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丁叔叔在雅加达,有幸结识一位江湖人称强哥的老弟。此人大名赵强,湖北武汉人氏,军旅出身,后下海经商长驻印尼。强哥性情豪爽,胸襟开阔,足迹遍布天下,喜交各路朋友。
话说去岁某日,恰逢吉时,强哥携其公司一美女经理,于苏迪曼将军大街一处新开业的淮扬菜馆设宴款待宾朋,丁叔叔应邀前往。席间一桌佳肴,具体吃的什么,却是记不得了。印象深的,则是那位丽霞小姐所带的两瓶红酒。不知何故,酒瓶之上竟无标识,美女经理笑意盈盈:“丁老师莫见怪,商标已被我撕去,我们不妨玩个游戏,待会儿让强哥考考您,看能否猜出喝的什么牌子?”。
说罢,丽霞开瓶斟酒,依次呈上。丁叔叔一杯在手,赶紧品尝,但觉入口甘冽,好似人间甘露,又如天上琼浆,端的是瑶池玉液,饮之心旷神怡,令人拍案大呼:好喝过瘾!
“此乃享誉全球之张裕高端葡萄酒是也!”强哥告知品牌,旋又发问:“丁老师,您是文人墨客,可知此酒何人所创?”
丁叔叔一听,不免暗自惭愧,吾以写作为生,整天埋头码字,虽也好饮几杯,却只是胡乱喝上一气,对酒中文化知之甚少,一时语塞,竟无从接话。
强哥见状,微笑道:“丁老师笔下生花,南洋侨史了然于胸,想必对一位历史名人张弼士亦有所耳闻。”
二
再说与强哥聚会不久,时光到了九月之秋,丁叔叔怀揣兴奋之心与好奇之意,跟随老板挚友——印尼龙狮运动联合总会主席丘昌仁先生,从雅加达前往棉兰,亲临印尼全国运动会龙狮比赛之现场,采访报道、一睹为快。
赛事既毕,因印尼签证到期,遂独自一人乘班机,黄昏时分横跨马六甲海峡,不过半个时辰,便于暮色四合之际落地马来西亚槟城。
此行非为别事,乃受强哥之前所聊之事诱惑——专欲探访那幢历经130余年永不褪色的蓝屋豪宅 (Cheong Fatt Tze Blue Mansion),以偿心愿。
图中这座「蓝屋」”,被媒体誉为“大马风水最好的宅子,槟城最出名的景点,没有之一。”又在澳大利亚《孤独星球》旅游指南杂志评选的“世界十大豪宅”中排名第二。
此行不访,更待何时!
遥想百年之前,张弼士是何等显赫之人!其财富巅峰之时,竟有白银八千万两之巨,而大清国全年财政收入也只有七千万两,堪称富可敌国,比威加海内的皇帝更加富有!
此人不仅为商界奇才,更是政坛风云人物,被朝廷册封为大清驻南洋总领事,政商两道皆游刃有余,诚为“红顶商人”楷模。
张弼士一生,传奇色彩浓厚。其生于广东梅州寒门之家,仅读三年私塾,十三岁跟随姐夫牧牛为生。然其胸怀大志,不甘碌碌无为,十七岁便远赴荷属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以谋生计。自勤杂工至账房先生,再至继承岳父遗产、开设酒肆,步步为营,终成大器。彼时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垦殖开发之业,成为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之富翁。
1905年,张弼士获清光绪帝御赐手书「声教南暨」匾额一块。受匾典礼上,张弼士慷慨陈词:“国家贫弱之故,皆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皆出于学校不兴……我等旅居外埠,积有财资,眼见他西国之人,在各埠设西文学堂甚多,反能教我华商之子弟,而我华商各有身家,各有子弟,岂不可设一中文学校,以自教其子弟乎?”
在他带动下,新、马两地相继创办了孔圣庙中华儒学中学等八所华文学校。他还捐赠给香港大学白银十万两。
1915年4月,张弼士路经香港,港英当局授予他法学博士头衔。他晚年许下诺言,为岭南大学捐款,1921年,其后裔遵嘱兴建了“张弼士堂”。
《南洋旅行漫记》评称:“在南洋最先肯牺牲无数金钱办学校的,要推张弼士第一人。”
三
精致的白色大门上方,镌刻着「曲江衍派」四个蓝色大字。张弼士是广东梅州大埔客家人,这里的曲江指是广东韶关的曲江,而衍派之意,则是指其张氏这一支系源自韶关一带。笔者下车站在门外,南洋的热风袭面而来,让我依稀感受到这座老宅百年历史的脉动。
于是,匠人受命,用当地一种兰花捣碎后的花汁作为颜料反复涂之,不日之间,一座蓝屋赫然立于尘世,蔚为壮观。此宅之蓝,深沉如海,与天边白云相映成趣,别具一格,世人皆叹其胆识与魄力。而蓝屋之名,亦由此不胫而走,传为佳话。此乃蓝屋之由来也。
正厅内景,上悬「乐善好施」匾牌。
据上图这位导游介绍:这座宅院根据风水师勘验设计,有很多地方暗藏玄机。比如这个天井院里,收集来的雨水都由钱币形状的排水口收纳而去,因为水主聚财。
在蓝屋庭院,这只趴在圆形石鼓上的铜制蟾蜍,下雨天可以从口中喷出水来。
导游还说,中国人造宅,喜欢前有朱雀明堂,后有玄武靠山的格局,「蓝屋」面朝大海,所以「面水」之势已然成形,但是乔治市的老城区并无山丘,而以张弼士的能量当然是山不过来,我就走向山。他把后面花厅的地基整个给抬高了,以让这座平地打造的宅院也有了「背山」之势。
丁叔叔不谙风水,听得半懂不懂。但在整幢蓝屋仔细看罢,给我的感觉确实是里里外外都讲究,无有一处不精美!
