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滋养着华夏儿女的心田。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文化润疆,深入挖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学经典小故事为钥匙,引领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人的智慧殿堂,聆听那些历经千年仍掷地有声的教诲,感受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内涵深远,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奇趣。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精神和智慧。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历史的缩影、文明的积淀、智慧的浓缩,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无可厚非: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阅读成语故事,知历史、通事理、学知识!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故事出自《孟子》。从前,宋国有一个性子急的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一天,他看见不远处有个农民正在弯腰拔草。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啦!我把禾苗往高处拔一拔,它们不就长高了吗?”说干就干,他奔到自己的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终于把禾苗全部都往高处拔了一截,乐呵呵地回家了。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了,觉得奇怪,急忙跑到田里一看,原本绿油油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故事寓意】人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做事情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把事情弄糟,欲速则不达。
立德 尚行
撰稿:姚琨
编辑:付东雪
审核:柴义
终审:罗勤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