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西周镇勤丰村丨村口树木成荫,翻越大黄沙古道能见到大海
文摘
2024-09-26 00:07
印度尼西亚
象山西周镇勤丰村,原来村名叫勤稼场,村口大石头上刻着的村名还是”勤稼场”三个大字,可见村民对这个名字还是怀有深厚的情感的。 村口立有一石碑,上刻《勤丰村赋》,旁有怡乐亭。勤丰村名寓意勤劳才有五谷丰登之意。先祖取村名为勤稼场,崇尚以勤为本,以俭持家,村有周、蔡、伍、张、欧、杨、陈等姓,村倚君山南麓,向北翻山是象山港,东西有护山,前有横山。 村口建有来凤公园,种有一百多株大树,以樟树和枫树为主,如今郁郁葱葱,成了村口一道美丽的风景。 村前是一片碧绿的稻田,村口有名为”未来”的雕塑,村牌楼的正面写着”山村新貌”,背面写着”共建和谐”,而不是写着”勤丰”的村名。 沿着进村的大路往里走,两侧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道路干净整洁,这儿的狗很佛系,趴在地上见到陌生的人也不叫,也懒得起来。 一群大妈坐在一起聊天,也有几个摘着番薯藤,看见两位奶奶带着孙女在外面走走。 往上走可以见到一些老房子,遇见了一位周大爷,他还住在旁边的老的四合院里,他说这一带就是老的勤丰村的中心所在。 一个老宅院进行了修茸,一个老宅院还住着人,一个老宅院的车门上的石雕很精美,有些老房已经开始塌坍。 遇见一位阿姨,背后就是她的家,一幢崭新的小洋楼,她说翻过北面的山,山的那一边就是海。 这条通往大海的大黄沙步道,南起大岙水库,途径岩门、大潭,北至大黄沙沙滩,连绵起伏约三公里。自清代以来,此步道就是渔民出海捕鱼(筝棚)的必经之路,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步道沿途自然景观丰富,涓涓溪流与竹林清风相伴,山间偶有山螃蟹出没,富有野趣。行至山顶处,远眺象山港,半山半海之间,皆是风景。 于是逛古村就变成了爬山了,山那边的海吸引着我去看一看。这是一条石砌的古道,被称为象山的最美步道,竹木幽幽,山风轻拂,一点也不闷热。
一路上能看到各种野花,有青葙、醉鱼草、钻叶紫菀……村民种着的黄秋葵也开着黄花,还有雨后出现的洁白的蘑菇,还看到了好几只山螃蟹。 (山螃蟹) 大约半个小时就到达了海边,正是涨潮的时候,海水一直漫到山边,并没有看到我想见到的沙滩,海边杂草丛生,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 沿着山边开辟了一条登山步道,海边有几间捕鱼的简易的房子,海水浑黄,有几艘大船在海中缓缓地移动。大约半小时从上山的步道绕回到原来的石砌路。 回到村子,从另一条路走出来,见到了远处隐约在山中的独栋的别墅,也见到了村中长满爬山虎的绿色的房子,很有年代感。 也见到了村中最好的别壁,很美丽的庭院,村里人说家里还养着孔雀。 在这条路上,也能看到一些老房子,古老的车门,爬满绿色藤蔓的石墙,还有那残破的砖墙,让人有一种岁月的回忆。 然而更多的是一幢幢小洋楼,从这些漂亮的房子里可见他们富庶的生活。 在一幢美丽的庭院前遇见了一位老伯,从单位里退休了,依然没闲着,穿着高筒靴,扛着锄头,种菜回来,家里养着三条可爱的小狗,我说可以拍一张你吗?老伯很爽快地说可以啊!勤丰的百姓勤劳而善良。 在村口建有永兴庙,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1956年因”八一”台风而塌坍,此后村里三十多年无庙宇。1993年村民集资在原址重建,后也渐成危房。现在见到的永兴庙是2019年新建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六代皇朝是以”永兴”为年号,从汉朝汉桓帝(132一167)到北魏孝武帝(532一534),历史的长河中有400多年是以”永兴”为年号,因此庙里供奉的庙神是永兴大帝。 庙前的一片黄山栾开出了黄色的花,掩映在绿树丛中,非常美丽。勤丰村留给我的是非常美好的印象,村前郁郁葱葱的树木,村中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村后幽静的登山步道,还有那翻山可见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