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上海交通大学,新发Science子刊!
文摘
2024-11-02 08:19
河南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是清洁能源转换设备,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成为研究热点。然而,PEMFCs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多个挑战,尤其是阴极上氧还原反应(ORR)速率较慢,导致效率、功率密度和长期稳定性受限。此外,商业Pt/C ORR催化剂存在高成本、适中活性以及在长期运行中退化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PEMFCs的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基于铂(Pt)的纳米材料,特别是形状控制的合金纳米粒子催化剂,显示出在液相半电池中的良好性能。然而,将这些催化剂的成功应用转化为膜电极组件(MEA)中的实际应用仍面临困难。MEA中更为苛刻的操作条件,如持续的电位波动和高温高电流密度,可能导致催化剂的快速溶出和退化,进而影响燃料电池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因此,平衡催化剂的活性与耐久性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邬剑波教授、邓涛以及高文旆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潘晓晴教授等携手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Highly stable and active catalyst in fuel cells through surface atomic ordering”的最新论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通过限制原子扩散仅发生在表面层,促进相变和形状保持,从而在低温下将Pt-Fe纳米线的表面转化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这种表面工程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在MEA中的稳定性,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基于表面原子有序的工程方法为形状控制的Pt基合金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1. 实验首次通过原位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确定了在保持形状的同时诱导铂-铁(PtFe)纳米线的无序到有序相变的最佳条件,发现这一相变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约为200°C。2. 实验通过限制表面层的原子扩散,实现了在热处理过程中促进相变和形状保持的策略。结果显示,合成的表面金属间化合物PtFe纳米线催化剂(Surf-IM-PtFe NWs)在膜电极组件(MEA)中表现出显著提高的稳定性,铁损失减少了50%。3. 该催化剂在MEA中的催化活性与液相半电池中相当,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结构有序的金属间化合物表面能够有效稳定催化剂的形态,防止快速腐蚀,进一步改善ORR活性。图1. 在原位低温退火下PtFe纳米线表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图3. 在液相半电池和单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活性与耐久性评估。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形状控制的Pt基合金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ORR)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引入“表面金属间化合物”的设计理念,结合低温表面原子重组(LT-SAO)策略,研究者成功实现了PtFe纳米线的表面无序-有序转变。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还在保持高催化活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催化剂在MEAs中的性能表现。研究中采用的原位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技术,深入探讨了温度和退火时间对表面原子有序化的影响,拓宽了对催化剂表面工程的理解。此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显示,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具有较高的耐电化学腐蚀能力,能够有效抑制Fe的快速流失,从而防止催化剂降解。这些发现为开发高效的PEMFC阴极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燃料电池领域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对实现可持续能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Yanling Ma et al. ,Highly stable and active catalyst in fuel cells through surface atomic ordering.Sci. Adv.10,eado4935(2024).DOI:10.1126/sciadv.ado4935🏅 我们提供专业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生物模拟、量子化学、机器学习、有限元仿真等代算服务。🎯我们的理论计算服务,累计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