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吴越钱氏是个千年持续发展、人才不断涌现的大家族。其长期兴旺的奥秘所 在,在于其家族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优质特征。本文着重论述了为什么我国大家族千年不 衰的特例不多,谚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史有例外者,唯曲阜孔氏与吴越钱氏。由于钱 氏注重利民利国,兴办实事;严于家教,重学明礼,人才辈出,享誉五洲四海,因而钱氏家族 生命力特别强大。钱氏宗族文化与众不同的特点,有多项引人关注;更可贵的是新时代充实家族文化新元素,有利于与时俱时,跨时代发展。
传统宗族文化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是因为中国历来是一个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的 背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度和以土地为纽 带的地缘关系。①这种宗族关系,是以直系亲属为核 心不断扩大的血缘关系。而地缘关系也是家族在一 个地区的外扩。长期处身于这样的关系中,多数人 在很大的程度上归属于家族所持的价值观,影响着 一生立身行事的原则。自古流传“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铭言,许多人从小接受家教,抱有“光宗耀 祖、衣锦还乡”的梦想;一旦失意,往往会发出“无颜 见江东父老”之类的感慨。可见中土华人心中永远 摆脱不了家族的情愫和家族文化的影响。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史上,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先 后涌现出众多杰出家族,经历长年累月的繁衍形成 各自显著的特征:如东汉陕西安陵有班彪、班固、班 昭、班超、班勇的史学世家、沟通西域卓具贡献的名 门;东晋琅瑯王氏与阳夏谢氏代代显贵,王氏如王 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谢氏如谢安、谢 石、谢玄等,均负盛名;南朝隋唐的河东闻喜有裴松 之、裴蕴、裴矩、裴炎、裴度等世为名宦。有的家族以 文学著称,如宋代眉山有苏洵、苏轼、苏辙、苏过;有 的以技艺传世,如五代歙州李廷珪、李文用世代制墨 成名;清代杭州张小泉制剪刀传家……无论以什么 见长,这些家族都曾在不同的时代为中华民族培育 了精英,奉献出一定的文化成果。
不过这类优秀的家族,都普遍存在一种难以避 免的局限,即其旺盛的传承力无法持续得很久远。即使是喧赫一朝的皇族,或贵胄国戚,也大多随同朝 代轮替而衰败,有的甚至遭遇灭门之祸。因此民谚 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此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如果说有特殊的例外,那只有山东曲阜孔氏家 族和两浙的吴越钱氏家族。众所周知,孔丘与其孙 子思以儒家思想广泛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 活,因而历代统治者对孔氏后裔特别优容,累封其继 承者为“奉祀君”、“衍圣公”,保有贵族待遇,历两千 年而不废。到了民国和新中国,台湾任孔子76世孙 为考试院院长;北京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 员中都有孔氏后裔的席次。这一事实,反映人们对 孔子思想的尊崇,也反映孔氏家族文化的深厚。
至于吴越钱氏,一千余年来五位钱王的功德泽 被后世,永远留在两浙人民的心里:不但当年“保境 安民”,缔造“人间天堂”,为吴越国人谋取福祉;其整 治钱塘,凿礁通海,根除潮患,千百年来使杭人深受 其惠。他所营建的“东南佛国”和“园林西湖”,至今 留有西湖双塔、钱江双塔、南屏晚钟、玛脑古刹…… 遗迹缤纷,引人依恋;苏州、嘉兴、绍兴均有遗迹遗 址,耐人访寻。又勘筑堰闸,广置泾浦,调节水流,疏 通河湖,为西溪湿地优化环境,为松江上海开拓城镇 创造条件……时至21世纪钱王祠中香火不绝,原因 在此。钱王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功业光照千秋,留 存于世,而且得益于家教家风,完善宗族文化,确保 百世兴旺。