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浙江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重大决策部署。20年来,浙江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旅游业作为全省重要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文旅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浙江进一步深化文旅改革,吹响打造“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和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冲锋号,持续优化文旅服务品质,健全现代旅游业体系,真正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
湖州吴兴区:文化赋新韵 旅游展新颜
今年以来,随着西塞山旅游度假区成功晋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州市吴兴区的旅游业发展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掀起文化赋能旅游的新高潮。 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十年磨剑一朝成名,成为“国字号”招牌的背后,离不开对千年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自2015年西塞山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吴兴文旅依托千年茶文化和西塞山的历史文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化文化基因解码,通过创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推出“陆小羽”IP形象、举办陆羽茶文化旅游节、出版茶文化书籍等举措,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那一杯好茶背后的故事。这不但深化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也让吴兴旅游产业的发展具备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消费人群。 吴兴区还通过引进文化项目与系列活动,强化文化地标建设,使当地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以打响“茶经圣地、诗意江南”品牌为目标,一系列茶文化展示、教育、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基地陆续建成,加之先后承办世界乡村旅游大会、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等大型会议活动,吴兴区成功营造“诗和远方”的浓厚氛围。 聚焦“文化+”和“旅游+”,吴兴区将自身定位提升至更高层次,不断推动旅游产业向更加综合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近3年,吴兴区累计招引建设亿元以上文旅项目20个,总投资156亿元,推动旅游业由“量”向“质”转变。这背后,不仅仅是资金和项目的落地,更是人才、文化、创新的齐聚一堂。通过打造新业态集聚地、创新创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等举措,吴兴区不仅为本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还促进了人才的回流,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的繁荣,使得旅游产业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紧随浙江文旅深度融合的步伐,吴兴区再度以独特视角和创新模式,拓宽文旅边界,发展夜经济,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旅体验——《青绿湖影》清丽江南文化主题行浸式滨水夜游。一湖碧水、一曲渔歌、一色夜景,以湖州悠久灿烂的文化底蕴为基础,《青绿湖影》借助现代声、光、影技术,通过新颖独特的表演形式、美轮美奂的光影舞美以及扣人心弦的演出编排,将江南水乡的夜色、历史和文化完美融合,为吴兴区的夜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将江南文化和生态文明的魅力展示给八方来客。《青绿湖影》项目的背后,不仅是对传统旅游模式的创新突破,更是吴兴区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展望未来,吴兴区将以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新起点,不断丰富和发展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服务品质为新抓手,用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深内涵,着力构建高质量旅游发展新格局,为建设浙江旅游强省贡献“吴兴智慧”。 依山而建的古民居呈阶梯式层层铺开,错落有致。黄泥黛瓦、古树依偎、夕阳炊烟,修复后的杨家堂村如今焕发活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摄影爱好者前来,一探秘藏江南深处的金色风景。 这是丽水市松阳县文化复兴传统古村落的一个缩影。松阳地处浙江西南,已有1800多年历史,境内留存百余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2013年始,松阳率全国之先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拯救老屋行动”,注重文化传承,力求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特色,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松阳县系统性地推进拯救老屋、民宿利用、集中连片、旅居计划,推动“生长型”民宿经济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古村民宿第一县”。 松阳县注重古村属性,全面梳理和建立有条件可利用的老屋资源库,供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招商引资,推进“旅居计划”千栋老屋推广。同时,开展“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一宿一主题,激发艺术家、村民共同传承创造,让民宿有根、持续生长。三都乡松庄村的桃野民宿先后发起“乡村的年轻力量”全球艺术家驻留计划,引导留守老人参与涂鸦绘画,举办“村口的涂鸦”美术展,开发作品文创周边,“艺术共享,精神共富”的发展模式充分激活在地社区氛围。四都乡陈家铺村,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悬崖上,引入先锋书店、飞茑集等品牌,吸引160多位村民回乡就业。还有鸣珂里的非遗体验、有明堂的艺宿空间、艺术家自发创作小城系列视频、本土作家的乡村创作等,都在持续丰富松阳民宿的内容体验。 另外,松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松阳老街步行街持续推进老城遗产活化利用。如松阳文里街区项目,打造了文里“遗产型”民宿,植入童书店、咖啡厅、美术馆以及设计店等新业态,成为游客和本地居民同游、同赏、同玩的文化交流中心、获得世界未来城市计划特别奖。 松阳的民宿经济以一个“点”的力量撬动了乡村旅游特色化与现代化融合发展,并由此带动当地的生态农业发展和传统文化复兴。通过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销售、旅游地商品转化、乡村环境美化亮化、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和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民宿经济发展推进生态修复、经济修复、文化修复。 短短10年间,松阳民宿农家乐从最初的52家发展至目前的456家、床位5720张,综合营业收入超1.5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2000余人。 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下,松阳县将持续深入推进“浙韵千宿”试点工作,推进优质品牌民宿建设,优化服务、交通配套,提升整体品牌,立体营销,致力于打造旅游富民浙宿样板、中国古村民宿第一县。 