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 | 李晶:我和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

文摘   2024-11-23 22:25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东昌文学



我和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

李晶


我和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有着很深的渊源,或许从出生开始一直到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天,我和它都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许正是区妇幼倡导并践行的“生命全周期”的护理理念吧。


1.1969年,那个被温暖了的寒冬腊月


我是在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那时候,它叫“聊城县妇幼保健所”,不过我娘一直称它为“妇幼保建站”。每每说起我的出生,她都会陷入一段深深的回忆:

那时候,你知道的,农村的很多小孩都是在家里生的,最多就是去公社医院。老辈子,人们都说女人生孩子,就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到日子了,自然就生了。当年你姨姥娘正在做饭,在灶火窝里就生了个孩子。生下来之后,拿个小褥子把孩子包起来放在厨房的炕头上继续做饭。不做饭哪行?男人们下地干活回来要吃饭。虽然难产会要女人的命,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但是因为那时候生孩子养孩子做家务是女人一辈子的任务,一般人家里穷,医疗水平又达不到,生的又多,很多人生孩子就像小狗下崽,也不那么当回事儿。可是你爸说,城里有妇幼保健所,就在他读过书的实验小学对门,那里是专门给女人接生的地方,咱得去那里生。

算计着到日子了,你爸用自行车驮着我去保健站。寒冬腊月,风就像刚磨过的小刀,割的人脸生疼。到了那里,医生详细地给做了一下检查,说一切正常,孩子发育得很好,你这个样子哪像要生孩子的?不要着急,等肚子打阵儿痛了再说。因为是后怀,我的肚子看起来不大,并不像临盆的样子。既然没事儿,那就回家吧。晚饭吃到一半,坏了,觉病了,肚子开始打阵儿疼了。你爸赶紧骑上车子驮着我就去保健站,骑得那一身汗!到了不大会儿,你就出生了。医生说,头胎这么快的不多见。你哭起来那大嗓门,满医院的一溜平房里都听得见。医生给你称重,说六斤半的胖闺女。把你裹好放到我怀里,说先让孩子吃口奶。你呀,一扭头就一口叼住了奶头,使劲吸。真奇妙呀,这么小的一个小人儿一下生就知道找奶吃。不大一会儿,那个医生,慈眉善目的,给我端来满满一大茶缸子鸡蛋汤,让我趁热喝,说我辛苦了,让我补充点儿体力。你说医院咋那么好,生孩子还给热汤喝?就这一茶缸子热汤,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她。你爸说,外面开始飘雪了。风卷着大朵大朵的雪花扑向屋门,从门缝里往里挤。医生给炉子加了炭,火苗冒了出来,屋里暖和和的。她怕我冷,又让护士给抱了一床被子来。身上暖了,心里更暖。妮儿,你可真幸运,你是咱村第一个在妇幼保健站出生的小孩儿。以后再生孩子,我就认妇幼保健站。

只是这个以后,在我娘身上没有实现,因为我大姑当了赤脚医生,会接生,后来我的弟弟妹妹们都是我大姑在家给我娘接生的。

据我娘说,我出生第二天出院回家,天晴得要多好有多好,一丝风都没有,我娘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我,也裹得严严实实地坐在我爸骑得慢吞吞的自行车上,一路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路晒着暖暖的太阳,一路看着满地的雪,战战兢兢地回到了家。

那个冬天就这样被永远收进了温暖的记忆里。

2.1979年,神秘的妇幼保健所


1979年9月,我转学到实验小学读二年级。

开学第一天,我爸驮着我去学校报到,在学校大门口停下,回头指着大门朝向东北的妇幼保健所说,你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

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不是你跟俺娘下地干活的时候在紫树槐棵子里捡的?

咱村里别的小孩是,你不是。

那我就是与众不同的小孩儿了?

对!

我肯定是与众不同的小孩,不然,怎么全村就我一个小孩转学到城里了呢?