吴越国之后,历经北宋、南宋、元、明、清、 民国至新中国,钱氏家族不断繁衍,由钱镠时的兄弟 数人发展增殖到今之四十余万口,而且人才辈出,代 有精英:五代吴越纵跨七朝,五人封王;北宋先后获 六个王爵封号,又有郡王、国公四位;至南宋仍有一 人封郡王,七人封国公;两宋担任宰相、枢密、翰林学 士、节度使高官数十人,刺史以下者不下千人。科举 及第者为数众多,据钱武肃王第十三世孙钱国衡统 计,钱氏在宋代共入选进士 320人,说明钱族子弟勤 读成风,并不仰赖门第荫庇。②典型的如忠逊王弘保 之子钱昆、钱易未受世袭官职,埋头读书,自以才藻 知名当世。钱易才思敏捷,时人誉之为“李白之才”, 官至内相翰林学士。其兄钱昆及其子钱彦远、钱明 逸,其孙钱勰、钱藻和钱和,均高中科第,他们自豪地 说:“两朝之间,相继者父子,十年之内,并进者兄 弟。”叔侄兄弟多好学能文之士,因而形成钱士文人 群体,为世所瞩目。宋初著名的文学团体西昆派,代 表人物18人中,就有钱氏文人钱惟演、钱准济两人, 而钱惟演尤列为首领之一。旬元明清三代钱氏族人 依然有大批考中进士出任高官;或者学有所成潜心 于学术、艺术、医术,卓有成绩者,史不绝书。有史料 可查证的钱氏状元有6人,计有钱福、钱士升、钱祖 寿、钱维城、钱榮、钱治平。在中国科举史上,总计 “连中三元”者仅14人,而钱王后裔钱漿为其中之 一,他是清乾隆癸亥恩科解元,接着进京参加会试, 高中乙丑会元,殿试状元,两年之间连中三元;追溯 少年时曾连中县试案元、府试案元、长庠洋元,前后 可合称“六元”。这在其他“高中三元”的13人中也 属凤毛麟角。与此同时期有清代大学者钱大昕、钱 大昭,均为钱王后裔,而且是兄弟辈,一时传为美谈。故从成才率方面看,吴越钱氏也许超过曲阜孔氏了 。 宋代编《百家姓》,钱姓位列前茅,仅次于皇族赵姓, 至今盛传“赵钱孙李”,实非出于偶然。
进入当代中国,钱氏人才依然兴旺,在国家领导 这高层里,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曾任全国政 协副主席的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昌照,现任全 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的钱运录,都是钱王子孙,计 有国家领导人员6人之多,极一时之盛。
我国著名科学家“三钱”全部都是钱王子孙。台 湾宝岛上也有名人“三钱”——“中央研究院”院长、 院士钱思亮,其长子钱煦也是院士,次子钱复曾任国 民党政府的“监察院”院长,是马英九的老师,他们都 是从杭州出去的钱王子孙。据初步统计,仅中国科 学院、工程院和港台及美欧科技界著名学者中共有 一百多位钱王子孙。所以《人民日报》曾载文说:“钱 王后裔遍五洲”。对于这一现象,“当代文化昆仑”钱 钟书之弟钱钟韩院士解释说:“我们钱家世代克勤克 俭,家教要求严格,也许是受老祖宗《钱氏家训》的教 育影响吧。”在钱氏后裔中出现有父子院士、兄弟院 士、叔侄院士,还有夫妻院士。这在一般家族中几乎 绝无仅有。足证钱钟韩院士所言不虚,钱氏宗族文化具有特殊魅力,起着潜移默化的功能,千余年间生 生不息,这是其他家族不易企及的奥秘所在。
当然,由于孔子个人在中华文明史上拥有特殊 的历史地位,因而孔氏家族被人誉为“中国第一家”。不过孔氏家族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统治扶植型,仰赖 始祖荣誉的老本,享受着“独尊儒术”的恩泽。其后 裔知名度较高的仅有孔鹏、孔安国、孔光、孔融、孔 僖、孔季彦、孔颖达、孔克坚、孔元措、孔广森,与末代 衍圣公孔德仁,数人而已,寥若晨星,且仅限于学术 守成,缺乏兴国利民的宏图大业。钱王虽在全国性 影响力上不足与孔子匹比,而毕生奉献为百姓办过 许多实事,对于两浙地区保境安民、整治江湖、扩建 城市、开拓市场、发展农桑、缔造“地上天宫”与“东南 佛国”,均称得上不朽的功业,利民利乡,令吴越人民 感恩戴德。对于族中子弟严格家教,治家有方,其创 业精神深刻地影响引导着裔孙,因而钱氏家族文化 赋有自力更生的开拓创业型特征,比孔氏家族依赖 别人扶植的保守性格,更富有生命力。因而俗称“吴 越钱氏为两浙第一世家”实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
一般家族大多具有相似的表象特征,而由于地 域差异、时代差异、家族个性差异,以及各方面主客 观条件存在差异,往往产生不同的本质特征。吴越 钱氏的宗族文化,有几项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和优 质特征:
