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 | 张善斌:山东东阿仓颉陵及王宗汤的故事

文摘   2024-11-04 00:00   山东  





东昌文学



                

山东东阿仓颉陵及王宗汤的故事

张善斌


从山东东阿城区向西南方向8公里左右有座华夏造字始祖仓颉陵墓,在仓颉陵的西北1500米有个王宗汤村,古地名为利阳亭,而王宗汤村村名是个因人而易名的村子。
在明代洪武年间初,战乱造成山东一带人口稀少,为此官府将山西省洪洞县一带的人,向山东开始移民。位于洪洞县东南方向的王三村的王氏宗亲,便携家带口,长途迁徙至山东东阿。在利阳亭的仓王寺处定居立村,改称王村铺村。
王村铺的王氏后人出了个叫王宗汤的,时值青春年少,年华正茂,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乐以赶集做生意,对买卖双方主持公平,对他都很器重,所以集市上买卖纠纷时,都好找王宗汤主事,有不知道王宗汤的,就问家住哪里时,他常说:“仓王寺后边的王村铺,我叫王宗汤”。随之“有事就找王宗汤”成了口头禅,由此王村铺的名无意中渐渐消失了,改称王宗汤了,村史至今已有近六百年了。
史书记载在王宗汤村不远处有仓颉陵墓,并建有仓王祠庙进行供奉祭祀华夏造字始祖仓颉,仓王祠庙传说秦末汉初刘邦打天下时曾是遇难得救的地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外巡游时病死,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为太子继而承袭帝位即秦二世,秦二世因实行残暴的统治,引发全国各地农民起义。
公元前208年八月,秦二世派遣大将章邯攻打齐国田荣(现今阳谷阿城镇的西北约3公里处),楚怀王项梁派刘邦前去支援,被章邯大军包围,刘邦因势不力敌,趁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伪装成一村民,趁其不备,逃出秦军重重包围,天将黎明,望见前边有一座供奉仓颉的寺庙,只见寺庙山门上写有“玄之又玄”四个大字,山门两侧“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诎,大赢如绌,大辩如讷”楹联。
刘邦急忙进入寺内躲藏,寺内一老者,见来者不凡,带有帝王之像,急忙把他藏到寺庙内的一个隐蔽的洞内躲藏,秦兵随之追进寺搜查未果,刘邦就此躲过一劫。仓颉祠救刘邦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公元前207年刘邦推翻秦二世成为西汉开国皇帝后,念改寺有救命之恩,乃封仓颉为王,寺庙改为“仓王寺”。随之朝廷拨巨款对东阿“仓王寺” 和仓颉墓进行全面维修。东阿仓颉陵,最早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仓颉黄帝史官也,四目,观鸟迹而制字。”东汉末年《皇览》记载,“有苍颉冢,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学书者,皆往上姓名投刺,祭祀不绝。”
明代著名学者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于慎行,为山东东阿(今平阴县洪范镇谢庄村)人,明代隆庆二年的进士,是以史官身份为明穆宗皇帝朱载坖读讲的日讲官员,先后主修《东阿县志》《兖州府志》。在古迹部分,都对仓颉故居做了单独介绍。
清道光九年版本《东阿县志》载:仓颉墓“在城北三十里(城:指平阴县东阿镇)。”墓前有祠,久圮。据调查发现,该地原有“仓颉墓”与“仓圣祠”(又称“仓王寺”),另有古碑三幢。
清道光年间东阿县令李贤书,对王宗汤村西南部的利阳亭古村落旧址的仓颉墓进行了考证,地表半米下青砖、石基尚存。并捐资重修仓颉墓,修寺修建亭堂,并立碑。在《重修仓圣祠碑记》中记:“阿西北三十里,古名利阳亭,有仓颉墓,墓前有祠”。“史载其居阳武,葬利乡。后儒者难指名之。阿西北三十五里,古名利阳亭或即利乡”。
仓王寺原建筑群毁于1940年日军侵占山东东阿时,日军扒拆仓圣祠堂二层的房间及墓前原有石碑数幢等砖木石料用于修建日军炮楼。
2000年12月,山东省汇集有关部门对王宗汤村东南1500米的仓颉墓地一带进行文物考古勘探调查,在遗址的中心,探出古墓葬一座,传为仓颉墓,墓南北长35米,东西宽30米,面积约1050平方米。
从发现有少许龙山文化至汉代时期的遗物,确定此处为一处龙山文化古遗址,该遗址南北长430米,东西宽230米,呈一舟形,文化堆积厚达2.5米,遗址暴露面积约2500平方米 ,总面积约98900平方米。
2013年,王宗汤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此,东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仓颉陵进行了多次重修并立碑。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造了象形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仓颉造字开创了文明基础,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东阿仓颉墓历史悠久,人们经常以不同的方式祭祀仓颉,缅怀他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
2003年10月由聊城大学校长宋益乔撰墨、武俊山书丹《仓颉墓碑铭》碑文,耸立仓颉墓石碑以铭记仓颉造字伟绩。
“唯我先民,勤劳无极,斩棘浑莽,开启鸿蒙,日进日化,世运昌隆,其窍益开,其智益充,其器益巧,其获益丰,结绳刻符,渐俏当功,蹉我仓王,恒运而生,地奠以华,天赋以精,机运百作,文字乃成,甲骨兽皮,寓意象形,虽经百变,未离其宗,遗我中华,泽及无穷,巍乎伟哉,如月如穹。”
2006年古历丙戌年春,又竖《捐修仓王寺记事碑》石碑,由中共大众日报党委书记、一中校友刘广东撰文、李烁章敬书《捐修仓王寺记事碑》碑文:
“仓颉传谓黄帝史官,文字之主,死后葬于利乡即今东阿县王宗汤村,据眼周府誌载,该村于明代前即建有仓颉之墓,且墓前有祠至清道光年间其祠犹在,东阿知县李贤书捐俸重修,星移斗转,沧桑巨变,祠则被毁,适值国逢盛世,政通人和,曾就读于东阿一中的孟昭山、王一先生,为弘扬民族文化,首倡对仓王寺进行再修,消息传出,社会各界纷纷相应,尤为校友者更是鼎力相助,为誌其德彰其行,特勒石树碑以为永记。”
近年来,东阿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推进筹建重修仓颉祠活动。2012年9月由重修仓颉祠筹建委员会、东阿东方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再修仓颉墓并立《再修仓颉陵碑》石碑。
碑文由原聊城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撰文、司志伟书丹、铁笔于连安雕刻碑文:
“东阿仓颉墓系新石器时期古遗址,从上古至今影响深远。仓颉黄帝之史官,史书称其龙颜四目灵光,观鸟兽蹄迒之迹初造书契,后世尊为造字始祖,东阿仓颉墓汉以前既存,明代重修仓王寺,清朝再修仓圣祠,今仓圣祠筹建委员会为弘扬民族文化,踏着先人的足绩,承袭先人的功德,联合社会一切热爱仓基文
化的名人志士,献力捐资藏仓圣祠筹建委员会扩充力量再次重修仓颉陵,为激励后世特竖碑记之。”
并在在重修仓颉陵时,竖《利阳亭 仓颉陵》碑,碑文记载了重修仓颉陵的情况:
“仓颉黄帝史官,中国造字始祖;冯翊人,居阳武,葬利阳亭,享年110岁。1999年王一倡导,联合社会各界名人志士,。重修仓颉陵。陵阔21.98米,高9.8米,属金字塔形。碑身尺寸:碑高80厘米,宽100厘米,厚20厘米;碑座尺寸:座高60厘米,长160厘米,宽45厘米,总高度140厘米。重修仓颉祠筹建委员会立2012年9月”
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4月,聊城中国华夏文化仓颉学会为弘扬仓颉造字的伟大精神,在仓颉陵举办组织了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隆重“祭祀华夏汉字始祖仓颉”活动,促进东阿文旅事业的发展。愿重建仓颉祠早日落成。