小孩子对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总是充满各种好奇,更何况我们从小都被告知是爹娘在去做什么事儿的路上捡到的呢,就像是捡回来一块地瓜、一个玉米,甚至一个锄头,所以得知我是在这儿出生的,我就特别想知道,我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孩出生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于是,等在学校里慢慢熟悉了以后,我的胆子也渐渐长大,要去探索学校对面的妇幼保健所了。

又忐忑又兴奋地迈进大门,东瞅瞅,西看看,慢慢地走到前面的平房,听到里面传来小孩儿呜哇呜哇的响亮哭声,感觉特别奇妙——这就是刚出生的小孩儿的哭声吗?当年的我也是这样哭的吗?从半开的门缝里,看到医生办公室里有穿着白大褂的在里面或奋笔疾书,或者和家属在谈着什么;看到护士办公室里,那些年轻的脚步匆匆,不断有人进进出出;看到挂着“产房”牌子的门前,有中老年的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不安地走来走去——里面,是有她们的家人在生小孩吗?小孩儿是怎么生出来的?大着肚子的女人从产房里被推出来,孩子就已经被护士抱出来了。一旦有孩子抱出来,守在门外的人一下子就呼啦啦围上去了,甚至有人跟着孩子的哭声一起流眼泪——生命的诞生就是如此奇妙吗?

有一次遇到一个护士看到我转来转去的,就问,小朋友,你找谁?我像一只受惊的小鸟一样,满脸通红地一边摇头,一边飞跑着奔向大门口。身后,是护士不解的声音:这小孩儿!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进去过妇幼保健所。我只知道,那里是很多小孩儿来到这人间的地方,就像我一样,然后从那里离开,奔散到四面八方,仿佛蒲公英的种子,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生根发芽。

但是,以后每每从那儿经过,我都要扭头看一眼。这地方,是我来到这尘世的第一站。

3.1994年,太阳出世的盛夏黄昏


从我一怀孕开始,我娘就不止一次地向我灌输,说生孩子时一定要去妇幼保健站,坚决不能去大医院。她的理由非常充分而固执,她说,大医院不等,动不动就给侧切,人家妇幼保健站就不这样。好好地切什么?瓜熟蒂落,孩子该落地时就落地。老辈子也没见切过,孩子不都生下来了?

我就笑,说不管是剖宫产还是侧切,医生肯定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的,目的都是要保母子平安。比如胎儿过大或者胎位不正,自然分娩不下来,可不就得剖或切吗?

可是我娘不管这些。她说,咱不管那些,反正咱就去妇幼保健站生。你就是在那出生的。说到这里,我娘就会无缝衔接地提起1969年的那个寒冬腊月,提起那一大茶缸热气腾腾的鸡蛋汤,还有那场突然飘落的雪。

在离预产期还有一周的时候,半夜十二点多,我突然发动了。1994年6月24日傍晚,天空像被撕开了无数大口子,雨水从天上倾倒下来。1994年第一场也是最大的雨就这样突然而至。雨鞭抽打着大地,阵痛先隐隐而来,很快就开始有了规律——必须要去医院了。我把提前准备好好的尿布和婴儿的小褥子装进塑料袋,放在自行车后架上,穿上雨衣,打着雨伞,走进齐膝深的积水中。

那个夜晚,除了哗哗的雨声,除了东关街上惶惶的流水,除了迷蒙的路灯,天地之间只有我们夫妻俩,和一个急着要出世的孩子。步行到马宅街的我大姑家,把她从睡梦里叫醒,她随我一起去妇幼保健所。

到了已经变成二层小楼的区妇幼,医生一边安抚我,一边马上给我做检查,说已经开了两个宫口,要开到十个才能生下来。让我不要着急,并且说,做妈妈都是要痛的,但是都能顺利生下孩子。做了B超,显示有脐带绕颈,告诉我说没关系,医生会妥善处理的。

那天值班的医生叫李淑芳,我大姑认识她。也许因为我大姑有过赤脚医生的经历,也接生过很多孩子,所以她们俩都沉着淡定。她们的态度也安抚了我的焦虑。

天亮了,我阵痛的时间一直比较短暂,宫口也只开到三个。医生建议我在走廊里走动走动,说这样更容易生。护士杜天慧上班了,看到我惊呼,大姐,到时候了?你什么时候来的?有什么需要,你随时叫我。大姐,看你轻松地逛来逛去的,一点儿都不像马上要生的样子,你放心,孩子肯定很顺利地出生。她是我大弟媳的同学。每次说到我生孩子,我娘都会说,到时候咱就去找天慧。在我娘的心里,有熟人好办事。等我妹和我两个弟媳生孩子时,家里就有了电话,她们都会提前给天慧打电话,天慧都会很痛快地说,行,来就行,我这边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我们下一代的五个孩子,都是在区妇幼出生的,每个新生儿,也都是天慧第一个抱过的。

