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哈河镇致富有三宝:小麦大蒜和芦笋,一个都不能少。” 多年来,石哈河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打造多元化富民增收措施,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贯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
石哈河镇的蒜以其蒜皮薄、汁多、辣味浓郁著称。近年来,双盛美村打造庭院经济“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养能手+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将农家庭院“方寸地”建设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园”。
“双盛美村庭院经济主要是以白皮蒜种植和养鸡为主。现有常住户440余户,今年庭院种植大蒜80户55亩,养殖红公鸡275户2500只,庭院经济覆盖率目前达到80%以上,户均增收在1500-2000元之间。”双盛美村党支部书记贾茂生介绍说。
“我家院子3亩多地,今年种了2亩白皮蒜,亩产1000斤左右,每斤15元,有村党支部帮我们统一销售,也不愁卖,一年下来,庭院这块就能收3万多块钱吧。”双盛美村村民高俊说。
据贾茂生支书介绍,早在2021年双盛美村的白皮蒜就成功申报了“沙拉木素鲜食蒜”商标,近几年庭院经济种植白皮蒜亩数一直稳定在50亩,今年还争取到壮大村集体资金125万元,用于建设庭院经济——糖醋蒜加工项目,以加工糖醋蒜、黑蒜、蒜泥等产品,逐步提高大蒜的附加值。
走进双盛美村芦笋种植基地,棚内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芦笋整齐列队在田垄上,青翠欲滴。技术人员正在仔细地记录着每一株芦笋的生长数据。收割后的芦笋被村民们整齐摆放在一起,进行分选、裁切、打包、装箱。
作为石哈河镇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从2021年“石哈河芦笋”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起,就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时常供不应求。
“今年芦笋长势挺好,全镇种植了160余亩,产量每亩能达1500斤,预计总产量可达24万斤,按市场价每斤10元计算,纯收入能达140万到160万左右。”石哈河镇农林牧水技术服务保障中心负责人刘占军说。
刘占军介绍道,芦笋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像移栽、除草、施肥、采摘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我们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种植芦笋,有力地带动了8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苗苗”已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石哈河镇通过聚合资源、挖掘优势、借力宣传和延链壮链,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升级传统种植模式,科技赋能求突破,破解乡村产业大而不强的发展难题。”石哈河镇党委书记乌日格希拉图介绍,石哈河镇重点围绕红皮小麦、白皮蒜、芦笋三大产业持续发力,多渠道整合资源、壮大规模、提质增效,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多元化经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