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军士长兵龄25年到30年之间,
是部队中的技术骨干和宝贵财富,
当之无愧的“兵王”。
在海军株洲舰(舷号594)上,
有一位株洲籍一级军士长,
名叫刘建军,
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海军优秀士官人才奖1次,
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刘健军是如何
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兵王”的?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泥瓦匠大师傅去当兵
1976年刘建军出生于株洲市渌口区朱亭镇金福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给他取名“建军”,希望他长大后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然而刘建军从小目睹父母的辛劳,改善家里生活成了他的首要目标,初中毕业的他成了一名泥瓦匠学徒,跟着师傅学手艺,每天起早贪黑。19岁那年他独自为家里设计并建造了一栋两层楼房,成为当地的大新闻,村里人每每谈到此事,无不翘起大拇指:“建军伢子是大师傅了,能干又有孝心!”
房子刚建造完毕,刘建军就听到当地人武部征兵的消息,便选择报名参军。1995年12月,他身披绶带,光荣入伍。离家时,父母满眼泪光送别的场景让刘建军暗暗发誓:一定要苦练本领,为父母争气。
投身火热的军营,刘建军却深感自己学历低、底子薄,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在新兵连里,他狠下功夫,学条令、走队列、练体能……入伍打靶训练中,刘建军夺得总分第一,被誉为队里的神枪手,并最终以优异成绩完成了由民到兵的转变,随后他被配到普陀山岛,开启了29年的舰艇兵生涯。
甘当舰艇“心脏守护神”29载
轮机舱是被称为“舰艇的心脏”。上舰后,刘建军进入轮机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上千个机械零部件、多达百个各类操作步骤。
刘建军没有害怕,他像盖房子一样,从一砖一瓦开始熟悉工作,并把知识点一一记录到笔记本上:船舶轮机理论、工作原理、故障排查、保修保养、学习心得......29年,20多万字,20多个笔记本里,描绘着他不断学习成长的轨迹。
初中毕业的刘建军还自考本科,啃起了《柴油机原理》《液压机械》《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就向老班长、专家请教,然后一头扎进舱室摸索,慢慢的他也从“学徒”变成了“大师傅”。
摸爬滚打中刘建军练就了“听闻看摸”四项绝活,一听就知道机器有没有故障,一闻就知道是否漏油,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一上手准把问题解决。
一次在执行某战备任务时,舰艇主机增压器发生喘震现象,刘建军当即判断是进气系统出了问题,他迅速上报并及时处置,仅用十几分钟就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中。“刘班长就是咱们舰的‘定海神针’”,轮机班的战友们总是这么说。“出海有他我们放心!”部队首长这样评价。
轮机舱“藏”在船底,温度常年在50度上下,空间狭小,噪音刺耳,到处充斥着柴油味,而且轮机修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一般人受不了也做不来。“平时修理维护,一干就是一整天,不一会就汗流浃背,动不动就满身油污,我常备着三四套制服,”刘建军说:“碰到重大任务,全天就守在舱里,眼睛盯着各类仪表,耳朵生怕漏了异响。”
入伍29个春秋,刘建军参加出海训练、战备巡逻、“和平使命”“东海”等系列重大演习演练任务50多次,发现并排除故障近200个,创造了“零差错”的记录,成为舰艇的“心脏守护神”,在众多比武竞技赛事中他连续获得多项技能冠军。
成为铆在战位的“螺丝钉”
“热爱自己的战位”是刘建军的工作格言,从普通士兵到一级军士长,他始终铆定战位,一丝不苟地完成好每项任务,并保持着旺盛的干劲。“别看班长都是一级军士长了,有什么任务他都做在前,带着干!”战友们如是说。
“传帮带”是我军优良传统,刘建军喜欢和战友们围坐一起,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不遗漏任何知识点,也没有丝毫保留。在他的努力培养下,100多名技术骨干成为新的舰艇守护者,像蒲公英一样撒向一艘艘军舰。
舰艇上的日子,不光只有高温高盐、风吹浪打,还意味着“与世隔绝”,一出海短则十几天,长则三四个月。刘建军努力当好一名战士,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心里充满愧疚。
2005年父亲去世时,刘建军正在海上执行重大任务,没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父亲只留下了一句殷切期盼:“在部队一定干出个样来……”刘建军也不记得错过了多少次团聚、多少个纪念日、多少次儿子生日,他只是把父亲的话记在心,满腔热血投入到工作中。
刘建军表示,肩上的每一道“拐”,都是催人奋进的故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劈波斩浪,骑鲸蹈海,在万里海疆续写自己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