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观察】药品、医疗器械质量低下,全是集采降价惹的祸?
文摘
2025-01-20 11:08
江苏
文丨裴伟明
国家医保局今天(20日)表示,近日,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具体反映了什么呢?,这些医疗专家、政协委员的大意如下。其一、在第十轮仿制药集后,价格降低后,在临床实践中药品质量参差不齐,药效不稳定,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药不睡等现象频频出现。郑委员说。在这么低价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老百姓、他们医院和医生感受到的情况是“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其二、与进口药或原研药相比,集采药疗效欠佳。如,使用相同剂量的降压药,进口药可将血压控制稳定;而使用集采药,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水平或波动较大。总而言之,这次集采药中一些药品价格低至“地板价”,像 3 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0.16元一支的氯化钾注射液等。于是,从医疗专家、到某些媒体惊呼,这种低价政策可能影响企业以及行业的创新能力,甚至可能会导致药品质量问题。这不,集中提案来了,于是医保局高度重视,声称:为切实接受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临床一线声音,充分发挥医生专业作用,获取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第一手直接证据,进一步维护药品集采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决定1月21日,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首先:作为医保局集采药物,它没有质量标准要求,没有技术参数吗?在一个契约社会中,你定了标准要求参数,就像建设工程,哪怕你低价中标,也要按照设计要求来完成啊。怎么低价好像就应该和偷工减料、疗效欠佳有必然联系?这在一个不诚信的社会中才会这样啊。如果不诚信,就是给再高的价格,也挡不住奸商贪官谋求暴利的欲望啊。远的不说,近的就看长春某医疗的接种疫苗,已经几十倍利润,不照样造假?。其次、作为医保局,对集采药不是先去制定疗效标准和技术参数,反而现在才去收集临床数据,这不是让人不寒而栗吗?难道集采的药物没有经过临床,要知道,一种新药出来,以丑国为例,新药申办者或受其委托的合同研究组织(CRO)是药物临床试验的发起者和管理者,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责任方,必须经过生物数据和临床试验,经过批准,才能应用到实际上啊。难道,我们不需要这些流程,我们广大的患者现是做集采药的小白鼠?这,春风老师不能理解。其三、我们的医疗专家是不懂这些基本常识或逻辑吗?集采药价格低和疗效差没必然联系,或许还是因为其他原因,贩卖恐惧,嫁祸集采药?这几年抓起来的医药代表和院长,还不多吗。医疗健康关系千家万户老百姓,是一个良心民生工程,这些年,教育房产医疗等问题频发,春风在这里想说声,相关部门、医疗专家、政协委员们要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担在肩上,站位不能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