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政务   2024-11-11 12:01   内蒙古  



 双盛美村的芦笋、牧羊海的螃蟹、胜利村的红薯、四义堂村的辣椒、联丰奋斗村的有机小麦……如今,特色产业在乌拉特中旗各乡村遍地开花,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



芦笋“顶”开致富门






 走进石哈河镇双盛美村的芦笋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到处绿油油一片,空气中弥漫着芦笋苗淡淡的清香。采摘工们穿梭于田间,将芦笋送到地头,称重后再装车,种植基地旁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这里切割、打包、装箱……

(村民在打包芦笋。葛焱宇/摄)

 近两个月,周边村里的四十余名群众在这里打零工。

 “今年芦笋长势挺好,这两天正在采摘。今年种植了70多亩芦笋,产量每亩能达1500斤,预计总产量可达12万斤,按市场价每斤10元计算,纯收入能达70万元到80万元左右。”村支部书记贾茂生笑着说道。

 双盛美村地处阴山北麓,多丘陵山地,常年干旱少雨,靠天吃饭,只能种植小麦、荞麦、菜籽,如果不下雨就没有收成。为了改变困境,村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确定发展芦笋产业。

 “这里的市场需求大,还常常供不应求,优势就是我们这边光照时间长,再加上土质、空气、水质没有污染,所以我们的芦笋比南方种出来更翠绿,口感味道更甜。”贾茂生说。

(芦笋。孙晓弘/摄)

 经过几年的发展,双盛美村芦笋种植园区形成了统一育苗、统一机械、统一定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芦笋的产量也由起初的每亩三四百斤达到了如今的1500斤,相对以前种旱地时候的收益翻了好几倍。村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了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也由过去的3万多元增加到如今的20多万元,实现了强村与富民共赢。

 芦笋项目的落地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种植业结构,给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如今,除了双盛美村,石哈河镇的楚鲁图村等周边村组也开始发展芦笋种植产业,种植面积也由2018年的7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60多亩,成为目前全市最大的设施农业芦笋种植基地。2021年,石哈河镇的芦笋还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红薯“上市”甜如蜜





 “包头要2500斤、超市订购1800斤……”德岭山镇胜利村红薯种植大户王宏兵一边翻着账本一边说。这几天,红薯迎来销售旺季,订单接连不断,截至目前,已经卖出3万斤。

 王宏兵拿起一块红薯说:“我们引进的红薯新品种--陕薯一号密薯,口感细腻香甜,淀粉含量高,糖化后胶质感好,吃一口,保你忘不掉!”

 今年是王宏兵种植红薯的第四个年头。在他眼中,德岭山镇的沙土地太值钱了。光照时间长,水质好,这里种出的

 红薯甘甜、粉糯,深受群众喜爱。

 “去年种了80亩红薯,亩产达到4000多斤。”王宏兵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刨去水电费、土地租金和人工成本,每亩净产值达到4000元。今年,王宏兵种植了100亩红薯,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民也加入种植红薯行列。全村共种植了500多亩红薯,亩产达5000斤,按照目前的市场销售价格,一斤3元,一亩地的毛收入就是12000元。

 红薯种植不仅帮助薯农提高收入,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季节性就业的好机会,很多农户做完自家地里的农活后,就去附近红薯种植大户地里打工挣钱,还可以学会很多实用性技术。“在家门口干活方便,每天260块钱,还能照顾家里。”王宏兵说。

 今年,为实现红薯产业育苗、种植、贮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全产业链发展,德岭山镇通过申请项目资金,投资253万元在胜利村建设了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的薯类保鲜窖,可储存红薯近150万斤。红薯窖可以起到保鲜作用,延长红薯销售时间,增加群众收入。


一塘好蟹蹚富路






 在乌拉特中旗,有一处水草丰美、水鸟竞飞的湿地——牧羊海,螃蟹养殖基地就在这里。

 这几天,牧羊海牧场徽蒙农牧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启伟正在忙着捕捞螃蟹。随着网笼慢慢收拢,一篓篓挥舞着双钳的螃蟹露出水面,一派丰收喜悦景象映入眼帘。

 王启伟养殖螃蟹远近闻名,“今年总产量大概10万斤,销售旺季一天销量两三千斤,主要销往上海、呼市、包头、银川等地。”

(王启伟展示他养殖的螃蟹。米德格玛/摄)

 牧羊海可养殖水域面积10000亩,经过多年治理,如今水清草美,吸引了不少野生鸟类在此安家繁衍。近年来,牧羊海聚焦境内水域特色,探索“小精高”养殖模式,发展大闸蟹水产养殖,一方面节约生态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支持水产品养殖户的摸索,不断提高当地的养殖水平。

 牧羊海水资源丰富、水源优质,螃蟹生长快、无疾病、可越冬,而且在北方养蟹不愁销量,这些都是牧羊海螃蟹的优势。草原大闸蟹还入围了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今年,牧羊海徽蒙农牧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大闸蟹,套养青虾、对虾,实现年产大闸蟹10万斤、虾3万斤、鱼16万斤,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牧羊海水域。曲阳/摄)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乌拉特中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引导各苏木镇走特色化、差异化农牧业发展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推动“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通过科技示范、引进新品种、合作社带动等方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扶持各村因地制宜培育高效特色农业。

 为了推动“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发展,乌拉特中旗加强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知名度。目前,已成功打造全国、自治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样板区8个,其中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3个。

 “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提高地方品牌的形象,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发展多元化产业有助于平衡经济风险,提高地区抗风险能力。如果某个产业出现下滑,有其他产业作为补充,可以减少经济波动。”政府副旗长王云说,“下一步,乌拉特中旗将继续加强品牌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农牧民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梁震英 刘子瑶 萨仁)





    :傅元廷
    :米德格玛
总监制:张和平
联系我们
新闻线索电话:0478-7976389
地址:乌拉特中旗融媒体中心

乌拉特中旗发布
为您提供乌拉特中旗本地各类新闻信息,便民信息及互动交流。主办单位:乌中旗旗委宣传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