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过的好的家庭,都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托举。

情感   2025-01-25 23:01   辽宁  

曾听闻这样的事:有的孩子步入婚姻殿堂时,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处境,没有遮风挡雨的房子,没有一点经济基础作为后盾,父母仅以一句 “儿孙自有儿孙福”,便将儿女毫无保留地推进了残酷现实的漩涡。儿女们在社会的浪潮中独自拼搏,摸爬滚打,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站稳脚跟、翻过身来,却发现父母已然老去。此时,父母又念叨起 “百善孝为先”。这前后的场景转换,难免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细究之下,一个家族的崛起与兴盛,绝非偶然,亦不是仅凭一代人的单打独斗就能达成。它仰仗的是几代人持之以恒的积攒,是一代接续一代的奋力托举。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使命,父母所处的高度,往往就是孩子启程的起点。这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励志鸡汤,而是真真切切、每日都在上演的现实剧本。

回溯往昔,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能历经岁月沧桑仍熠熠生辉,靠的正是祖辈们的筚路蓝缕,父辈们的承上启下,子辈们的开拓创新。祖辈在艰苦岁月里,哪怕食不果腹,也要为子孙的教育倾尽全力,用知识为后代垫高起点;父辈们在时代变革之际,抓住机遇,努力打拼,积累财富、人脉与阅历,只为给子女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到了子女一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为家族荣誉添砖加瓦。

但现实是,我们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单打独斗。这就是阶级跨越的障碍,尤其在东北这样的关系比较重的地区,更难了。

今年,已然是我在北京漂泊的第八个春秋了。每次踏上归家的路途,被亲友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总是绕不开 “买房了没呀”“打算在哪里定居”。说实话,在我心里,房子的分量倒也没有重到超乎一切,可一想到未来若是有了孩子,一个固定的安身之所总归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当下,对于像我这样在京城打拼的小北漂而言,现阶段真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首当其冲的,是我们正身处经济下行的大浪潮之中。刚需房成了唯一的选择,毕竟倘若买了房自己又不住,如今这市场行情,房子短期内几乎没有涨价的可能,用作投资转手更是不切实际。

我常常听前同事倒苦水,她的家庭育儿之路走得格外艰辛。男方妈妈完全撒手不管孩子,女方妈妈呢,身体又孱弱多病,没办法,她只能狠下心辞去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宝宝。刚起步的那两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煎熬,她甚至一度陷入产后抑郁的阴霾。她老公也不轻松,白天在职场忙碌奔波,晚上回到家还得兼职赚钱。他们在天津购置了房产,每月一万多的房贷像座大山压着,孩子每月的花销,听她说也得有好几千,再算上在北京租房的费用,一家子的开销,每月都大得惊人,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产后修复这种 “奢侈” 事,她当时根本舍不得做,直到去年孩子上幼儿园了,房贷也还清了些,手头稍微宽裕点,才去补上这一课。

反观我的另一位朋友,情况却截然不同。家里在海淀一掷千金,买下八百多万的房子,男方父母还主动帮忙带孩子,她孕期反应严重的时候,说辞就辞,全然没有后顾之忧,压力自然小了许多。

其实吧,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父母能帮衬子女,那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但真正支撑一个家庭不断向上的力量,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托举。只有每一代人都各司其职,为下一代遮风挡雨、助力前行,家族这艘船才能稳稳地驶向远方。

注:配图源自网络

丫丫的生活观
一个东北姑娘,一个北漂青年,一个老阿姨,一个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终身学习者,一个没事在这个公众号叨叨的小丫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