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共赢,承诺:安斯泰来中国的2024年关键词

文摘   2025-01-23 17:30   上海  


■  日前,安斯泰来中国首位本土“掌门人”赵萍在上任一周年之际接受“思齐圈”采访,她表示,过去一年来,安斯泰来中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迎来多个创新疗法的突破性里程碑,企业文化也焕然一新,这家进入中国三十年的跨国药企,正焕发出新的活力,稳步迈入持续上升的发展阶段,并有望在2025年厚积薄发,实现更大的飞跃。回顾这些成果时,赵萍提到最多的三个关键词是——创新,共赢,承诺。



创新:让全球成果尽早惠及中国患者


聚焦前沿领域是安斯泰来全球研发策略的一大亮点,包括免疫肿瘤、基因治疗、靶向蛋白降解及失明和再生等前沿领域。“创新是安斯泰来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赵萍强调,“我们一直在聚焦中国患者的医疗需求,努力加速创新,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赵萍的领导下,安斯泰来中国区在加速创新成果进入中国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一年来,安斯泰来中国区接连取得四款产品的里程碑进展,包括胃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的三个领域,以及一款女性绝经相关潮热的首创产品。2024年12月31日,世界首个针对CLDN18.2靶点创新疗法在中国正式获批,随后在2025年1月初,安斯泰来另一个尿路上皮癌领域的重磅疗法获批了新的适应症。这两个疗法的获批,也充分体现了安斯泰来中国持续推进加速创新的成果。


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而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近期数据,中国胃癌患者数量庞大,约占全球40%。对此,安斯泰来充分考虑中国胃癌患者在该领域迫切的医疗需求,从2019年开始积极参与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实现了安斯泰来历史上首次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发、同步递交与同步获批。


  //  



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女士表示:


中国研究团队在CLDN18.2靶点创新疗法的全球研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其中的一项三期临床研究中,中国的入组患者数量占了全球的30%,在公司历史上首次由中国专家担任全球首席研究者,为产品的全球同步研发与获批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大大加强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研发体系中的影响力。



中国尿路上皮癌每年新增患者约为9万人,其死亡率接近一半,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尤为低下。在这个领域,获批了全球首个针对Nectin-4靶点的ADC药物维恩妥尤单抗,其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数据在2023年的ESMO大会上首次发布时,曾引发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的盛况。


赵萍女士表示:


针对这个疗法安斯泰来中国也参加了全球多中心研究。


我们深知中国市场对于安斯泰来全球研发战略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全球同步研发进程,确保中国患者能够尽早的享受到全球最新创新成果。


在安斯泰来的研发体系中,中国的重要性正不断上升,开展的临床研究已不止于在常规的晚期临床试验、III期临床研究、全球关键性研究等,在更早的临床研发阶段,都将中国考虑纳入。2024年, 安斯泰来中国还启动和开展了首个一期临床试验。这些成果的取得,使安斯泰来在未来的临床试验及药品适应症开发中,更加精准地把握中国患者的需求,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能够在中国实现全球同步研发和同步上市。


共赢: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转型


在赵萍看来,“以患者为中心”是安斯泰来在2024年成功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就任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以来,赵萍将企业文化的转型作为重中之重,并致力于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组织文化中,使之成为每一位员工行动的指南。为了更好的推动这一理念落地,安斯泰来中国首次提出了“共赢”文化,其核心就是“让患者赢”。赵萍认为,只有持续为患者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只有让患者赢,才能实现员工、公司、合作伙伴乃至行业的共赢。


赵萍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我们不仅在口头上倡导“以患者为中心”,更重视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安斯泰来在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商业化等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进行布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将创新切实转化为患者的价值。因此,“共赢”文化的推出,致力于将组织战略目标和员工职业发展相结合,在助力员工职业发展、实现公司目标的同时,为患者创造最大的价值,实现各方共赢,进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共赢”文化,安斯泰来不断强化内部团队的能力建设,首次提出从“职业”、“专业”、“敬业”三个维度,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培养和发展投入,开展多样化员工培训,激发员工潜能,全面提升员工的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促进内部跨部门的协同与合作。同时,安斯泰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DE&I文化的打造,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全球化的工作机会,全方位支持员工职业发展。



