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部河南公安史,就是一部河南公安对党忠诚史、服务人民史、英勇奋斗史。一代又一代英勇无畏的河南公安人,在历史的波澜壮阔里,锻造了融入灵魂的忠诚品格、永不磨灭的为民情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严明法纪的优良作风。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的号召。即日起,河南省公安厅新媒体平台在“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专栏中开设“主题讲述类”专题,听“老同志们”讲述他们从警岁月里的动人故事和感人事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阳市离休民警王天富,听他讲述他从警岁月里的那些执着坚守和深情守望,一起见证他一路走来的工作印记和永不褪色的公安情怀。
王天富:从抗美援朝战场成长
出来的安阳公安人
这是一个深秋的晴日,微风阵阵、万里无云,阳光从明亮的窗户照进干净温馨的小屋,阳台上精心培育的花灿烂盛放,两只鹦鹉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位年至耄耋的老人坐在靠墙的木椅上,除了头发变白,老人腰背依然挺得很直,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说话也中气十足。
他,就是王天富——一个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成长起来,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公安局机关设立发展的老民警,他是安阳公安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虽然他已离休30年,但他仍然十分关注安阳公安的发展。
炮火纷飞中坚定红色信仰
1933年出生的王天富,7岁便父母双亡,在邻居的接济下,他饥一顿饱一顿地生存了下来。一次,解放军部队来到村里临时驻扎,王天富去帮忙烧火做饭,战士们对他十分照顾,教他识字、给他讲故事,并管他吃饭,小小的王天富从一身身军装中感到了别样的温暖,第一次萌生了参军的想法。15岁时,在组织的关怀下,王天富成功入伍,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也是王天富红色信仰的起点。
参军第三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王天富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1950年的冬天,他跟随大部队到了朝鲜,被分配成为一名“汽车队”后勤战士,开启了他在战场上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生活。
“我真的不愿意提起战争,因为战争太残酷了......”说出这句话时,王天富抹了一把眼泪。那时的朝鲜已犹如荒境,漫天的敌机在低空中交替飞行,房屋沦为砂砾,地面上的树木被炮火烧得乌黑,一个个数米深的弹坑将地面撕裂……。“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战争的残酷,说不怕是假的,每天我都在心里跟自己说:保家卫国,就是要不怕牺牲不怕流血!”敌机地毯式的轰炸、寒冷的天气、物资的匮乏……这对于刚满17岁的王天富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在他的描述中,很长一段时间,他和战友们的食物只有干硬的炒面和土豆,噎到了就抓一把雪水咽下。战场很无情,王天富数次死里逃生,也因此落下了一辈子的病根,他的腿在零下40度的冻伤,天一变冷就会疼痛难忍,如今已不太灵活。
“跟那些死去的战友们比起来,我已经特别幸福了!”在讲述抗美援朝经历时,王天富数度哽咽,但仍然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他与战友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战争能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撑,也是后来支撑他转战公安战线仍然不辱使命的红色信仰。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王天富和战友们把朝鲜所有的铁路修好后全部撤回,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从警道路上铸牢忠诚警魂
1959年,王天富转业至安阳县委,随后被分配至安阳县公安局前身——安阳县军管会,直到1994年离休,30多年时间,王天富的身份从司机转变为治安特派员,从后勤保障部门到通讯部门。王天富一直工作在基层,管理对象是车辆和对讲机,他始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将对党的忠诚写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我不爱好抽烟,也不爱喝酒,一年365天,我几乎360天都在上班!”王老自豪地说。
后勤、通讯工作虽然比不上破案轰轰烈烈,但在那个年代也是公安工作的有力保障。70年代初,民警办案基本靠走路,路途远一点条件好一点,会给民警配一辆自行车;刑警队办案往往一去就是好几天,很多时候都需要在案发地“安营扎寨”,王天富作为后勤保障民警,便带着厨师和锅碗瓢盆,支起大锅保障民警食宿,办案需要几天,王天富就跟着待几天。“那个时候,不考虑条件艰苦不艰苦,只要完成任务、破了案就行。”王天富笑着说道。
随着公安工作的发展,王天富的职责范围也不断扩大,他管着全县22辆车、50部对讲机,每天都需要通过对讲机调度各派出所,有什么突发情况也要通过对讲机联系。从接手到离开公安队伍,王天富工作上从未出过错,在全县公安机关执行安保任务、处置突发性重大案(事)件、打击暴力违法犯罪以及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咱们县局的通讯工作干得好,还拿过一个集体三等功,领导们都认可!”对于自己的工作,王天富说的很少,但做的很多。
王天富说,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公安机关,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在公安工作中,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工作高标准干好,就是对党的忠诚。
人生篇章里传承公安热血
在工作中,王天富是出了名的爱岗敬业,但在家庭中,他无疑是缺位的。在儿子王保明和王保庆的印象里,父亲经常不在家,有时候长达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父亲的身影。两人曾经很不理解,为什么当了警察就回不了家,直到自己成为了一名警察,才体会到了父亲缺位的时光里,隐藏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工作的勤勉作风。
如今,王天富一家三代人里,出了四名警察。大儿子王保明(已退休)、四儿子王保庆在参加工作的年龄,毅然选择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05年,孙子王亚楠从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阳市公安局,又接过了公安事业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刑侦民警。一种情结,跨越大半个世纪,成为这个家庭的精神底色。谈到选择从警的孙子王亚楠时,王天富的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我经常告诉他,当警察,第一,要有正义感,勇于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第二,要廉洁自律,不给党和国家抹黑!”。从警19年,王亚楠没有辜负祖辈、父辈的殷切期望,迎着新的挑战不断出发,成长为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战线上的利刃尖兵。
离休之后,王天富的话突然多了起来,从一名雷厉风行的警察转变成了一位慈爱的长辈,得空就给子女们讲述自己的从军、从警经历,感召着儿孙共建警察世家。每逢年节,祖孙三代欢聚一堂,聊着各自在工作中曾经遇到的事情,仿佛在讲述着公安工作的历史进程。
谈到这些情形,王天富满脸笑容:“现在这么好的生活以前做梦都想不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因为得到党的培养,我当了兵,当了警察,我衷心感谢中国共产党。我教育我的孩子们,一定要听共产党的话。”
“你们这些年轻的同志赶上了好时代,要把所有的青春精力贡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咱们的公安事业。”离开之时,王天富细细叮嘱着,正午的阳光折射到他的眼中,闪烁出细碎却耀眼的光芒,一如当年他穿上军装时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