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作君,中共党员,1975年11月出生,现为洛阳市公安局洛龙分局刑侦大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自2008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韩作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把全部精力投入刑事技术工作,通过现场勘查、痕迹检验、科学串并,总能快速发现关键线索或直接锁定嫌疑人。韩作君先后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22年河南省最美基层民警、2022感动中原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因热爱而专注
2008年进入警营,初次接触到刑事技术,这个在他人看来枯燥的工作,韩作君却无比感兴趣。
办公桌后面满墙书柜里有关刑事技术的各类专业书籍,更是这份热爱的见证。
“他对技术的热爱,是刻到骨子里的。别人需要两三年时间,韩工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独当一面,他学习的速度惊呆了我。”洛龙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吕晓瑜是法医专业出身,韩作君每次去找她,不是借书就是咨询法医相关知识。就这样,韩作君通过自学,渐渐成为现场勘查、足迹、指纹、视频人像等方面的专家。
一天出16个现场,这是韩作君出现场的最高纪录。韩作君总说:“现场对技术民警来说,就是生命。在勘查现场上下功夫,练好基本功。”
“我是实操家,不是理论家。”韩作君对自己有着准确的定位。
家距单位10多公里,韩作君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我容易跑神,骑电动车不安全。”为何跑神?熟悉他的同事给出答案:“他脑子一直在想案子,路上看到一个和作案车辆同型号的车,他就会追着跑,追着看。走在路上,眼睛总是不停地搜索。辖区的摄像头位置摸得门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贼呢。”
“敲击一万下键盘,比对出一个线索”。韩作君深有感触地说,一张薄薄的物证研判报告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破获一起盗窃案,韩作君曾盯着一平方厘米的指纹连续研究10多个小时。
内心笃定,着眼细节。艺痴者技必良。
每天查看几千份物证信息,每隔四天查看并重新编辑比对全市录入的现场指纹,是韩作君养成多年的工作习惯,为的是及时比中线索,尽量不让现发案件成为积案。
2020年,洛阳多处重点工程工地发生电缆被盗案件。同年7月,韩作君在出现场的途中,发现路边散落有电缆皮。他联想到近期未能侦破的系列电缆被盗案,立刻对散落的电缆皮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多次检验分析,成功比中嫌疑人,带破全市10余起电缆被盗案。
16年来,勘查各类现场2200余次,利用指纹比中案件1200余起,通过技术比中嫌疑人4000余人次,协助侦破系列案件270余串,涉及2300余起案件。
每组数据背后,都是韩作君在千丝万缕的信息中不断探索,不断碰撞,经历过多少次的迷茫和自我怀疑,但韩作君从不轻言放弃。
因热爱而专注。这份热爱更因责任,终能抗风雨,破逆境,抵达胜利的彼岸。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韩作君工作室”,已成为全市刑事技术交流的平台和疑难案件侦办的强力支撑。
把专注做到极致
“我不相信有人能把指纹背下来。没有到现场,能把案破了?”同事马秀伟最初对韩作君持怀疑态度,直到有一次,马秀伟只是让韩作君看了一枚指纹,韩作君当场就说出了嫌疑人的名字,马秀伟惊呆了,从此对韩作君心服口服。
“我们出完现场,还在回单位的路上,案还没立呢,韩工就已经找到嫌疑人了。”
……
一次次的出人意料,同事称韩作君为“行走的数据库”。
面对同事的高度赞赏,韩作君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民警,并不喜欢被神话。
韩作君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努力了一些,更认真了一点,多向前迈了一步。
案件侦破后,韩作君喜欢回头看。2009年以来,韩作君将经手的每一起案件,每一个线索,都记录了下来。同事出现场回来,韩作君总是习惯性地问一下现场建档情况,翻看现场照片及视频资料,熟悉现场指纹及作案人相关特征,找寻案件间的关联线索,久而久之,相关数据也深深地镌刻在了他的脑海中。再遇到类似案件,这些信息便会在大脑中快速运转,在信息碰撞中,案件线索便逐渐明朗。
16年,办公桌上的17本工作日记,见证着韩作君所走过的路,这条路注定孤苦,但韩作君始终坚守。一旦埋头进入物证比对,韩作君完全沉浸其中,直到物证能够开口“说话”,他们相互“倾诉”,在黑暗深处,探索光明。
一份信仰,一生担当;一个承诺,终生践行。
“勘必细,比必快,串必准,打必狠”。16年的专注,韩作君把刑事技术做到了极致,他探索出的工作法,已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大大提升了刑事技术质效。
“虽然没有头衔,但韩作君在同事间威信度很高。他愿意下苦功夫,把钻研技术当做自己的事业。给功不要,给职务还不要。唯一的一次要求就是,让给他买地图和书。”该局政治处主任易红峡动情地说,“他是一个把事业做到极致的平凡人。”
干工作不为出名
探索永无止境。