到中午两点半,我的宫口只开了五个半,医生说,宫缩无力,需要打点催产素。催产素一输进血管,宫缩马上强烈起来,我也立刻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十级疼痛。阵痛袭来时,痛得我只咬自己的胳膊。老公看到,马上把他的胳膊放在我嘴边。医生笑,说,咱是坚强的妈妈,现在孩子在和妈妈一起努力呢,她肯定会为妈妈的坚强骄傲的。

是的,孩子在和我一起努力呢。她正在努力的准备穿过幽暗狭窄的产道,来这个世界上与我相见。

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她一直和我聊天,甚至和我畅想孩子出生后的种种可爱。

我的汗水就像窗外的大雨。头发和整个身体都泡在汗水里。

终于,6月25日下午6:25,经过十八个小时的阵痛,随着一声嘹亮的哭声,我的女儿出生了!

在她降生的瞬间,下了一天一夜的雨突然停了,一缕阳光透过医院的窗户,明亮地照在她的小脸上。

我突然泪如雨下——我的太阳出世了!

医生对陪产的我大姑说,你看,保护得很好,一点撕裂都没有。

我想,我娘应该放心了,生这个孩子,没剖,也没切。

医生在等着胎盘娩出,天慧已经给孩子称好了体重,说,大姐,闺女六斤半!这孩子,大长腿,以后肯定长个大个子!哎呀,看这宝宝漂亮的,这么多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新生儿。快,让妈妈看看宝宝,吃口奶。吃得早,奶水下来得快。

她将孩子抱在还在产床上的我的胸前,小脸倾斜着面对我。小家伙精准地一口就叼住了奶头,用力吮吸起来。

我突然回到了二十五年前的那个冬天。那一天,我也如我胸前的这个新生儿一样吧?

大家都围着孩子赞不绝口,说,这真是最好看的宝宝呢。

我看着我的女儿,真的是最漂亮的宝宝呢——全身干干净净,皮肤柔嫩白皙,浓密的头发又黑又长,双眼皮,大眼睛,努力睁开的一条缝里,黑眼仁又大又亮。鼻梁挺直,粉红的小嘴嘟着,像是要吮吸的样子。而且,她还非常香,是一种新出炉的蛋糕的香味。这种香,出了满月才渐渐淡下去。因为她的香,所以以后见到新生儿,我总想去闻一闻,但是再也没闻到过。

孩子出生以后,马上就打了乙肝疫苗。我知道,从这天开始,对她的防疫与保健就开始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就要出院回家了。当时,一天的床位费是5元,接生费是15元,加上其他所有的费用,出院结算时,我花了不到二百块钱。

出院时,医生详细告知我产后的注意事项,并将孩子按时接种疫苗的小本本给我。我知道,未来岁月里,我和区妇幼的故事将继续。

出院刚到家门口,邻居大妈就迎出来说,李老师,昨天下了这么大的雨,我都给你家孩子想好名字了,就叫小龙女。让我看看小龙女,喔,这么俊的小孩儿,第一次见!

4.2024年11月,区妇幼保健院的全周期生命体验


区妇幼搬到振兴西路以后,直到今年11月,我才第一次走进去,见到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妇幼保健院。

虽然不止一次地从区妇幼门前走过,惊叹原来小小的二层楼变成了如今的摩天大楼,整个建筑也颇具现代化风格。门诊楼前的人来熙往,也让我感慨于分娩选择区妇幼的人越来越多,并为医院的蓬勃发展而高兴。但是由于近二十年来我们家没有新生儿出生,所以到这儿来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

不错,在我的认知里,区妇幼就是生孩子的地方。然而,这一次走进区妇幼,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生孩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一直与时俱进,还有更多更强大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三级乙等的县级医院,已经具有了一院三区一中心一站的规模,业务范围除了分娩,还有儿童保健、托育中心、月子中心、精神病人和康复中心以及正在建设当中的运动康复门诊。医院着力打造的妇幼特色服务有:用保健推动临床,实现保健临床融合,打造看病、防病、康复一条龙服务,开展青春期保健进校园活动,开办少女妇科、老年妇科,从青春期到更年期,进行全条链、全周期的服务;中西医融合,让中医进妇幼,开展穴位注射、针灸、拔罐、刮痧、足疗、推拿等保健项目;个体与群体的融合,开展辖区保健,大幅度提升妇幼的健康保健;医疗与教育的融合,开展托育工作,让幼有所托、幼有所育,解决一些家庭的困难,并开展医疗与特校的融合,将医疗、托育、保健、康复更大范围地辐射出去;增设医疗美容门诊,让顾客不但健康,还要美......