杭温高铁的开通,无疑是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文旅格局中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对于金华磐安而言,这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新通道,更是一条贯穿城乡、链接心脉,促进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快速道。 以杭温高铁为纽带,磐安打破了传统旅游市场的空间限制,将原本远离长三角核心旅游圈的短板转变为促进区域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为顺应高铁时代对磐安文旅带来的深远影响,磐安县文广旅体局以高铁为轴心,以旅游政策为引擎,以系列营销推广活动为抓手,正积极构筑起一张紧密连接长三角及高铁沿线主要城市的“旅游网”,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化、精致化、国际化,向着“诗画浙江 康养磐安”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大步迈进。 磐安文旅结合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县内各酒店进行改造升级,确保了游客入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更在“软件”上用力,如培训导游讲解服务能力、组织文旅经营单位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等,均体现了磐安文旅未雨绸缪的前瞻布局。 高铁的速度带来的是人流,更是信息流。磐安文旅通过成立合作推广联盟、设计高铁主题旅游线路以及举办“村VA”舞台等特色活动,使得“身心两安 自在磐安”品牌更加响亮。特别是在杭州推广活动暨磐安专列首发仪式上,通过“诗画浙江 康养磐安”冠名列车,打造了一张流动的名片,让磐安文旅的知名度在长三角区域愈发响亮。 营销策略上,对高铁沿线区县,磐安开展“杭温高铁文旅宣传互动”,联合东阳、义乌打造“东磐义起游”精品线;整合磐安全县域文旅资源,全面铺开县域引流活动。对省外市场,组织“高铁+旅游”营销团队前往省外高铁沿线城市进行宣传营销推介,积极开拓省外客源新市场。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环环相扣,全方位促进旅游引流。 面对高铁时代带来的新机遇,磐安特别制定了《2024年磐安县高铁旅游奖励政策》。政策覆盖高铁专列、旅游团队、散客及宣传推广等方面,通过政府资金的导向和激励,鼓励更多的旅行社和游客选择磐安作为旅游目的地,同时通过多元化的宣传奖励,激发市场活力。磐安正利用高铁这一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积极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与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进行对接。 在高铁时代的洪流中,磐安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其作为浙江文旅发展新高地的魄力。未来的磐安,将继续以高铁为新起点,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将自然风光、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八方来客提供更多可能,为文旅产业增添更多亮点。让古镇向世界讲述桐乡故事
最近,中秋漫游夜晚会在嘉兴桐乡录制,并将于9月16日在bilibili播出。从乌镇景区的古染坊到古戏台,从《千里邀月》到《万象霜天》,从“月下蹦迪”到“虚拟歌姬”,每一个场景与节目都充满了创意与惊喜。
从20年前刘若英的《似水年华》到如今的中秋晚会,乌镇的一次次出圈,源动力是什么?
以“加法”联动
让文化IP赋能古镇发展
文化IP,一直是乌镇的生命力所在。再过不久,迈入第二个十年的乌镇戏剧节即将开幕。过往的十届乌镇戏剧节,平均特邀剧目超20部,最多一年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剧团参演,不仅培育了戏剧力量和艺术氛围,还融入了桐乡的生活方式,带动文旅、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以戏剧节为牵引,乌镇的文化传统和戏剧表达交流碰撞。石桥、码头、巷陌变成舞台和剧场,让更多没走进剧场的观众感受戏剧艺术;桃厂放映厅、夜游神音乐现场、子夜朗读会等文旅新空间成为嘉年华期间的必打卡地;乌镇大剧院、乌镇有戏FUN等演艺载体项目也在戏剧节的辐射带动下做优做强。将旅游度假古镇升级成文化小镇,正是桐乡的答案。
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在创新中发展。2014年,中国创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将峰会永久会址设在乌镇。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催生新的魔法效应,作为乌镇“金字招牌”的文旅产业也呈现出数字化、智慧化的新趋势,进一步提升了古镇的软实力。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营,乌镇打造了“智慧交通+智慧出行”示范新样板。无人驾驶汽车在白墙黛瓦间穿梭,极大提升了旅客、居民出行体验,也为智慧出行创造了更多可能。
这些年,乌镇还先后建成了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等一批重点展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科技之魅力。其中,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是全球首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秉持“生态、人文、科技”理念,向公众全方位展示互联网科技发展历程、前沿成果,沉浸式体验未来科技应用场景,生动展现互联网在塑造人类文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自2023年乌镇峰会启幕前正式开馆以来,该馆已迎接了一波又一波嘉宾、游客。
得益于戏剧节和互联网大会红利的持续释放,乌镇也开启了“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的发展之路,在历史、自然、艺术、人文、科技相辅相生下,塑造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格局,成了人人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
实现“乘法”效应
书写风雅桐乡新篇章
距离乌镇20公里的地方,也有一座古镇:濮院。除了小桥流水、诗情画意之外,这里还弥漫着独特的艺术和创意气息。和乌镇的发展轨迹不同,濮院给自己加上了一个“时尚”的前缀。
从濮院时装周到抖音创作者大会,再到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濮院时尚古镇在跨界融合中寻找着新的生命力,重新诠释古镇的表达。“中国不缺古镇,缺的是对古镇内涵的解读。差异性的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濮院时尚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濮院希望以全新的模式和姿态站到时尚前沿,并且紧紧联结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根基,拥有自己的视野和高度。
除了潮流时尚活动,历史文脉与时光影像也在赋予古镇深厚内涵。“吾拉濮院人”主题讲座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让年代久远的濮院故事在娓娓道来中重焕新意。
依托濮院时尚古镇的旅游资源,古镇与羊毛衫市场、运北美丽乡村等逐步形成多元旅游休憩链,塑造了差异化对外形象。濮院全域旅游拉开的大网,正网罗人气、流量,推动文旅与产业融合发展。
“一子落,满盘活”,古镇正是桐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子”。千年运河水与时代的信息流在这里并轨,悠长的文脉与国际化的时尚在这里交汇,古镇成为了中国对话世界的窗口;“文化+”已不再是一个该不该选择的问题,而是在于如何使之与旅游发展、产业升级、社会进步水乳交融,产生变革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文化为支撑的桐乡古镇发展模式探索,或许能够成为一种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