从二楼的花厅看天井之上美丽的雕花铸鐡栏杆,对面就是如今蓝屋酒店经营者聘请的印度服务生卖娘惹菜的餐厅。
窗台上放置的白色蝴蝶兰。
据说那张弼士与七姨太陈锦宝之伉俪情深,实乃缘起于烟台张裕葡萄酒之创业风云。昔日1895年间,张公偶得友人引荐,言及荷兰有一酒司名唤雷德弗,自诩怀揣国际公认之酿酒文凭,能酿世间无双之佳酿。张公信其言,遂延揽此人,共谋酿酒大业。
蓝屋展厅陈设的七姨太陈锦宝的图片。
张弼士虑及幼子年幼,恐遭兄长排挤欺凌,又为诸子皆有安身之所计,遂于临终之际,立下遗嘱,言明只要幼子锦隆尚在人间,此宅不得变卖易主。
奈何世事无常,二战烽火连天,日军铁蹄践踏马来亚半岛,张公家族亦由此中道衰微。昔日辉煌之蓝屋,日渐斑驳,加之子孙后辈囊中羞涩,无力修缮,致使古宅一度沦为赁屋,二百余房客纷至沓来,借以栖身。
直至公元1989年,张公幼子仙逝,槟城数位怀古之心、富甲一方之华人商贾,感念古宅往昔荣光,遂携手购得蓝屋,并延请福建古建筑之能工巧匠,又经七载春秋,倾心修缮,终得竣工。
1995年,蓝屋焕然一新,化身为展览馆,重又启扉迎客,引得国内外游人纷至沓来,竞相观瞻。千禧之年,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之殊荣。
时至今日,这座古宅半为展览馆,半作豪华客栈与西式餐厅,游人若有兴趣,亦可踏入这历史遗迹之中,体验一番昔日富贵荣华之夜。
昔日豪门,物是人非,令人感慨丛生。观历史长河,百年首富之家,今人皆可入住,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事轮回,莫过于此!
四
回过头来,似乎还得再说说张弼士的发迹史,以及身后流传的奇闻轶事。
却道少年张弼士,扬帆远航,横渡重洋,初至椰城,屈身于米店,为勤杂之役。继而转投温姓东主之纸行,夙兴夜寐,勤勉不辍,深得东家赏识,擢为账房先生。东家爱其才,更将膝下独女许配为妾(盖弼士家中已有童养媳为正室)。及至岳父仙逝,张弼士承继遗产,遂自立门户。因其经营有道,家业日渐兴隆,继而包揽烟酒税与典当捐之务。
上图:新加坡出版商发行的华文张弼士连环画集封面。
下图:1875年或更早期的印尼雅加达唐人街。
彼时,荷属东印度殖民者,欲图开发偏远岛屿之资源,遂放手令华侨组建垦植公司。此乃天赐良机,张弼士岂能错过?遂倾囊而出,大力发展垦殖之事。
另据记载:仅在爪哇岛巴城(雅加达)及附近岛屿,张弱士所拥有的种植园便多达4462平方公里,约为其故乡大埔县面积之两倍。如此规模,堪称空前绝后。
年轻时的张弼士。
1898年,张弼士欲往新加坡料理商务,同行者有潮汕铁路创办人张耀轩及高级职员、德籍家庭医生各一人。临行前,张弼士嘱管事购头等官舱票四张。次日,票归,却仅得官舱票一张,余者皆为统舱。原来德国轮船有禁华人购官舱之规定,那张官舱票还是德籍医生设法购得。张弼士闻之,怒不可遏,顿觉尊严受损,当场将四张船票撕得粉碎,践踏于地,怒气难平,愤言道:“岂有此理!华人不准坐官舱,何等条规?欺人太甚!中华民族岂可辱?清政府无能造船,吾张某来办!”言罢,即对张耀轩曰:“记之,吾之商船,一律不卖票给德国人!”