(一) 始祖钱镠白手起家创建吴越国,化家为国, 家国一体。钱氏的家族与吴越百姓,结成鱼与水的 关系,互相依存。吴越地处强邻之间,境遇困难,乱 世中钱氏真诚地实施“保境安民”国策,举家参与创 业,组织乡兵御敌入侵,发动城乡居民捍塘治水,钱 王亲上第一线,子弟满14岁即开始投入锻炼,稍长 大多负责一方重任,军民家国联结为命运共同体,终 于把吴越建成五代十国中最安定富庶的一方乐土。所以在钱氏治下前后近百年间,吴越社会安宁、经济 繁荣、文化相应发展,君民相安,从未发生过市民骚 乱或农民造反,民不知战事,安心生息,丰衣足食。吴越国既然“富甲于天下”,执政家族与吴越百姓自 然富裕安乐。所以史家朱国帧评述说:“吴越之民, 追思钱氏,百年如新。”钱氏后裔和平归宋以后仍能 “福泽绵远,子孙代兴,至满江南。”这反映五位钱王 在位时政通人和,有恩于民,因而失去政权后的几百 年间子孙继续受益,后惠无穷。钱氏家训强调爱乡 爱民为“修身齐家治国”的基本理念,谆谆教导牢记 “十四州百姓,系吴越之根本,”也是家族命运之所 系,亲民行善成为宗族文化重要信条,以民为本,利 民利已,家族长盛。
(二) 家族文化与区域文化合而为一。吴越王在 建国过程吸纳儒佛道有益的思想养料,结合本区域 内固有的传统,创建吴越文化。吴越文化的精髓是 “和”文化,也即后人补充而扩展的“和谐”文化。钱 氏在外事上主张“保境”避免对抗,即“以和为贵”,化 解矛盾,“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在内政上“安 民”,即爱兵恤民,莫损平民;毋得罪于群臣百姓;收 养无告四民,以民为贵则百姓安堵。治家方面强调 “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莫信谗人,”莫听妄言,严守 “和为贵”。钱王规划吴越国的前途,“顺天者存”, “宜识时务,遇有真主,宜速归附”,遵循佛理的“舍别 归总”,求得和平统一。他们处事接物以温和、谦和、 和谐、和衷共济自勉,吸纳佛家的“和合”、道家的“清 静无为”、儒家的“和而不同”,把三者融于一个“和” 字。吴越立国齐家的成功,主要在于和谐文化的妙 用。其“和”的主旋律并非无原则,而是在和谐之中 蕴藏正气,即钱武肃王所谓“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 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富,进贤 使能则强,兴学育才则盛,交邻有道则安。”在和字 中蕴藏正气保平安,在和字中珍藏元气则家和万事 兴。邦国需要和平共处,家族需要和衷共济,如《家 训》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处处体现 大家族之内精诚团结。这种家族的友爱互助,利于 家族成员精神上得到安乐,物质上求得保障。千余 年来,吴越钱氏对创建吴越文化作出贡献,而这种区 域文化的成熟又反作用于钱氏宗族文化,得以提升 吴越钱氏的文化档次。
(三) 自强不息而又度德量力。自强不息是一种 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度德量力则是处世的高度理 智态度,两者本属两种不同概念,而钱氏宗族文化能 加以融合,并恰当运用。这是由始祖钱武肃王作出 光辉榜样,以自强不息、度德量力作为重要精神财 富,传承给后代。据他自述创业后守成的经验:他少 时贫苦,肩贩负米以养亲。立志创业,稍有余暇,温理 春秋,兼习兵法,二十一从军,枕甲提戈,崛起于临 安。团结十三都兵将,以弱胜强,披攘凶顽,荡定江 表,建吴越于东南一隅。这是靠自强不息,才得以底 定基业,进而为人间天堂奠下基石。但鉴于角逐争 胜未必成事,度德不够,量力不足,不敢妄自尊大。眼看四邻割据者在乱世中纷纷称帝自立,钱氏独安 于藩属地位,尊重中央王朝号令,甘心称臣纳贡。僻 处东南,自保自守,安心建好方国,并嘱咐后继诸王 奋发图强保境安民,等待中原安定,即便纳土归顺, 以求和平统一,保全两浙百姓,福佑子孙后代。如此 自强不息而又度德量力,可谓大勇大智,识时务知进 退。这种家教熏陶,造就后世人才辈出,家业兴旺, 历尽乱世而使家族永葆安祥。近世钱氏门中涌现不 少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大多自力 更生,勤学成材。观乎各人的奋斗历程,均成于自强 不息,而安于度德量力,遵循祖训,福祉无涯。
