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2月健康提示

文摘   2025-02-04 21:05   新疆  

二月正值我国传统春节假期,是返乡出游的高峰人员流动性大,过节聚餐多。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

同时,天气寒冷取暖时炭火使用不当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需重点关注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干咳、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

预防小贴士:

(一)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二)提倡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及咳嗽时遮住口鼻。

(三)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密切接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四)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主要通过食物、水、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发生感染的高发场所。

预防小贴士:

(一)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或过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洗干净;加工食物时应生熟分开,烹饪时将肉类和海鲜彻底煮熟;同时要注意餐具卫生和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二)勤消毒、勤洗手。饭前便后、手脏时、触摸公共物品后要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清洗双手,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

(三)若家中出现急性胃肠炎患者,病人的饮食用具及生活用品尽量与家人分开。发生呕吐、腹泻后,及时消毒并清理排泄物。

(四)学校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及时发现出现腹泻、呕吐相关症状的儿童、学生,并做好污染物品的消毒和清理。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做好校内食品和饮水卫生安全监督和管理。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最为多见。

春节期间,各类宴席、聚会聚餐等活动激增,食品种类繁多,是食源性疾病高发、易发时段。

预防小贴士:

在采购食品时,要到规模大、信誉好、食品质量把关较严的商场或超市选购;定型包装食品要注意查看品名、厂家、保质期等,不要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

熟食、果蔬与生肉分开存放以免交叉污染;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烹调要煮熟、烧透,凉菜、卤菜等进食前先回锅,保证煮熟煮透。

外出聚餐时,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不要到无证照摊贩处就餐在外就餐时,要注意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餐厅或摊点,羊肉串、鱿鱼串、烤鸡翅等要烤熟烤透,非专业门店的牛排最好选择全熟。

家庭聚餐时,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和身体抵抗力降低,增加患病风险;要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要再次洗手。

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立即向当地监管部门报告,同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呕吐物和相关票据,以备相关部门调查中毒原因和溯源。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全年均可发生,11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月份,12月至次年1月达到高峰。当前天气寒冷,在相对密闭的室内烧烤或者围炉煮茶、烧炭取暖、紧闭门窗用燃气做饭等这些行为,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小贴士:

室内使用煤炉、炭火取暖时,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不要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时注意通风换气。

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

(三)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早期泄露难以发现,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早发现一氧化碳泄露,避免发生中毒。

(四)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反应迟钝等症状,应尽快开门开窗通风,脱离危险环境。如发现可疑患者,应在保证个人安全前提下,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同时叫救护车,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春节假期相关健康问题

二月正值新春佳节,各种出行、社交活动增加,公众需要防范交通事故、饮酒过度和消防事故等意外伤害。

预防小贴士:

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行驶,不酒后驾车,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

不空腹、不过量饮酒,不喝来历不明、成分不清的药酒。

遵守各地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燃放烟花爆竹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燃放时掌握正确的方法,燃放后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儿童不能在没有成人监护的情况下燃放烟花爆竹。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个人卫生和膳食均衡,不要暴饮暴食,科学锻炼。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来       源:新和县疾控中心

推荐阅读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新和县零距离
倾听百姓声音,讲述新和故事,“龟兹故地、白马古河、东汉都护、安西首镇、千年新和”,欢迎关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5120200016 新疆网络举报电话:0991-2384777 http://www.xjwljb.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