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冲及:高华看的材料太少了

文摘   2024-11-14 20:07   北京  


来源丨南方人物周刊致生活

作者丨记者邓郁 特约撰稿刘功虎


编  者  按:

在八零后和九零后看来,党史几乎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在许多知识分子看来,党史也几乎是一个充满了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以及真假难辨的叙述史,一般人甚少涉及。但是,对于中共党史的叙述,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你我他,无论你是否情愿。于是,我们访问了被誉为中共党史研究大家的金冲及,听听他怎么来看党史。


金冲及,生于1930年12月,于2024年11月14日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主编过《毛泽东传(1893-1949)》《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著有《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等。

△金冲及
本文转自公号新史学之路
北京,胡同里的前毛家湾1号,曾为林彪故居。如今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在地。

经过原林彪和林立果的房间,走道尽头出现了一间两面环书的老式书房:历史学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的办公室。

84岁的金冲及红光满面,和来访者一一握手。

24年前,在距离此地20公里的玉泉山,他参与编写了胡绳和胡乔木主导的“官修”党史《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以下简称《七十年》)。胡乔木评价这本书“陈言大去,新意迭见,很少沉闷之感,不是某种‘宣传品’”。


“‘文革’已经把党史狭隘化或极端功利化,变成路线斗争的历史,不仅带来党史叙述的混乱,更重要的是带来政治活动的混乱。80年代拨乱反正时,发现党史上的问题太多了。86年高校党史课就停了。(但)《七十年》对中国问题的反思相当深刻,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那段叙述。”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王海光给出了极高的评语。
为何在那样一个时刻,会出炉这样一本“出新”之作?胡绳和胡乔木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指导、讨论,对于一些历史问题和人物怎样评点?金冲及整理出了“二胡”当年的谈话记录,结为《一本书的历史》出版了。“到了这个年龄,留给自己的时间有限,与其自己写一本书,不如写他们怎么思考的,对后人更有用。”金冲及说。

在《七十年》出版的前后,他分别主持编写过《周恩来传》和《毛泽东传》。两套传记因为使用大量从未公开过的档案而受瞩目,周传还获得了邓颖超的肯定。

采访时金冲及数次提到高文谦。这位昔日同事1993年赴美,带走他写的周传“文革”部分的初稿。10年后,高文谦所著的《晚年周恩来》在境外出版,金冲及认为“史实没有编造,但两段史实之间全是他的个人推想,却让读者误以为是史实”。这成为他后来著史不能忘怀的“反面教材”。

他这辈子受胡绳、龚育之等老辈党史学者、理论家耳提面命,濡染至深,又坚称自己并非保守之人。他自豪于单位拥有的资料占有条件和文献开放的尺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公布出去的(党史)档案,大概比哪个单位都多。”同时反对史学研究中过分地追求“翻案”和“标新立异”。

“现在也没什么官职了。希望你们听了我的回答,不要觉得我是个太官僚的人哈。”采访最后,他笑着说。

人 物 周 刊:胡乔木说,这本书要出新,至少五分之一篇幅要带议论。你觉得这是个很高的要求吗?

金 冲 及:这本书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他们总是强调,要有一条贯穿全书的脉络线索,要有“一口气”。乔木同志说过,写一本党史要把它当成一篇长论文,当作是党史工作者在跟别人讲党的历史。他说我们现在很多书,章、节、段,是一个方块加一个方块,就把文章做死了。

第二,胡绳说过,这本书40万字,要写(中国共产党)70年的事情,要告诉人家,要解决什么问题?该详细的地方详细,不惜笔墨;哪些大家都了解的,三言两语就交待过去好了。他引用过《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乔木说过,有些材料,能让人身临其境的,就要展开。比如大革命是一段悲壮的历史,就要用悲壮的文字。伤心的历史,要让人看到有伤心之处。关键的地方要有特写镜头。

第三,夹叙夹议这个问题,他(胡乔木)后来也说,有时候,议论就在叙述中间。不要像法官写判决词,你已经都替读者思考好了。他的意思是不要离开事实去发很多议论。

最后通过的讨论会上,胡乔木讲,希望以后也能用这样的写法来写。

人 物 周 刊:那《七十年》这本里究竟哪些地方该粗,哪些地方宜精,你们的裁量权怎样,编写者的个人色彩和党史的客观评价,如何统一协调?胡绳多次召开讨论会,有很多个人意见,会不会说这个书,胡绳的个人色彩很强?