(四) 重学明礼,春风化雨。钱武肃王临终时叮 咛子孙要“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虽愚,诗书须 读”;“家富提携宗族,设置义塾公田……”这些遗言 载入《家训》,后代子孙敬宗继祖承此遗教,注重教 育,人人都以书香门第为荣,舍得为子弟求学投入人 力物力,家族聚居之处多设义庄义学,科举时代有课 试补助,民国后有升学津贴,物质上给资助,精神上 给鼓励,因此钱氏族人读书成材的较一般家族为多。即使贫家,仍奋力上进,如少年失怙的钱穆、钱伟长, 赖家族关心,义庄赞助,继续学业,终成伟大学者。这类例子在钱氏家族中不可胜数,是由良好的家风 所造就。家教家风如同春风化雨,“诗礼传家”影响 深远。而且家风的化育并非局限于鼓励读书成才、 学优而仕,《家训》的教化范围还涉及做人的道理,包 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方方面面,要求宗族所有 成员“持躬谨严,临事廉介,存心宽厚,有过即改,处 世安分;尊卑有序,孝敬长辈,友爱兄弟,提携族人, 赈济亲朋,勿慕富贵,勤俭传家;信交朋友,普惠乡 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排难解纷,洁身自好;积谷 社仓,热心公益,修桥疏河,启蒙义塾;大智兴邦,守 之谦让,进贤使能,务本节用,兴学育才,交邻有道; 执法如山,爱民如子,善养正气,着眼万世。……袖 《家训》的教导下,长期熏陶,使宗族温柔敦厚,家风 高尚。对照其他家族虽也可能立有类似的家训,而 关键在于实施教诲的力度,首先是领导者能否身体 力行?吴越钱氏由始祖武肃王带头作出榜样,继起 的文穆王、忠献王、忠逊王、忠懿王,几位钱王同心同 德,都严格贯彻“武祖是绳”,然后代代相传,潜移默 化,便形成良好的家风,百世不替。直到当今的钱氏 后裔,无论贵为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两院院 士、大学校长,或一般教师、医生、普通职工,大多恂 恂待人,循规蹈矩,处事谨慎;重视骨肉亲情,对长辈 孝敬,对同辈友爱,对小辈言传身教,共同维护门风。这种优良风气持续了千百年,普及于全宗族,宗族文 化魅力无穷。即使时移境迁,钱氏随时而进,仍力求 使宗族文化伦理道德有所升华,以利于宗族上进、民 情自律、民心安宁,成为家族美德建设的典范。
我国家族文化在20世纪中期以前长盛不衰。 吴越钱氏宗族尤根深叶茂,在全国270万钱姓人口 中钱王子孙占到40余万,所谓“钱氏强宗之硕大始 于吴越”。族中曾流传有上千种家谱,各地分布着上 百座祠堂,正如有的祠堂里挂着对联记述:“世裔繁 盛,千载流芳传百邑;宗枝源远,万年勋绩在钱塘。” 有的祠堂里写着:“循则继亿万年,已开创祖业之宏 基,唯冀贤良承先启后;道能垂千百世,切莫忘子孙 之德行,尚希遗泽永远流芳。”他们并不停留于歌颂 祖先功德,而是不断激励后人上进,展示其整体认同 的传统教育功能,显现宗族文化历久常新,赋有强大 生命力。
在极左思潮横行的年代,宗族文化如同所有民 族遗产一样,遭受劫难和洗礼。好在血缘为基础的 内在关联,尽管受到冲击和压抑,不可能全面终结。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后,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重新 受到重视,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家族文化当然 会顺势复兴。吴越钱氏宗族条件比较优越,复兴的 步子跨得较快。特别可喜的是吴越钱氏发祥地临安 与吴越国故都杭州,经历浩劫后仍保存着不少有关 钱氏的遗迹遗址遗物和文献,有的遗迹已获准为国 家级或省级市级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受到政府维 护。杭州西湖边的钱王祠和临安的钱王陵园、祖庙、 钱镠故居、吴越国功臣塔等,及时得到修缮开放;婆 留井旁还新建了吴越文化公园。这一带不但经常引 来大量民众观瞻,也不断吸引着分布于五洲四海的 钱氏后人前来寻根访祖,献花膜拜。著名的钱氏后 裔有钱其深、钱正英、钱伟长、钱树根、钱敏、钱冠林、 钱钟韩、钱君匐、钱李仁、钱学敏、钱大方、钱辉等,曾 远道而来瞻仰祖先陵墓。外姓也有党和政府要人如 习近平、张德江、紫松岳、王国平、仇保兴等莅临钱氏 祠庙陵园观瞻。来自广东,福建,河南,上海,无锡, 苏州,太仓,温州,峡州,嘉兴等地的后裔聚居地,人 数更多,纷至沓来,有的组团前来公祭。临安、杭州 和海盐钱王祠的公祭规模甚大,对弘扬钱氏宗族文 化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构建家族文化的研究基地和联络交流平 台,不少地方分头建立起吴越钱氏家族文化的研究 机构。