“我破不了所有的案件,但我会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把能破的案件破好。”韩作君说。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韩作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身体却发出了异常的信号。
“2019年8月14日,多云。上午老城分局盗窃摩托车案视频查看;近期现场指纹编辑入库比对。下午涧西区三院缴费,并等待结果。晚7时许,结果出,膀胱癌。后步行回家……”
“2019年8月15日,多云转晴。上午,老城分局盗窃案件视频查看,认为王某可疑,可进一步工作……”
这是17本日记中,唯一一次出现有关他对病情的记录。确诊后的第二天,韩作君如常坐在了办公桌前,继续案件研判。2019年8月21日,是韩作君第一次化疗的日子,当日上午化疗结束,下午在家休息,没有想到第二天,他又坐在了办公室开始了检材比对。
“刚患病那段日子,我也失望过,甚至绝望。但后来我想明白了,生命不只有长度,还有厚度。今生,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守,能比中更多的嫌疑人,让社会更加安全,这就是我人生最好的答案。”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韩作君也会慌张甚至害怕。正如他微信签名一样:“我不伟大,也不渺小。只是很普通,很普通。”
但韩作君内心始终有一份热爱:对家人的爱,对工作的爱,这份挚热的爱支撑他熬过了人生黑暗的时刻。
“不为喜爱的工作放弃治疗,也不能因为疾病而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韩作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如今,除了定期复查,韩作君已经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照顾韩作君的身体,单位不再安排他值夜班,并减少了出现场次数,韩作君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案件分析研判上。但只要有重特大案件,韩作君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单位,参与案件侦破工作。2020年以来,韩作君共勘验各类刑案现场300余个,协助侦破系列案件120余个,提供各类涉案人员线索1600余人次,对很多大案、要案、悬案、疑案的破获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对诸多荣誉,韩作君说:“荣誉是组织给的。出名不出名,和我干工作没有关系。我干工作并不是为了出名。再说,很多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干的,功劳绝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只想研判出更多的线索,才能对得起大家对我的照顾,对得起这身警服。”
“在警院上学时,韩工就到学校授过课。现在能成为他的徒弟,我倍感自豪。”洛龙分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民警刘文豪开心地说,“刚开始我也想破大案。韩工一直教导我,要耐得住寂寞,练好基本功,切不可急功近利。”在一起挖掘机电瓶被盗案现场,刘文豪在师傅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勘查现场,不急不躁,细致入微。一个多小时后,中心现场勘察完毕,韩作君又提出测量工地大门和地面中间的空隙,韩作君半跪在地面,拿出尺子开始测量。天色已晚,刘文豪一手帮师傅打着手电,一手认真记录。
这条路不好走,但总要有人走。对于年轻人,只要他们愿意学,韩作君一直都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我是我们所破案最多、收到锦旗最多的民警。韩工是我工作最大的底气。”2023年入警的洛龙分局古城派出所民警王伟骄傲地说,韩作君对工作的认真和对人民的负责,深深地影响着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今,在洛阳警营,越来越多的年轻民警如韩作君一样,沉下身,扑在一线,深耕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虽平凡,却发出点点星光,最终汇成璀璨的星河。
两次采访,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韩作君讲起案件时,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一份热爱和成就感十足的笑,一份让人感动的纯真的笑。大部分时间,韩作君是严肃的,他并不善于和他人交谈。
座谈会结束的当天,我在韩作君的工作日志上发现了当天的记录:“下午市局座谈。座谈回来研判案件。”印证了同事的话:“如果今天上班时间有事耽搁了研判,他会加班把这个时间补回来。”
最初,韩作君不愿被宣传,他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没啥可说的。不如多一点时间研判案件。”直到组织找他谈话:“你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刑警这个队伍,甚至整个公安队伍,我们的工作要让更多的人看见和理解。”他才同意。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采访结束,这段话一直萦绕在耳旁。
对于韩作君,除却敬佩,还有感动。
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种事业,那么生与死便不再有什么界限。
即使很平凡,他也在努力发光,照亮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