金 冲 及:史实很清楚的,没有什么问题。但碰到某些,比如说,(写到)第一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析了(一些历史问题的)阶级根源,(是因为)中国是小资产阶级国家。胡绳汇报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讲是有问题的,意味着“无产阶级就不会犯错误”。但事实上,无产阶级如果对形势判断错误,照样也会犯错的。这样的论述和中央发表的重要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不一致的。

还有一个例子,说明胡绳非常厉害。讲到建国初,书的原稿说“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是还存在很多困难”。胡绳说,这样讲,太一般了。(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但是新中国仍然有一个是不是能站得住脚的问题。”他这条非常厉害。

他讲了4个方面:第一个,军队。建国初期华南和西南都还是国民党的。特别是土匪,我们在明处,他们在暗处;第二是经济;第三是外交,美国敌视,苏联对你还不放心。周围,印度、缅甸对你害怕;第四,你变成执政党了,(怎么治国?)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建立了你也站不住脚。我以前从没这么想过,胡绳这么一讲,感到确实是这样。

我来这里搞的第一本书是《周恩来传》。一上来碰到一个问题:周恩来的缺点和失误写不写?那个时候,“文革”刚结束,许多老同志说,我们有什么资格来批评总理?但有的事是事实,为什么不能写?

比如说中共中央七十号通告是周恩来起草的(注:1929年冬的通告,提出党应组织工人罢工和地方暴动),革命博物馆有位老研究员打电话给我,说这个通告以前都是作为立三路线来批的,不可能是周总理起草的。我说,手稿在那里啊。没什么好讨论的。

李立三讲“直接革命的形势已经到来”,周恩来起草的通告是“直接革命的形势将要到来”。李立三那个时候要“饮马长江,会师武汉”,周恩来写的是“我们要准备进攻大城市”。七十号通告是“左”,但周恩来和李立三还是不一样。我觉得这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你不说,反而不利。

不光晚年,大革命时期也有啊。比如说顾顺章(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1931年被捕后投降国民政府)叛变,他的家属分散在中央几个主要机关,这些人都做了“断然处理”,这是事实。过去说宋襄公妇人之仁,但那个时候你不下这个决心,党中央全军覆没。

人 物 周 刊:你说胡乔木也希望后来能延续《七十年》这种做法和风格,那为什么后来花费16年写作修改的党史第二卷,学术界有意见认为比不上第一卷?你觉得是这样吗,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金 冲 及:第一卷我经历了,由胡绳同志主持,上面是乔木管的。大革命这部分让我修改。《七十年》这一本实际上是他们俩把着的。后面的第二卷,等到完成的时候,乔木和胡绳都去世了。

讲到工作态度,胡绳搞这本书的时候,到北戴河,晚上起来梦游、耳鸣。乔木1990年发现癌症,1992年去世。那时经常晕,恶心。但送给他3章看,20万字,5天,不但看完,还详细地改了。这个我真的很感动。

胡绳也强调要准确。比如写抗日战争刚开始,《七十年》的原稿里写“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满怀信心”(大意),他说,别写那么满,中国那么大,很多地方的人连日本人打进来还不知道呢。而且大多数的人说要反抗日本人,但能不能打赢,对国民党又不抱什么希望。一般人是这种心情。你要说得那么高,那共产党的工作就太容易了。

人 物 周 刊:“二胡”这样的拍板者、主持者的条件,后来基本上不可再现了?

金 冲 及:是。现在很难找到能代替他们的。一个他们亲历了许多关键时刻,他们常在领导人身边。另外他们的理论水平、知识面,胡绳讲胡乔木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我看胡绳也是。无论是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他都能讲出你没想到的道理来。

人 物 周 刊:听说1991年出完第一卷,有参与编写的学者痛哭,既为“文革”耽误的10年,也为修史的多年辛劳。

金 冲 及:文化大革命我被审查了5年,说我参加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学运小组”。“文革”开始,他们说找我“外调”。到了那儿,一部汽车停在那里,跳出几个人,把我拉去关了整整一年。押送回来的时候,又审查了4年。审查的味道,你们不容易感受到呵。到干校,3年不许回家。不能随便跟人讲话。有次喝水,杯子碰了人家一下,第二天大字报就出来了,“阶级斗争新动向:有人竟然跟审查对象碰杯!”

5年,没有结论,到底是不是特务,党的生活也没有恢复。搞文物的王冶秋听说我学历史的,问人家,听说我没什么问题,下调令我就来文物出版社了。我也没有为过去的5年懊丧,一心就想怎么把工作干好。

人 物 周 刊:做了大半辈子党史,你认为党史是政治理论还是一门科学?

金 冲 及:当然是一门科学。你要有论点,你拿证据来。有一次路甬祥做报告,说科学为什么发展,一个是社会需要,第二个是人的好奇心。这个我以前没听过。确实,我们自己也想弄清楚,每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写过一篇小文章《从写翻案文章谈起》。有的人,一下感到有和别人不同的看法,就成了固定的成见。以后的一切材料都是为了符合这个“翻案”,事实上背后留下个大窟窿,一点就破,整个都站不住了。

我和中宣部的人说过,宣传和研究,有联系有差别。宣传,是为了把已经为人知道的东西让更多人知道;研究,是要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

人 物 周 刊:在这本书出来之前,有些问题是属于党史研究的敏感问题和有重大争议的问题,比如土地改革、延安整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文革的评价等等,而从《七十年》出版后,这方面有变化吗?

