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型医药市场,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壮大,众多跨国药企也纷纷布局中国市场,或加码与本土合作,或以创新药品抢占中国医药“大市场”。
如武田制药近日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在成都建立武田中国创新中心(TCIC),深化在中国市场的价值链布局。
据悉,该中心将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强武田中国的数字化创新能力建设。同时,TCIC还将积极开发数字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依据协议,双方还将携手本土及全球合作伙伴,共建数智医疗创新共同体,推动数字医疗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
资料显示,武田制药1994年进入中国,同年生产工厂正式落户天津。深耕中国30多年来,武田制药不断升级中国发展战略,持续加码中国市场投资,构建了从新药开发、生产、药品保障供应及商业化运营的完整药品价值链布局。
回顾2024年,礼来、默沙东、辉瑞、拜耳、美敦力等多家跨国药企相继发布新设研发和创新项目,纷纷在中国设立实体研发机构。如礼来新设中国医学创新中心,支持全球药品同步研发与注册评审,聚焦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等疾病,加快开发突破性治疗创新药,此外还将在京设立美国本土以外头家创新孵化器。
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ccip)在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前沿”)内揭幕。作为拜耳健康消费品全球战略创新基地之一,ccip预计投资约2000万欧元,将助力企业探索更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自我保健方案。
美敦力将设立在中国投个数字化服务创新基地,致力于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解决方案……
据悉,近来,包括武田制药、罗氏、勃林格殷格翰等在内的众多跨国药企还与中国本土企业达成合作。如2025年1月,信达生物就与罗氏达成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以推进ibi3009,一款靶向delta样配体3(dll3)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候选产品的开发,旨在为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
此外,进入2025年以来,跨国药企在中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也在加速。如1月,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公司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递交在研肺癌创新药zongertinib的上市许可申请并获得受理。
据悉,本次新药申请主要基于一项ib期临床研究beamion lung-1试验的结果,用于治疗携带her2(erbb2)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来源:制药网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