作者简介 :

张善斌,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人,聊城市老摄影家协会会员,爱好摄影文学创作等,在《今日头条》《美篇》等网络平台表文章多篇。

东昌文学编辑部


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刘广涛   孙龙翔   张桂林 

主编:田学敏

执行主编:王秀英

编辑:张明霞 李少华



《东昌文学》发稿注意事项:


1.文章投稿直接粘贴就可,有喜欢用附件投稿的,请再直接粘贴出来。

2.信息(作者简介和照片等) 不全的和有明显错误(错字,标点,逻辑不合理)的不发表。

3.违反国家政策和有负能量的作品,大家一致通过影响平台声誉的稿件不发。

4.不接受重新发表及二次修改稿。

5.为展示诗人朋友风采,各位给《东昌文学》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欢朗诵,擅长朗诵,那么,下次投稿时,除了原创首发的文稿,还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诵的音  频(也可以请朋友朗诵)。《东昌文学》平台将择优录用。

6.《东昌文学》微信平台主办方为东昌府区作家协会,线下有纸媒会刊《东昌府文艺》支撑,是《东昌府文艺》的主要选稿基地。

7.本平台现代诗、古体诗、散文、小说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诗歌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

8.《东昌文学》原创平台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平台按投稿先后顺序择优用稿。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作品切勿再投。

9.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

10.《东昌文学》投稿邮箱:dongchangwenxue@163.com。《东昌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号:dongchangwenxue。

11.东昌文学微信平台图片大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自行删除。


稿酬:

1.赏金60%左右支付作者稿酬,其余用于平台维护等(低于10元不发放)。

2.每两周发放一次稿酬。


特别提醒:【  好稿发头条 】


东昌文学
精彩无限

本期编辑:张明霞



东昌文学
诗歌展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