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
2025.2.2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
2025年2月2日,我们迎来了第29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Protecting Wetlands for Our Common Future)。
穆桑达·蒙巴博士
《湿地公约》秘书长发表声明
人类生活依赖生机勃勃的湿地。湿地是许多濒危和受威胁物种的家园或繁殖地,许多特有植物和动物只能在特定的湿地生存。湿地除了提供的清洁水和食物,还通过减轻风暴潮、洪水和干旱的影响,来帮助预防自然灾害。
健康的湿地对于气候调节、适应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都至关重要。然而,不可持续的发展、污染和气候变化继续威胁着这些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为了我们的未来共同保护湿地,需要在政策、法规和社区倡议方面进行合作,以促进对湿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合理利用。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纪念活动提高了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依赖湿地,从这些重要的环境中获取养分、灵感和复原力。
湿地公约秘书处诚邀您加入2025年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当天的主题是“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
此外,2025年世界湿地日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其主题与定于2025年7月23日至31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相同。每三年,各缔约方政府的代表会面,就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决定,并商定未来三年的工作计划。
在2024年世界湿地日,我邀请您以下面三种方式采取行动:
1. 做出有意识的选择,停止污染湿地;
2. 加入全球努力,保护和可持续地管理湿地;
3. 参与当地的湿地恢复工作。
通过采取上述行动并与秘书处和其他人分享您的湿地保护故事,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今年的世界湿地日,与我们互动,并关注我们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庆祝活动。
湿地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气候调节器”和“物种基因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 促淤造陆、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保护好湿地,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湿地保护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00多万公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200多个,全国湿地面积达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初步建立了湿地保护体系。目前,我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58处、国家湿地公园903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湿地生态旅游、湿地自然教育等蓬勃兴起,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湿地力量。
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出台《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2023年6月开展的行动计划中期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南方五省区已累计营造红树林4656公顷、修复红树林4752公顷,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2023年,中国加快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各项筹建工作,参加并促成《湿地公约》第6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中国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成为独立运行、非营利的政府间国际机构,面向公约缔约方和其他有红树林分布的非缔约方国家开放,通过知识共享、技术合作、宣传教育和试点项目等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全球合作。
互花米草防治是中国开展湿地保护修复的长期性工作,印发《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近年来,中国开展专项行动,安排中央财政互花米草补助资金,不断加大互花米草防治力度。国家林草局组织编制《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指南》《互花米草监测技术指南》,启动“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应急揭榜挂帅项目,完成全国互花米草调查,印发《全国互花米草调查报告》,建立互花米草分布基础数据库,并据此全面推动各省开展年度除治任务落图工作。当前,福建、山东、辽宁、海南等省已完成全域范围内互花米草清除工作,全面转入管护和生态修复阶段。
▲不破坏湿地
▼合理利用湿地
▲恢复湿地
▼保护湿地
来 源:中国湿地保护协会
推荐阅读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