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言论】聚焦“三度”让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文摘   2024-11-22 14:54   青海  

戳蓝色字“民和党建”关注我们哟!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流动党员管理事关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基层党组织只有做到精准管理有“温度”、教育管理有“深度”、作用发挥有“力度”,久久为功、持续用心,才能让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聚焦精准管理有“温度”,让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做好流动党员管理的基础在于精准摸底建立“信息库”,针对流动党员流动范围广、流动频次高等情况,要完善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台账和“政治健康”档案,并做到随时补充、更新,实现基础台账清楚准确。基层党组织采取“电话访、微信联、入户查、网格排”等全覆盖排查方式与“口袋党员”“隐身党员”“挂名党员”等取得联系。在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底基础上,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技术特长、务工地点、党费交纳等内容进行核实,做到“进出”有数、“去向”有底。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好主动联系流动党员责任,定期与他们开展谈心谈话,细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状况,建立稳定的对接联系渠道,及时准确对流动党员流动去向和管理实效进行有效跟踪监测,让流动党员始终在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聚焦教育管理有“深度”,让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由于流动党员经常流动在外且流入流出地点不够固定,出现了流动党员学习时间紧张、参与组织生活不规律、党员教育活动难开展等问题。面对这些难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要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档案,建立流动党员“线上+线下”学习机制,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点对点”结对帮学方式,通过线上网络送学、返乡补学、示范促学、书目寄学等灵活多样方式,组织他们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加强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要根据流动党员的年龄特点、文化层次、特长爱好、致富带富能力等实际情况,探索推行“流动党员科学管理、流动党员敬业争先、流动党员履职建言”等内容的教育管理办法,分类设定活动载体和目标,打破单位、行业、地域界限,积极开展开放式、互动式党内教育活动,不断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让流动党员通过思想浸润增强党性修养,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

聚焦作用发挥有“力度”,让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是衡量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引导流动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流动党员“双向联系”机制,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双向管理,坚持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与重点工作相结合,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让流动党员亮出身份,支持和鼓励他们中的一些优秀人才和行家里手深入农村牧区、乡镇企业、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等领域开展创建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担起“建设他乡、服务群众、回报故里”的责任,组织他们在引领群众致富、倡导文明新风、化解矛盾纠纷、帮扶困难群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利用节假日邀请在外人才、流动党员返乡参加座谈,分享返乡所见所感、畅谈创业致富经验,使他们无论流动在哪里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价值在为群众服务奉献中得到体现,让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热量之源。

★识别二维码

一心跟党走★

来源:共产党员网










民和党建
传播党建理论,聚焦党建动态;展示党建成果,宣传党建工作;教育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