我为医院的高速发展赞叹不已,更为医务人员对顾客的人文关怀感动不已。在区妇幼,我见到了患者记住名字最多的网红医生李淑平,她总是以姐姐的身份与孕妇进行交流,她认真聆听孕妇需求,用心与她们交流,为她们服务,时时给她们家的感受,她与孕妇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见到了与家长互相成全的儿科护士长曹秀,多年之后,在区妇幼再次见到2009年那个中度窒息的胎儿、出生后在ICU住了一百多天的新生儿,她依然能叫出那个她曾经为之抠痰的孩子的名字,她说,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识别患儿的病情、挽救患儿的生命;我见到了接生了万个新生儿的分娩室护士长王晓莉,她曾及时发现一个产妇的脐带脱垂,一直跪着用手托住胎头几个小时,直到孩子平安娩出,家长下跪感谢,并在孩子半岁后带着幼儿来感谢让他平安降生的恩人......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在区妇幼,这是这些医生护士的日常。她们的日常,是千万个家庭的幸福。

在区妇幼,我也了解了干细胞与脐带血的意义,这几乎可以说是生命的再造。我知道,现在的区妇幼已经不再是1952年坐落在老城区北面的那几间简陋的平房和几个妇产医生所专注的业务范围了,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它已经从只关注生命的降生到关注生命的全过程,关注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这是它的任务,也是我们的福音。

在区妇幼的生命教育区,我直观地看到了成千上亿的精子是怎样奔赴一个卵子的,看到了一个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一个胎儿并逐渐发育成熟的,这奇妙的生命之旅的尽头就是区妇幼。我不知道其实七十多年来,经由区妇幼有几百万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我只知道每个婴儿后面都有一个家庭的幸福,而这其中,就包括我。

我知道,我与区妇幼的故事仍在继续,单我个人而言,就有不同年龄段的康复与保健,能够在这里得以最好的实现。

作者简介


       

 李晶,笔名小堇,聊城一中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发表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和童话,有个人公众号“三只荆棘鸟”。希望用温暖的文字温暖你。


东昌文学编辑部


顾问:刘广涛  孙龙翔  张桂林(排名不分先后)

主编:田学敏

执行主编:王秀英

编辑:张明霞  李少华



《东昌文学》发稿注意事项:

1.文章投稿直接粘贴就可,有喜欢用附件投稿的,请再直接粘贴出来。

2.信息(作者简介和照片等) 不全的和有明显错误(错字,标点,逻辑不合理)的不发表。

3.违反国家政策和有负能量的作品,大家一致通过影响平台声誉的稿件不发。

4.不接受重新发表及二次修改稿。

5.为展示诗人朋友风采,各位给《东昌文学》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欢朗诵,擅长朗诵,那么,下次投稿时,除了原创首发的文稿,还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诵的音  频(也可以请朋友朗诵)。《东昌文学》平台将择优录用。

6.《东昌文学》微信平台主办方为东昌府区作家协会,线下有纸媒会刊《东昌府文艺》支撑,是《东昌府文艺》的主要选稿基地。

7.本平台现代诗、古体诗、散文、小说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诗歌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

8.《东昌文学》原创平台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平台按投稿先后顺序择优用稿。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作品切勿再投。

9.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

10.《东昌文学》投稿邮箱:dongchangwenxue@163.com。《东昌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号:dongchangwenxue。

11.东昌文学微信平台图片大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自行删除。

稿酬:

1.赏金60%左右支付作者稿酬,其余用于平台维护等(低于10元不发放)。

2.每两周发放一次稿酬。


特别提醒:【  好稿发头条 】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本期编辑:张明霞



东昌文学
诗歌展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