金 冲 及:这个之前,已经陆陆续续放开了。你读《毛选》的话,对正面战场也有肯定的。我跟台湾的学者讲,我是国民党教育长大的。1947年读的大学,解放前读了两年。这一类问题,我一直觉得没什么不可以讲的。当然以前是讲得少点。

人 物 周 刊:北大梁柱教授与历史学者杨天石教授,最近就杨教授写的蒋介石有过争论。你怎么看?还有你主编过《毛泽东传》,怎么看高华教授的《红太阳》将延安整风归结为党内高层权力斗争?

△高华

金 冲 及:(笑)要说他们,还有第三个人,写《晚年周恩来》的高文谦,他出国前就坐在你们现在坐的沙发上,我们聊了一个下午。

我没看完《红太阳》,但我听说了这个书。有一次我和高华在山西聊了半天。我差不多比他长一辈。他父亲是厦大地下党,我是复旦地下党,他父亲被打成右派,这个对人看问题确实会有影响。

延安整风,说实在,他看的材料太少。延安整风核心的会议记录,我是系统地看过的。他这些都看不到,只能拿公开发表过的材料来说。所以我觉得,有些东西他比较隔膜,靠猜。延安整风当然有些问题,特别是“抢救运动”。后来毛泽东也说,我一直向你们敬礼,(你们也该还我一个礼吧,你们不还礼,)我这手就放不下来了。但是1941年9月和1943年9月,系统的政治局的记录我都看过,他根本不知道这些会是怎么开的。照我看,这些会上要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反对主观主义。

我和高华说过,我和他父亲一辈,他吃苦头我也吃苦头。吃过那么多苦头,我还是想把我们国家搞好……我是很温和,不极端的人。现在很多人尽讲国民党好的,尽说共产党不好,我感到不符合事实。他还是太年轻,没有经历过。包括杨天石,也还是年轻了一点。他比我小6岁,照理说小得不多,但……至少对这个社会,我比他看得多。

人 物 周 刊:杨奎松对你写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提到了关于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比如关于蒋介石,“金书就只讲蒋介石九一八事变以后如何不抵抗,对蒋随后在锦州、热河、长城抗战问题如何主张抵抗,调兵遣将,如何与张学良发生争执,却未置一词。”

金 冲 及:你注意到没有,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里,有一句“当时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对抗战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当时我写的是“蒋介石也是对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来胡绳把蒋介石改成了“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在1991年,敢这样讲的,还是不多吧。

人 物 周 刊:那《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这本当中的“回避”?

金 冲 及:这个……我没有太用心。我不会对蒋全都抹杀,但蒋介石不抵抗,是有这个思想。但蒋介石和汪精卫,我是严格区分的。蒋介石还是有民族主义。《史纲》里,我也讲了他在台湾有两条可取之处:一条是他还是搞民族主义,对美国不是什么都听;一条是他反对台独。

人 物 周 刊:胡绳在《七十年》出版后讲,“书里有点没讲清楚,毛主席在解放后哪些问题做对了,后来为什么一步步走错了”。胡绳是之前没意识到吗?你自己又怎么看毛泽东后来的过失?

金 冲 及:胡绳后来也想回答这个,他后面写了,“因为他(毛泽东)基本是从群众的革命战争过来的,他把这个经验永久化了,用这个办法对待建设工作就搞坏了。”

胡绳这个观点我是完全同意的。毛泽东后来的错误,无论是“大跃进”还是“文革”也好,都跟这个有关。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大搞群众运动。但是经济建设根本不能,非搞乱不可。(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确实觉得社会有黑暗面。我看到原件,当时农机部部长陈正人给薄一波写信,说他到洛阳拖拉机厂蹲点,发现许多干部无法无天。薄一波把这封信送给毛,薄一波写:我看这是我们多年来不抓阶级斗争的缘故。毛就在后面批了:“同意一波同志意见。”他老觉得,恐怕靠不住,将来还要变。他把问题看得特别严重。所以他跟胡志明说,趁我还有一口气。

要整一整,那么多干部,哪个好哪个坏,我(毛泽东)哪里都认得?最好的办法,群众最清楚了,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这是他这一生成功的经验。但经济建设,完全要另一套办法,不能这么做。

人 物 周 刊:在你主编的《毛泽东传》里,林彪死后毛泽东的心态这一段,以前也没看到过,很有现场感。这些材料的来源是哪里?

