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该依靠谁?

财富   财经   2024-12-03 18:07   北京  

作者|苏文力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曾供职于阳光保险、中国工商银行(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与人行科技司的一位老领导聊天,谈到一些银行的高层领导,对其IT部门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表现十分失望。花了不少钱,计划中的项目却迟迟无法交付,好不容易做出来了,对经营业绩的提升也没啥帮助。
听后第一反应是特别同情那些IT的同行。估计他们在行里的日子不太好过。特别想告诉这些大领导,千万别高估了IT部门,在数字化转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真正的主角还是要由核心业务部门来扮演。

差点陷入失败的泥潭

上世纪90年代初,经与国外先进银行深入交流,发现我们与之差距甚大。明白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银行的业务运营模式也将如此。意识到现有行里的核心系统,将无法适应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

部里决定未雨绸缪,在技术上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行里即将到来的转型发展。以为无非就是将国外先进银行的做法复制过来,自信可以把控这一切。主动开启了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工程。

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进展还算顺利。行领导和各业务部门都参与了进来。大家对未来系统充满了期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诉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明确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经营方针。

结合银行业务的底层运作模型,我们对未来业务状况进行了抽象描述和分析,完成了系统架构概念设计。决定从开发客户信息系统入手,探索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也提前为应对业务经营方针的转变奠定基础。

规划报告顺利得到了行里的批准。可接下来开发客户信息系统的工作,却遇到了困难。主要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业务牵头方。许多部门都是潜在用户,但均没有现实的需要。大家嘴上表示支持,但谁都给不出详细的业务需求。

这让我们不知道该开发出什么样的系统。感觉被晾在了那里,处境十分尴尬。只好参考国外类似系统的模样,结合对国内业务情况的了解,自己先把需求写出来,然后征求各部门的意见。

大家出于基本礼节,勉强应付一下,并没有投入太多关注度。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当时并没有真正的需求。虽然知道未来一定会用到该系统,但实在给不出具体的想法。大家只能浮皮潦草的完成了需求确认。

即便如此,作为剃头挑子的另一头,我们IT还是充满了激情。在新技术探索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客户信息系统,采用新技术,很快就针对所确认的需求,开发出了一个系统原型。

请相关业务部门来测试提意见,以便后续进一步完善。大家还挺给面子,都派人来看。结论是系统挺先进,可现在用不上。得知自己所下的功夫,不能给业务带来价值,就犹如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

眼看这个先行开发的系统就要烂尾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教训就是没有找到系统的真正主人。靠我们IT自己大包大揽的折腾,不会有太好的结果。虽然知道了问题所在,但还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正当我们无所适从之时,财务会计部给行领导提交了一份报告,会签到我们部门。内容大致是他们参观学习了几家国际先进银行,看到了巨大差距,认识到关键对策是要提高IT应用水平,结论是申请开发新一代会计核算系统。

就如同盼到了救星,天上掉下了新一代系统的真正主人。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开展新一代系统的建设。财务会计部管着对公业务、会计制度和钱,在行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说是抱上了大腿。

可一开始的合作并不顺利。他们组织分行专家完成了需求编写工作。当与我们就需求细节进行确认时,发现里面的内容有很多矛盾之处。业务专家之间产生了异议,加上我们IT也有不同意见,大家吵成了一锅粥。

业务专家大多是从分行临时借调出差参会,对于国外的先进做法了解不多,且主要心思是在其本职工作上。几次会议参加的人员也缺乏连续性,意见结论经常反复变动,造成需求迟迟定不下来。

财务会计部的一把手领导得知项目进展不顺利后,非常重视。专门申请在部里成立了会计电算化处,抽调最得力的干部专职负责该系统的建设工作。一批业务专家与我们开发人员常驻在一起,并肩战斗。

找到了主心骨

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并不仅是提出需求,而在于承担起最终创造出价值的责任。若IT部门做得不够好,只是体现在服务业务部门的品质和效率不佳。若业务部门做得不够好,影响的是经营业绩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业务部门必须考虑创新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确保最终形成业务闭环。引入IT应用只是其整个创新工作的一部分,还要负责做好配套的业务运作体系调整,包括相应的组织、人员、流程、凭证、制度、宣传和培训等。
有些过去要做的事情,可能就不用做了,有些过去不做的事情要增加,有些原有的做法要改变。这些调整就是要保证引入新开发的系统之后,整个业务体系依旧稳定可靠,业务闭环能够更有效率的运转。
只有业务部门才知道业务现在是怎么做的,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引入IT系统是为了更好的做业务,因此业务部门也就更清楚IT系统要解决的业务问题,以及该如何对配套体系做出调整。
IT为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一开始业务方面或许不知道该如何上手,需要IT给予帮助,搞清楚IT可以怎么用,会带来哪些机会和价值。一旦其学会了,就会激发出极大的创新热情。