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安斯泰来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总部对于这个市场的重视也与日俱增。2024年,安斯泰来中国迎来了CPE&CECO, CCO, CMO等三位全球CXO的访华行程。其中,首席商务官(CCO)更是半年内两次莅临中国市场,这一系列高层访问深刻体现了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极高重视与信心。


转型的成功也体现在财务方面。安斯泰来2024年上半财年财务信息显示,集团实现了22%的业绩增长,创造了近年来的增长记录,中国区的业绩表现同样出色。


此外,进入中国30年的安斯泰来,今年年初首次荣膺“2025年中国杰出雇主”称号,这项荣誉不仅是安斯泰来雇主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安斯泰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最佳例证。


承诺:持续加码中国


  //  


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女士表示:


2024年恰好是安斯泰来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年。


自1994年在沈阳设立工厂以来,安斯泰来不仅致力于将创新药物持续引入中国市场,还将全球先进的生产理念、标准以及管理体制带到中国,成为最早实现本土化建设的制药企业之一,兑现我们对于中国患者的长期承诺。



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飞速发展,安斯泰来更是持续加码中国市场。2019年,安斯泰来中国从原来的全球二线市场跃升为集团全球五大市场之一,随后的2021年,安斯泰来中国再次升级在华战略布局,并将区域总部设立于北京,2024年初,赵萍成为安斯泰来中国历史上的首位本土总裁,同时集团首次将全面提升中国团队能力列为战略重点。这一系列的持续加码,意味着中国市场将获得更多的集团资源与投入,为安斯泰来中国加速创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中国患者的承诺,还体现在安斯泰来中国不断加强本土合作方面。


赵萍女士表示:


我们非常看重与本土企业的战略合作。


通过本土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患者的需求和变化,为全球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提高本地患者对全球创新成果的可及。


2019年3月,安斯泰来与百洋医药签署零售渠道战略合作协议,到2021年,公司与百洋医药进一步深化合作。2023年12月28日,安斯泰来与科望医药就全新的BiME(双抗巨噬细胞衔接器)平台及候选药物ES019和另一分子项目达成合作开发及授权许可协议,双方将合作完成两个项目的开发,另外科望医药还可授予安斯泰来额外两款产品的合作开发权益。此外,为了实现新产品在中国的加速上市,安斯泰来抓住国内先行先试的合作机会,多款创新药登陆博鳌乐城,同时积极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


为进一步提升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安斯泰来支持国家医保政策,积极参与医保谈判,在药品医保目录的准入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成功将多个关键药品种类纳入医保目录,这些药品涵盖了肿瘤、免疫和泌尿等多个疾病领域。同时,得益于中国创新药物支付手段上不断创新,安斯泰来也在积极探索包括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创新支付模式,将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的患者。以安斯泰来的一款肿瘤新药为例,截至2024年底已经成功准入70个普惠险(CHI)特药目录,累计惠及参保人群8000余万人。


对于安斯泰来中国区的未来发展,赵萍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  


赵萍女士表示:


2024年公司在加速新药获批、企业文化转型以及团队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2025年对于安斯泰来而言将是“厚积薄发”的一年,也是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的一年。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投入力度,更加聚焦中国患者的医疗需求,加速引进全球创新疗法。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与本土企业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推动在中国市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增长,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治疗方案,也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思齐俱乐部
思齐圈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药营销知识社区, 聚集了30多万医药经理人,海量的知识和内容,系统的产品和服务。旗下有思齐学院、思齐年会等多个子品牌,全方位助力药企搭建学术推广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