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村外丨吹过东坡的风,终究吹进了这里

文摘   2024-11-15 18:21   江苏  


吹过东坡吹过的风,算不算相逢?

走过东坡走过的路,算不算相惜?

喝过东坡喝过的水,算不算相契?


四年前的那首《听闻远方有你》,似乎量身唱出了这山那水、此路彼村,她们便是村前村和香泉村,千年前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与好友在滆湖泛舟西行,领略滆湖两岸的旖旎风光,游览湟里,留下足迹。故,想与坡仙隔空凝望,到湟里的村前与香泉,定不虚此行。





没有东坡的直接诗词,诉说他饱览滆湖之后的抒怀,却可借用清代诗人赵翼的《舟叶》,猜测千年前的东坡先生,或许会有同感:扁舟夜泛滆湖东,一片清秋月满空。贪听吴歌忘坐久,满身衣湿露濛濛。


“步芸桥”“安欢渎”“芸渎”……一个个听似来自天上的名称,均与东坡有着莫大的联系。从孟津河入口进入滆湖,一阵大风吹来,小船险些失去平衡,被吹到了湖边的渎口。随后,东坡探出船窗,见大风虽息,乌云远袭,湖波犹泛,便在港口的勒船石上题下了“安欢渎”三字。


行船中,东坡闻得岸边琅琅书声,更加敬重此处耕读之风,为此村题下“耘读”二字,后因该村有入滆湖的渎口,故易为“芸渎村”。船向西,景入眼,几经弯曲折角,东坡出口成章:“一曲成市,名曰湾头”,便也有了“湾头村”的美名。


许是腻船了,东坡改游湖为行走,上岸之后看到乌云散去,更是心情大好,恰东坡步行至桥上,更为桥取名“步芸桥”。天色渐晚,东坡对着好友说:“晚步来到,就此借宿吧。”便临水找了户人家借住一宿,此村遂称为“晚步村”,如今,“晚步村”改为“迈步村”。






满满的东坡印记,便是村前村最大的历史资源。深谙发展之道的村前人,更做足了水的文章,将62个小微水体统一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还原蓝天碧水,更映射着东坡曾经的偏爱,加之还原的亭台楼阁、亲水平台、人行步道,倘若忽略时空的约束,或许真能与东坡先生一起,呼吸着带着乡村芬芳的空气吧!



如果说,东坡留给了村前村值得“傲娇”的文化底蕴,唯一可以与之“匹敌”的恐怕便是香泉村了,因为,香泉村的村名便由东坡所取:“泉香冽,能愈病”。


拥湖揽河的香泉,诸水汇流,鸟语花香。东坡从村前村来到邻村的香泉,喝得村庄内一口井水,感叹起香甜,更治愈了自己的疲倦,修建井栏,方便村民取水安全,更留下了香泉村的村名,沿用至今。


古井延续至今,为建常州东坡公园,井栏便被园方取走,香泉人在井台外重修了井栏,还原“东坡饮泉”典故。除了香甜的井水外,井旁的香泉亭更会让人留恋,民国时期村民集资修建的亭楣上,留有“坡仙遗迹”牌匾,供游人赏鉴。


从村前到香泉,需要走过横跨孟津河与孝感渎的陡桥,途经此桥时,直至桥顶,东坡气喘吁吁,便说了句:“此桥够爬!”从此便有了够爬桥之称,后因乡人方言习惯,讹为“狗爬桥”。除却东坡留下亭与井,更有古刹、百步三桥等,形成了香泉八景。




借势东坡,振兴香泉,沉淀着古韵的香泉村,利用东坡文化,建起了东坡文化广场、东坡诗词长廊,全面推进“东坡文化村”建设。同时,以彩绘漫画为载体,将宋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教育、村规家训等传统文化同党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时代新思想结合起来,在遍赏自然美景的同时,领略香泉村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情。



一个文景交融的诗意香泉

正从千年历史中走来

走入文旅交融、乡村振兴的当下


东坡,这位留下了无数诗词的文豪,为村前与香泉沉淀了富有的灵魂,更将独特的风骨镌刻进了两村的基因之中。

漫步在村前村的亭台楼阁间,仿佛能听到东坡先生那悠扬的歌声;而走进香泉村,东坡饮泉的典故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每一滴水都蕴含着东坡的才情,每一块石都铭记着东坡的足迹。村民们以东坡为骄傲,以文化为根基,正携手打造着一个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新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乡村振兴的奔赴蹄疾步稳,重塑了两村新的发展。村前村与香泉村不仅注重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更致力于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他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未来的村前村与香泉村 | 

将不仅仅是人们追忆东坡、品味历史的地方,更将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和人们心灵栖息的家园。它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让东坡之风永远吹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听闻东坡在此

不必跋涉千里

追逐沿湖的风景

带着东坡的诗意

相随相伴,像风一般

走了万里

归来依旧美丽!





供稿:党建办 宣传岗

编辑:湟湟

审核:湟湟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幸福湟里
推介千年古镇,展示湟里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