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即将迎来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将春节文化内涵传递给孩子,在欢度佳节的同时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我国春节申遗成功
春节是迄今为止流传历史最久、流传地域最广、过节人数最多的中国节日,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第一大节。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向世界传递“中国自信”的文化信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文化认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大家在中华文化传统的浸润之下,在具体的文化实践过程中,加深文化认同。
春节申遗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保护手段,申遗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复兴的过程。近些年,不少地区开始重拾传统春节习俗,龙狮舞、庙会、社火表演……春节民俗活动复兴让不少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浓。同时,“春运”“春晚”“抢红包”等活动,也为春节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申遗成功,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春节所彰显的人类一致性和文化创造力的认可,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文化期待。我国推动春节申遗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行动,春节也将成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纽带。
腊八
1
腊八粥
2
腊八蒜
小年
祭灶
小年到除夕
1
扫房子备年菜
2
贴春联
除夕
1
团圆守岁
2
压岁钱
正月初一
1
放鞭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
拜年
吃完饭,我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两只手被握得很暖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正月十五
看花灯吃元宵
元宵主要在观灯。观灯成为一种制度,比较正确的记载,实起始于唐初,发展于两宋,来源则出于汉代燃灯祀太乙。
沈从文《过节和观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国民俗文化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
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古往今来
吟咏春节的诗词名篇佳作
脍炙人口
家长可以提前准备好以下古代经典诗词
和孩子们在当今春节的热闹气氛中
一睹古人的春节“氛围感”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述怀(一作明月引)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
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新春
宋·詹初
岁月新更又一春,迎春还是旧年人。 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日日新。
己酉新正
元·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来 源: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等
推荐阅读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