随着财务会计部人员逐渐进入角色,我们终于可以将主要精力聚焦于IT本身了。见曾经搞不掂的许多难题,业务接手后似乎可以轻松拿捏,赶紧将半生不熟的客户信息系统拿出来,希望能将其起死回生。
他们很快就意识到,想要落实行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方针,就必须把客户信息系统建设好。经认真试用分析,指出我们前期的工作很有价值,但过于理想化。最主要的问题是功能设计不切实际,缺乏针对性。
决定舍去大量原设计的功能,重点优化完善一些必要的功能。我们基于新确定的技术架构重新进行了改造。开发实现后,不但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也同时满足了其他业务部门的需要,成为了新一代中的基础系统。
与他们确认的会计核算系统需求,同样兼顾了当前和未来的需要。不追求完美,但确保解决当前问题,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在配合我们开发的同时,他们还完成了搭建配套业务体系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还牵头邀请个金、信用卡等部门加入进来,采用相同的方式与我们合作。会计核算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在他们的帮助下,其他业务部门在此之上,加入本专业的独特部分,形成各专业自己的业务运营闭环。
从IT系统开发的角度看,很多为会计核算系统开发的功能模块,都可供其他业务系统共享使用。不但大幅减少了开发工作量,还保持了整体系统架构的简洁稳定。这让我们IT开发人员,感觉相当爽。
虽然在与业务的合作中也经常发生争吵,但大家目标一致,面向更好的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争吵不是为了确定谁对谁错,而是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大家不仅各司其职,更做到了相互协同补位。
一切都那么顺畅和自然,新一代系统开发、投产和推广的整体进度远超预期。我们IT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赞誉。可我内心十分清楚,这一切并非是我们有多厉害,而是因为有强大的业务团队。
一位老会计在与我闲聊时自豪的说:“除去你们IT,咱行的信息化建设,最大的功臣应该是我们财务会计部。”我则认为这样的评价过于自谦,即便是包括我们IT,财务会计部的功劳也应该是最大的。
负责该工程业务团队的哥们儿,指出我的观点有些偏颇。认为业务的确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但如果IT不给力,结果也不会很理想。想想他是对的,单靠谁都不行,一定要双方都优秀,且协同产生化学反应。

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占领市场。这是企业经营的事情,企业最高层领导一定是第一责任人。其在战略引领、资源调配、组织变革、沟通协调、风险管理和监督评估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型的好坏应体现在企业经营业绩结果的变化上。执行的主要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业务部门身上。即使业务部门一开始不懂如何应用数字技术也无妨。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对业务经营的理解,才是开展数字化转型最为关键的要素。
IT部门更懂数字技术,擅长借助新技术,实现业务的想法需求。但并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开展业务经营。对于经营业绩的提高,没有直接的责任,更没有与之配套的权利和资源。
不要对IT部门抱有过高的期待。他们无法对数字化转型的结果负责。让他们牵头组织数字化转型,是在将企业的未来寄托在一帮对业务一知半解的人身上。所托非人,结局注定会失败。
如果要找牵头部门,那一定要找对提升当前经营业绩最为举足轻重的部门。他们才更有积极性。因为所创造出的价值,对其业绩任务的达成助益良多。若失败了则会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如果认为某位IT干部是个人才,不但懂技术,还特别有经营头脑。那可以将其调去业务部门,让其带领业务部门去实现数字化转型。不过这样的人才极为稀少,毕竟掌握业务经营,需要时间和在实践中交大量学费。
一定要将IT与业务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将IT的绩效与业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营业绩收益挂钩。促进IT部门主动为业务着想,帮助业务部门了解数字技术,致力于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业务部门是其中的主导者,IT部门则扮演合作者的角色。双方不是业务提出需求,IT完成需求的上下游供需关系,而是共同协作的关系。一起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出新的业务模式,创造出新的业务价值。

IT不仅要知道业务是怎么做的,更要学习了解业务的本质。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大胆提出应用数字技术提高业务效率的设想建议。或许有些想法不太靠谱,但至少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业务部门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掌握应用新技术的方法,关注同业的状况和先进经验,学习借鉴其他行业业务模式创新的做法。要敢于打破传统做法,面向业务的本质,做出积极的尝试。
不要试图憋大招,而应先从实现小目标开始。针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争取有所突破。采用迭代的方法,快速获得反馈结果,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调整后再出发,降低试错的成本投入。
要主动邀请IT部门共同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双方相互激发,就会擦出智慧的火花。不要对结果寄予太大希望,而要重点关注是否在慢慢接近业绩提升的大目标。从中获取经验教训,促进员工的成长。

数字化转型比当年的银行信息化工作更为艰难。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板,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切都要靠创新探索。这非常考验企业经营者的智慧和耐心。只要选对了人,提供恰当的环境平台,一切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苏文力在看懂经济上发表的文章

一、创新与转型

1、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金融创新

2、金融企业互联网转型工作中的3个忠告
3、大数据工作的正确打开姿势
4、金融机构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你应该了解这3点

二、数据隐私

5、重新认识隐私
6、315痛批用户隐私泄露,数据安全该何去何从?