临安的钱氏后裔率先发起创建钱镠研究会, 在临安市政协的支持下,于1992年正式建成研究 会。10余年来多次举办钱镠国际学术研究论坛;还 举办了一次“纪念钱镠创建吴越国1100周年暨《两 浙第一世家——吴越钱氏》首发赠书仪式。”《钱镠 研究》会刊迄今已出版16辑,以探讨吴越文化和吴 越国立国思想,以及研究宗族文化,弘扬家训家教为 宗旨。研究会还承担联络海内外钱氏后裔,共同掀 起“钱王热”,为推动临安的经济文化建设作贡献。平时他们负责接待各方来客,并与外地钱氏后裔作 书面联系,譬如邮电联系较密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中文科校审钱佼汝教授、美国霍普斯金大学教授 钱致榕、香港科技大学钱立方、北京人民日报社钱昭 进、台湾学者钱济鄂、钱南欣等,进而经常通过相关 组织与各地宗亲结成宽阔的纽带。由于研究会办事 机构设在太庙山钱王陵园里,配有专职人员,争取到 地方党政部门关怀帮助,得地利人和之便,自然成为 各地宗亲联络咨询的中枢。这里常接到外地有人来 信认祖归宗,或探查谱系,研究会同仁总是热情伸出 援助的手,尽力提供信息,促使吴越钱氏宗族文化的 影响力与日俱增。研究会体会到学术研究需服务于 临安的中心任务,如市政府策划城市品牌提炼“临安 精神”时,研究会建议以吴越钱氏的美德之一“重学 明礼”融入临安精神,得到政府采纳。于是乘势掀起 了一股研究钱镠、学习钱铿、弘扬吴越文化的新风, 把“祖武是绳”、“根系吴越”推上崭新的高度。
当临安钱镠研究会把家族文化向外地辐射时, 上海、无锡、太仓、峡州、苏州、福建、岭南、河南等钱 氏聚居地也起而响应,陆续成立各种吴越钱氏宗族 文化研究机构,并彼此取得联系,互通声气。2007年 吴越故都杭州也“后来居上”,连续举办几项大型的 研究活动。由于取得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支持, 研究会工作正由普及转向提高,深化家族文化内涵 的探索。
鉴于家谱、宗谱,为维系世代统绪,考察居地迁 徙脉络,记载家训族规、礼仪风俗、婚配莹墓、子孙繁 衍和人物事迹的首要资料,加强这方面的整理研究, 实为当务之急。因为家乘谱牒是“一家之史”,©掌握 了一家一家之史,才能全面了解宗族整体的演变发 展面貌。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所著《中国近代三 百年学术史》中论及家谱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功能时 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 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 比例,欲考岀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 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⑦可见在 学术研究的某些领域,尤其是像吴越钱氏这样由一
吴越钱氏家族从钱武肃王亲自主修《大宗谱》 起,各分支都很重视修谱,成为族中一种良好的风 气。据不完全的估计,40万人的大宗族分散修谱的 版本总数,千余年来不下千数。但解放后历次政治 运动中遭到残酷荡涤,或被付之一炬,或被当作废纸 使用,或被回炉打浆,能保存下来的仅属少数。据上 海钱镠研究会钱宗保调查公布,现各地图书馆所收 藏的钱氏家谱约有两百多种,在“钱氏家谱目录”见 录的为209种,其中美国盐湖城犹他家谱学会馆藏 钱氏家谱42种,美国国会图书馆及台北中央图书馆 也有几十种,保藏较好;另外英国大英博物馆、伦敦 大学图书馆、日本的许多大型图书馆定然藏有钱氏 家谱的不同版本,尚未列入目录。有100多部现分 散在国内各城市的图书馆中,正等待钱镠研究会同 仁去收录与整理。此项工作虽然繁琐,但极重要,实 为深入研究宗族文化的基础工作。这是一笔劫后侥 幸留存的宝贵财富,对钱氏宗亲来说它足以滋养宗 族的生命力,催生宗族的凝聚力,激发宗族的创造 力,也是鼓励宗族成员创业奋进的动力。对宗族文 化研究工作者来说,大批家谱如同一座金矿,面对矿 山深入开发,当有助于摆脱固步自封,进而超越自 我。
祠堂也是宗族文化的载体。建有钱氏祠庙的地 方,往往是较多钱氏族人聚居之处,值得调查研究。莹墓的维护,牵同宗亲心灵,需要关注。考古部门发 掘到的五代吴越国文物,尤具研究价值。以上这些 都是新时代考察和提升钱氏家族文化的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