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大裁员时代,PM的职业路径如何重新规划?

文摘   2025-02-02 17:29   山东  


任何之前的职业规划经验都不足以用在当下药械市场里。


就PM职场规划来说,曾经会告诉你要尽量累积销售经验、多去接触客户、多亲自跑临床,因为这些实战经验会让你更懂真实的市场。但目前市场非C端需求主导,更多是政策导向,那么这样做可能会让你浪费职业生涯里宝贵的黄金时间。


曾经告诉你在一家公司,如果三年不升职,就要努力去跳槽找新机会。但现在,能提供稳定岗位和薪水的公司即是好公司。频繁变动可能会让你在这个行业里死的更快,导致空窗期产生。


综上来看,当下的药械PM职业路径规划,不再于岗位职能、工作内容挂钩,这未必会拓宽你的职业路径。你的工作规划,更应该与“经济贡献”挂钩。


PM职场路径规划原则一:

累积你擅长的“现金流”岗位经验


在一轮一轮范围越来越广的VBP压缩产品利润、药械科技提升带来产品白热化竞争后,公司里最金贵的岗位从花钱的变成了赚钱的。产品经理如果不满足现状,想要转岗,那么要考虑的是转一个你擅长的现金流的岗位,也就是能帮助公司快速变现的岗位。在当下的环境里,去做销售,就不是好的选择。


管理B端公司,拓展商业渠道,这些为公司赚快钱的经销商管理类。


合作兼并类的岗位,可以快速帮公司找到一些合适的代理权的产品,提升公司营业额。这些岗位都远比转销售值钱,对职业发展也更有价值。


PM职场路径规划原则二:

放弃上游,去更广阔的下游闯荡


曾经的观念是,要从民营一路干到外企、从小外企一路干到大外企,这仿佛是一条不断晋升的路。但现在,资源、渠道、产品、生产都在走下沉之路。所以不要不敢去民营,不要不敢去小众赛道。纯外资企业,纯上游销售渠道,纯高大上产品,短期内已经没有很大的发力点,而百花齐放的民营赛道虽然规则尚未理清,稍显混乱,但机会多,未来可期。


如果是45岁以上的PM,也许尚且有机会可以苟在外资混到退休。但45岁以下的PM,想留在药械行业里又想有发展,很难逃过一次“民企”或“下游”的经历。虽然从外资过度到民营,就可以升职加薪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但民企内部一地鸡毛的年代也已经过去。第一批外企人,多少捋顺了一些规则、带去了一些外资管理技能、给民营企业家洗脑了一些外企规则。从外企去民企的PM,需要怀抱去新鲜世界学习的探索精神,而不是从高到低去指导的精神。


PM职场路径规划原则三:

干大而全的岗位,好过做一颗螺丝钉


现在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需要全才、不需要专才。这与行业鼎盛快速增长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几乎完全是反过来的。


在初创公司或者创新产品公司,新进入国内的小外资,不管是否还是从事市场岗位,都会与曾经的大厂状态不太一样,也会有更多完整的职业技能的机会。


例如,市场上现在科技创新蓬勃、资本对新产品相对青睐,如果去运营从0到1的新型产品线,在大厂的PM会立刻想出调研、试用、定价、策略等套路。但对于全才,即使是身在PM的岗位,还会更多考虑到真正的销售板块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渠道、客户、竞争。规划职业路径时,更多考虑这些因素,会有不一样的思想和格局。


求职市场有淡季旺季、行业有高低运势,但职业规划始终时时不我待、越精细策划越顺遂。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专栏作者/Grace

医疗行业生态及人性观察家

来源:思齐俱乐部
者:Grace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思齐俱乐部
思齐圈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药营销知识社区, 聚集了30多万医药经理人,海量的知识和内容,系统的产品和服务。旗下有思齐学院、思齐年会等多个子品牌,全方位助力药企搭建学术推广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