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长大以后,随礼都变得不那么单纯了。

情感   2024-12-15 08:41   北京  
嘿,你好,我是丫丫
现在已经是12月份了,眼看着年关将至,很快又要回家过春节,开启新的一年了。
其实小时候很期盼过年的,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平常吃不到的好吃的,甚至吃胖了自己都不会多在意。
而如今一到过年,大家齐聚一堂,各玩各的手机,除了父母那一辈以及父母上一辈在交谈,我们这一代人几乎0交流,比我小的会一起打网游,而我也近些年也不打游戏了。感觉就是融不进去了。
在外面的日子里总有无数个深夜特别想回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思乡情切吧,催促着我们回家乡,但是真正回到家里时,也会因为格格不入、没意思,而感到孤独。
我有个朋友小a,她是94年的,她的哥哥和妹妹都结婚了,就剩下自己还没结婚,一回家她妈妈就催他,催到什么地步呢?就是一个变相的精神压制。
你怎么还不找对象呢,媒人给你联系的那几个,都看不上吗,你也老大不小了,能有人要你就不错了。
现在不结婚要小孩,以后不好怀孕了,生孩子也不好生!·······
更令人窒息的是她妈妈说:"如果明年你再不结婚,咱俩就断绝母女关系!
我这个朋友只在疫情的第一年回家.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去。
这样的父母总会以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给孩子施加压力,常常令孩子产生恐惧。
昨晚我看一个主播讲,关于随礼的事情,她领证了,但是没办婚礼,今年还怀孕了,他说他今年不回家了,回家就要发很多红包,肉疼。明年生孩子再回去。
说到随礼以及过年红包这件事,我就觉得这件事现在发展起来挺鸡肋的,在电视剧《小巷人家》中也提到这样一幕,你给别人家孩子的红包多,别人家给你孩子的红包少,然后心里就会膈应。
那为什么就不取消这个环节呢,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给了就够了,也不用担心欠人情或者回报不均衡的情况。
还有随礼这个问题,你随礼500,你办事情邀请她,对方不给你回礼,心理不得劲。
感觉这真的挺增加心理负担的,干脆直接搂席就好了。
我感觉再过几十年,办酒席的应该都不会像爸爸辈办个事情好几十桌人情,就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吃顿饭就行了。
而且现在这个社会形势之下,大家各奔东西,也不像之前那样乡里乡亲,离的又不远,能请假参加酒席的也都很少吧!
对于我来说,人际关系简单些比较好,整的太复杂的大家都挺累。
我看过最有意思的一家是:民房翻新办一次事情,生老大办一次,生老二办一次,生老三办一次、老大初中升学宴办一次,高中升学宴办一次,老二老三同样也是升学宴各办了两次,然后老家盖活动房又办了一次,市区买楼办了一次,村里租了个门脸办一次····
谁家看到他办事情谁家都打怵,每次花钱都得掂量一下要不要花,花多少。
随礼本来是一件喜庆的事情,最后反倒是给人添加了忧愁啊。

丫丫的生活观
一个东北姑娘,一个北漂青年,一个老阿姨,一个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终身学习者,一个没事在这个公众号叨叨的小丫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