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
你的内心是不是也渴望那份字里行间的思考、翰墨飘香的品悟、咬文嚼字的切磋?
本期“悦读拾光”栏目刊登《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的阅读感悟,我们一起读书成长、沐光同行。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
火箭科学家在面对失败时,
从不轻言放弃,
而是不断迭代设计,
优化方案,直至成功。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每一分进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智慧结晶。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读完之后感到受益匪浅。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与创新,还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用的方法论,教会我们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它就是奥赞·瓦罗尔所著的《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火箭科学背后原理的介绍,更是一种鼓励读者以开放心态拥抱不确定性、勇于实践并从失败中学习的生活哲学指南。在读这本书时,我从中学习到火箭科学背后的复杂逻辑与创新精神,在思考这些理论的过程中,我将许多理念应用到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中,帮助我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原先,在工作中我常常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即按照既定的步骤逐一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在处理简单任务时或许有效,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动态调整的需求时就显得力不从心。
书中所强调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线性思维跳跃到非线性思维。这一思维方法启发我认识到,火箭发射的成功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无数变量精确协调、灵活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产物。
因此,我开始尝试将这个理论实践于研究工作中,经过机器人等项目的实践,这种非线性思维的应用使我工作“事半功倍”,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与效率。
这本书还深刻阐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理念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在人形机器人研究中,仅仅局限于机械工程或传统控制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受此启发,我开始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来优化机器人在恶劣环境下的决策问题。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自主能力显著提高了。
火箭科学家在面对失败时,从不轻言放弃,而是不断迭代设计,优化方案,直至成功。《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让我深刻理解到,科研之路从无坦途,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在人形机器人的项目研究中,我也采取了类似的迭代策略。每一次实验后,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详细记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哪怕是最微小的调整也可能带来质的飞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也磨练了我面对挑战时的耐心与毅力。
火箭发射的成功离不开背后团队的紧密合作与高效沟通。在书中提到的领导力、团队协作技巧以及有效沟通策略,成为了我们项目团队的重要指南。我鼓励团队成员之间思想碰撞,定期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激发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推进。这种基于信任和尊重的团队协作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共同推动了从概念设计到实物样机再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
回顾《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的阅读与实践之旅,我深感其对我个人成长及科研探索具有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一套高效的问题解决框架,更重要的是,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引领我跨越传统思维的束缚,迈向更加广阔的创新天地。我相信,只要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与对创新的执着,未来的路,无论会有多么崎岖,都将变得光明而充满希望。
文稿:孙浩
编辑:王海露
监制:王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