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底蕴的传统佳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聪明好学的你知道春节的真正由来吗?
关于春节的由来我们有很多种说法,广为流传的就是关于“年”的传说。在传说中,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不过,春节的真正由来可不只是因为这个有趣的传说哦。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春节,又称“年节”,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以及上古时期的岁首祈岁祭祀活动。据史书记载,春节始于虞舜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会在岁首之际举行祭祀活动,以报祭天地众神和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崇敬,也是春节由来的重要基础。
春节,又称“年节”,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据史书记载,春节始于虞舜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春节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象征着新年的到来,也寓意着万象更新、吉祥如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过去一年的感激和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节的起源与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年”的传说。
在夏商周时期,夏朝就以孟春(即正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则以丰收后的时间为新年开始。秦朝将农历十月定为正月。到了汉朝汉武帝时期,又将岁首确定为正月初一,这一日期沿用至今。这些朝代的新年日期虽有所不同,但都与农业生产和祭祀活动紧密相关。
到唐宋元明清时期,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如“元日”、“正旦”、“元旦”等。这些名称的变迁反映了历法的演变和朝代的更迭。到了近现代为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阳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这一改革使得春节的名称得以确定,并沿用至今。
综上可以看出春节的来历与演变过程是一个融合了历史、宗教、民俗等多种元素的复杂过程。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敬、对丰收的庆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现在你对春节的由来了解了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节的民俗,跟身边的人分享一下吧!
立德 尚行
撰稿:温金凤
编辑:付东雪
审核:柴义
终审:罗勤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