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等。非法买卖“两卡”,会受到法律惩处或者信用惩戒,十分让人痛心。
二、搭建诈骗通信设备
如今,犯罪分子将服务器从境内转移至境外,将通讯工具从大众软件改为境外密聊软件或境内小众聊天软件。这类利用新空间、新设备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技术性极强,增大了案件查办的难度。未成年人涉世未深,不法分子在密聊软件上通过花言巧语哄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使其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甚至犯下“帮信罪”。
温馨提示
1、切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U盾及对公账号、手机卡等重要的个人信息出借或出售他人,以免成为网络洗钱犯罪的帮凶,让自己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2、重视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以免给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
3、发现非法买卖身份证件、银行卡、手机卡、对公账户、U盾等违法行为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健康良好的网络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