未几,张弼士与张熔轩、张耀轩共谋苏门答腊及中国南部海域之远洋航运,创办裕昌、广福两家远洋轮船公司。自此,飘扬大清龙旗之侨办远洋巨轮,始航于浩渺太平洋之上。两公司航船与德轮同线,设备待遇无异,票价却减半,且以德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拒售德人船票,迫使德轮取消歧视华人之规。
其后,张弼士于棉兰开设日里银行,专为华侨办理储兑信贷、侨汇之事,极大便利华侨存款及汇款回国,深得侨胞信赖。此外,他还在棉兰和马来槟榔屿大兴土木,建中西合璧之宅邸,又组织药材批发网,沟通海内外药材市场,国内名贵药材多由张氏药行远销海外,海外名贵药材及西药亦经其手批销回国。
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始,三十余年间,张弼士经营之企业获利颇丰,全盛时资金达白银八千万两,成为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之富豪。
清末,朝廷议兴实业,诏令各省大臣招徕南洋华侨富商回国投资,许以高官厚禄。彼时张弼士已声名远播。1892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瑷过槟城,张弼士亲往拜见。公使问张:“西洋人何以使南洋商务昌盛?”张答:“因地制宜,教化引导,以法治之,保护之,使人乐于勤事。”龚又问致富之道,张曰:“尽地利,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贱买贵卖,积微成著。力行勤俭,任人唯贤,能发能收。”
龚公使听后大为赞赏,紧握张手曰:“君非商界中人,实乃天下奇才也!”随即函荐张弼士于洋务大臣李鸿章,称其堪当大任。李鸿章奏请封张弼士为清首任驻槟榔屿领事;1894年,又擢升为驻新加坡总领事,接替黄遵宪之职。任内领馆经费自筹,张弼士多方维护华侨权益,组织中华总商会,团结侨胞,并在侨界中积极宣扬热爱祖国、民族团结之思想。1897年,经李鸿章保荐,张弼士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出任总董。1898年,李鸿章电召张弼士回国,任粤汉铁路帮办,次年升为总办。
梅州大埔县张弼士博物馆展示图。
1900年,黄河决口,张弼士被清廷委以督办直隶赈捐兼办河南南郑工赈之职。他视察灾区,目睹百姓流离失所之惨状,深为痛心。回南洋后,募捐百万两银款,急汇回国。清廷赏建“急公好施”牌坊于其故乡大埔。1903年,清光绪帝两次召见张弼士,赏以侍郎衔,以三品京堂候补。次年10月,张弼士第三次被清帝召见,上书提出兴办农业、水利、路矿等十二条建议。清廷采纳其言,赐三品顶戴,任其为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督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1907年,又被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
张弼士素有“实业兴邦”之志,虽受清廷重任,却洞悉其腐败无能,遂转而支持孙中山之革命事业。令其子张秩捃加入同盟会,并指示南洋所属企业援助海外革命党人。张公回新加坡后,又通过胡汉民之关系,暗中资助孙中山白银30万两。辛亥革命爆发,张弼士与张耀轩以南洋中华总商会及其个人名义捐赠巨款给孙中山,另捐7万两银给福建军民。
1890年,张弼士任清政府驻巴城(今雅加达)商务领事。一次,受邀至法国领事馆赴宴。席间,众人高谈阔论,谈及酒道,法国领事酒后吐真言,言及若以烟台葡萄酿酒,必香醇无比。张弼士闻此,铭记心间。
清光绪十七年,张公回国,至烟台考察,见此地依山傍海,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乃种植葡萄之绝佳之地。遂投资白银三百万两,创办“张裕酿酒公司”。购地近千亩,雇工两千,开辟葡萄园五处,自美国引进葡萄苗,聘美国园艺专家指导栽培。
然三年过去,只见花繁叶茂,未见葡萄挂果。复选种栽种,虽有果,却小如豆,青硬苦涩,不堪食用,更不能酿酒。于是,张弼士再次从国外选购大批葡萄良种,购智利化肥,请土壤专家分析化验土质,改良土壤,终获成功。同时培育出“红玫瑰”“羊乳葡萄”等名贵品种。后扩大葡萄园至三千余亩,拥有名贵葡萄百余种,25万余株,解决了酿酒原料之困。
烟台山上张裕葡萄园。
「张裕酿成中国第一」图片来源: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弼士作为中国实业考察团团长,携张裕公司所产三种名酒参展,大获全胜。其中,“可雅白兰地”“琼瑶浆”(后改名“味美思”)荣获金质奖章、“解百纳”(后改名玫瑰香)与琼瑶浆”则获最优等奖,此乃中国产品在国际上首次摘金。自此,“可雅白兰地”更名为“金奖白兰地”,享誉中外。
据「知乎」介绍:
上图:百年前位于南京东路上的“张裕分售处”,当时的门面十分讲究,柜台家具加工精美,内壁多为时髦的玻璃镜面,人员穿着与上海体面人士不相上下。以上图片及说明来源:知乎
下图:槟城蓝屋张弼士故居陈列的张裕葡萄酒厂早期产品。
张弼士率团访美留影。
张弼士逝后,遵其“叶落归根”之愿,灵柩归葬故乡。途经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政府下半旗致哀,港督亲自吊唁。灵舟自汕头溯韩江而上,两岸民众设牲祭奠,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