金 冲 及:我把他的病历,包括他的手记,手抖得厉害写的,我都印了。为什么呢?让人了解,很多东西是他老了以后(写的),这个,还有他的病,对他的决策有影响。

人 物 周 刊:萧延中教授撰文提到,你主编的《毛泽东传》里引述了一段现在广为人知的毛泽东晚年的自我评价:“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我很好奇,这么重要的一段话,为什么没有具体出处呢?

金冲及:我是听张玉凤(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和吴旭君(毛泽东晚年的保健护士长)讲过。她们不是在同一个时候听的。这个不是一般的传闻。在注释里没写,是疏忽。

清华才子李健说,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活在今天。


不曾观世界,何来世界观。

不读世界史,你根本想象不到史书上冷冰冰带过的名字,背后有多精彩。

13世纪的蒙古草原上,诞生了一个让整个亚欧大陆都闻风丧胆的人物。

他一生南征北战,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

整个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俄罗斯诸国。

鼎盛时期,面积甚至超过4500万平方公里,是现在中国版图4倍还多……

他就是“上帝之鞭”成吉思汗


不读世界史,也很难站在上帝之眼,俯瞰整个人类进程。
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古希腊人正在进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隋朝建立,科举制度诞生,欧洲正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而当波斯帝国被揍得鼻青脸肿,大唐长安正跃居为全世界的中心……

如果你读过世界史就知道,为什么6000年世界棋盘上,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显赫一时,最终都消散在历史长河中,而唯有中国,始终屹立东方,注视着一切风云幻变。  
站在中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中国,感受完全不同。
今天强烈推荐这套,雄霸史学界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巨著——

《全球通史》
纵横6000年,跨越七大洲
一步到位读懂300万年人类史
足足6本书,300万字,我花了一个月读完,后劲太大了!
它让我一口气读完了人类300万年的历史进程。
彻底知晓了:俄乌冲突的历史由来,日韩为什么热衷模仿中国文化,仅200多年历史的美利坚为什么能跃升成超级大国。
比任何纪录片、3D大电影,都要振聋发聩、颠覆三观。

无论爱不爱历史,我都强烈推荐你读读这套书,因为只有读了它,你才会意外又惊喜地发现:  
原来真实的阿拉伯,比《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更加神秘、诡奇;
被誉为“聪慧神族”的犹太人,其实一直被驱赶、被排挤;
一见钟情埃及艳后的凯撒大帝,活脱脱诠释了什么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几乎没有一部历史书,能够像它一样,如此完整、全面地书写“全球通史”。  
论时间经纬——
从300万年前人类诞生开始写起,一直讲到19世纪中期。
让你可以一口气读懂罗马帝国长达15个世纪的热血传奇。
英雄、美人、教皇、角斗士、奴隶……逐一登场。比《指环王》设定的世界观还要格局宏大、夺人眼球。

论地理纵深——
与其他一般简化过的世界通史不同。
全套6本书,真正囊括了当时所已知世界的所有地区。是的,你没看错,是“所有地区”!
按全世界7大洲分类编排
就拿亚洲篇来说,其他普通世界史,可能就讲到了:
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巴勒斯坦、韩国、日本、阿拉伯等这些著名国家。
但这套书可是用足足150万字的笔墨,把亚洲所有当时已知国家,全部讲了个遍。
包括帕尔米拉、小亚细亚诸小国、高加索诸国、越南、泰国、缅甸等,一网打尽。
论知识之宏富——
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的形成……包罗万象。  
无论你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神话传说、朝代更迭、历史演变,还是看他们的贵族八卦、宫廷娱乐、平民生活,翻开书,都不会让你失望!

不读它,无法想象:
神秘消失的米诺斯文明、玛雅文明,到底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圣经》中的“应许之地”耶路撒冷,为什么一直都是必争之地。
北欧神话中的英雄,为何跟中国的《山海经》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全书用小说的笔法,讲述严苛的历史。
首次出版,就被美国国会书馆评为“塑造人生格局的力量之作”
700多幅版画插图,图文并茂。第一批读者都反馈:
好久没有读过这么上头的历史书!
作者牛叉,不知道花了多少机票钱,才能写出这样鸿篇巨著!
9岁的儿子也跟我一起啃得津津有味,100个推荐,都给我买!
如果你也想一步到位,了解全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这套书强烈推荐闭眼买。
全面、好读、精彩、专业。
孩子读,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历史、地理,写作文,都会大有助益。  
大人读,每天读一小篇,涨知识、开眼界,培养内在的涵养。

这套精装版《全球通史》足足6本书
原价698元
限时特价299

出版社直发 正版书籍 放心购买


订单查看、物流查询、开发票,任何售后问题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在线客服咨询


出版社直接发书!(包邮,可开发票!售后服务加微信:aizhijun2023)

静嘉读书
在这里,与好书相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