7、大数据保险会影响社会公平吗?

三、区块链

8、关于区块链,您应该了解这三点
9、区块链给金融科技创新带来新机遇
10、让数据资产变现—利用区块链实现数据使用权流通的构想

四、IT与业务

11、做好需求分析是提升金融企业IT应用水平的关键

12、金融企业竞争需要IT队伍前置
13、金融企业IT和业务水乳交融七条建议

14、自主研发与引进国外系统间的选择
15、“老司机”告诉你核心系统建设中的5个常见错误
16、金融机构,这三招让IT公司真正成为你成功道路的伙伴!

17、IT安全生产运行可不仅仅是IT团队的事

18、怎样的IT工作才会让金融高层领导满意?

19、为什么IT项目开发周期远比想象中的长?

20、IT开发人员怎样转型成为业务人员?

21、怎样才能让IT产品更受金融机构欢迎?

22、金融机构怎样才能有效推动IT治理?

23、银行IT人该如何面对来自领导的高压?

24、数字时代,我竟然在用纸条来传递机构与系统之间的信息

25、与客户站在一起、从业务目标出发、保持正确交流姿态:银行IT与业务讨论需求之三原则
26、如何“管“好银行IT开发人员?
27、金融机构IT工程师该怎样拥有精彩的职业生涯

五、领导力与制度建设

28、码农也能搞承包?!

29、遇到了贵人领导
30、科技引领战略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31、布置工作给个眼色已经远远不够用了!

32、说“不”让事情更靠谱

33、走出专家角色定位的舒适区
34、您听懂金融高层领导的声音了吗?

35、管理者到底应该怎么授权?

36、加班带来了怎样的价值?

37、一项容易被忽视的重要沟通技能

38、学会当教练,才是好领导

39、困惑焦虑脑中缠,找个教练聊聊天

40、高效制定工作方案也有“满满的套路”

41、金融机构需要更多女领导

42、银行怎样更有效的培养项目经理?

六、营销

43、保险代理人,未来你要成为网红才行!
44、将金融网点变成社交场所,一家保险公司的实践

七、其他

45、大多数培训学习都只是走过场

46、金融从业者应该掌握的IT知识
47、银行为何在个人支付领域节节败退?

48、网络安全防护那些事儿

49、市场需要更加高效的中心中介!

50、银行做金融科技公司,或许那不是你的菜

51、留给中小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时间不多了~

52、金融产品创新管理的前世今生

53、高科技武装下的银行网点能带来什么价值?

54、金融IT应小心陷入单纯追求技术目标的误区

55、金融机构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线上化升级挑战?

56、那年,宇宙行主导了中国支付领域首次重大变革

57、成为变化世界中更受欢迎的人

58、尚待开拓的2.5亿客户市场

59、摘掉低情商专业人员的标签

60、学过没问过,还是会错过

61、这样的金融创新还是免了吧!

62、“蚂蚁”成功的底层密码

63、金融数字化转型要“摸着石头过河”

64、别让创新掉进“不接地气”的坑里

65、存折是怎么没的?

66、银行打造优秀团队的五个要点

67、宇宙行为何将软件开发中心设在珠海?

68、“抄作业”行不通了,银行该如何创新?

69、探索应用区块链踩过的坑

70、企业战略决策规划如何能更靠谱?

71、金融机构要从两个方向激发员工动力

72、“元宇宙”将深刻影响金融企业的未来

73、金融IT服务亟需走出负向循环的怪圈

74、金融机构怎样才能让业务与IT人员更好的融合?

75、金融科技创新中的三个大坑

76、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迈过这道坎

77、从电脑到讲台,一位金融开发者的成长

78、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应围绕产品展开

79、打破数字化转型中的部门墙

80、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领

81、金融企业共享中心的未来发展

82、“人”的转型才是金融机构转型的关键

83、被耽误的金融机构数据治理

84、一位金融IT老兵的成功心法:追求成绩,既要成就业务,也要成就IT自己

85、金融IT都忙死了,如何解套?

86、为了开发银行核心系统,我曾经夜不能寐、胃疼到食不下咽.....

87、如何拓展金融IT人的思维模式?

88、金融机构不可不察的IT系统架构

89、金融机构亟待升级的IT与业务合作模式

90、我在互联网保险创新上的失败教训

91、不要小瞧“外行”

92、这种人,才是金融数字化转型需要的

93、银行网点柜员的饭碗还能端多久?

94、从银行跳槽到保险,我收获了什么?

95、银行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什么?

96、一位资深金融人的职业生涯感悟:放下面子才能成长

97、为什么宇宙行要强化创新管理?

98、银行IT部门之变变变:从边缘到核心,再到何方?

99、在银行升职的秘诀


看懂经济
让连接发生,提供金融知识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