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观察】越是隐瞒,集采药的问题有可能越大!

文摘   情感   2025-01-26 14:50   江苏  

文丨裴伟明

国家药监局刚刚发了一个声明:

近日,中心收到有关媒体和企业反映,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对外公开的个别品种存在数据重复的问题。中心高度重视,立即对相关品种的数据进行了核实。


经核实,系在2019年和2021年公开相关产品信息时,由于编辑错误导致上述问题。中心已第一时间在中心网站对错误信息进行更正



关于上海政协委员,医生说集采药药效有问题的事情,我前面一篇文章偏向于医保中心,因为,这么多专家,这么多领导在把关、技术参数、临床数据,药效实验合格后,才能进入集采药的库。
如果说出现麻药不麻之类问题,那不是拿人命群众生命开玩笑嘛?,我想不可能吧,但是两个事情,让我感到集采药确实可能出现问题。
第一,就是刚刚医保局,药品评审中心的声明,对部分药品数据重复问题(也就是造假)进行调查,但同时也做将此数据公布上来的贴文和本可以公开下载的数据给删除和禁止下载了,这有点掩耳盗铃。

此前,丁香园前副主编夏志敏医生爆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量数据雷同(可点击阅读原文),其核心内容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一共 1988 个,下载以后对比发现,尽管公开的数据非常有限,确实有多个品种连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都完全一样。结论是:

据仿制药领域资深人士透露,上述情况并不意外。一致性评价早期,有的公司实打实做,三次才通过,生物等效性验证成本3000万以上,而后来同品种其他公司800万包过。


据猜测,这样的数据雷同,不排除第三方公司分包给了同一家下游公司,导致数据完全一致。否则同一品种的竞争对手公司怎么可能轻易地共享数据?(摘自网文)



第二,我们江苏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白剑峰先生说的:中标集采的麻醉药肌松剂质量很差,导致腹腔手术空间变小出血风险增加。有时候不得不加大剂量,最离谱的时候会加到三支,到了三支不能再加了,手术也只能硬撑着做下去,而这样便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除了白医生,主流媒体也采访了另外一些医生,如这位:譬如广东河源的麻醉医生说:“病人在做无痛胃肠镜检查时,有时需要加大丙泊酚的剂量,才能达到麻醉效果,而自己有些摸不准用量。一位肝胆外科医生也说:“自己的患者以前用进口麻醉药时,几乎没有出现过手术中清醒乱动的情况,但现在,患者有时候会乱动,平均每十台手术就会出现一次。”

是不是很可怕,如果一个病人正在做手术,肚子切开了,麻药过了,一下子做了起来,这不是自己把自己搞死吗?
说到底,还是诚信出了问题啊。
不集采,药价贵的要死,医药代表,某些魔鬼医生要从病人身上盘剥钱财,说广东一个县级人民医院院长就受贿了2个亿。
集采了,药价便宜了,某些黑心厂商和某些人就内外勾结,搞什么降本增效,还是肥了一小部分人。
哎,真是无语凝噎。
盖子捂着没用的,该刮骨疗毒就动大手术,把过程明明白白摊开来放到阳光底下来晒,放开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兼听则明啊。世界上这么多国家,好的经验可以拿过来用吗。
普通老百姓只是想安安生生过个日子,有这么难吗?
【春风随笔】人到中年  就是不停的迎接别离
【春风观察】药品、医疗器械质量低下,全是集采降价惹的祸?

春风观察
写自己,写社会,写世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