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
1995年,一曲《梦想天堂》响彻杭州大街小巷,朗朗上口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杭州自然景观、人文风貌与城市魅力的交织之美。
近30年来,这首歌始终萦绕在杭州人耳边,传唱度极高,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当《梦想天堂》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与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现场两度响起时,全场万人合唱,这个特殊的时刻又赋予了这首歌更动人的意义。
在许多杭州人心中,《梦想天堂》早已是市歌的不二之选。
8月31日,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将〈梦想天堂〉设立为“杭州市市歌”的决定》,《梦想天堂》正式成为杭州市市歌。
今天(9月2日)上午,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这一消息。
施雄风 摄
杭州西湖。陶朝坡 摄
今天,《梦想天堂》通用版MV也正式发布,由四位出生于2000年前后的新生代歌手来演绎,叶炫清、韩瑭、王家恒、冯宸铭他们都是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叶炫清是新杭州人,这几年一直生活在杭州。在她眼中,杭州是一座充满绿色的城市,越来越多的高楼并没有把青山绿水给淹没,“这大概就是梦想中一个城市最好的样子。”
受访者提供
接下来英文版、童声版和排舞版(纯音)也将陆续发布。此外,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将开启《梦想天堂》音乐创作计划,鼓励海内外音乐人、音乐爱好者对《梦想天堂》进行翻唱或再创作,赋予杭州市歌更丰富的表达。
时光在前行
音乐的力量不曾改变
《梦想天堂》诞生于1995年夏天,其词曲作者应豪曾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起创作这首歌时的情景。
当时,应豪的朋友组织了一场公益活动,想邀请他创作一首公益广告歌曲。起初,应豪找不到灵感,在家中苦思十多日,一无所获。
某天下午,雨后初晴,应豪临时起意出门换换心情。他沿着南山路慢慢骑行,行至涌金门时,抬眼一望便是水光潋滟的西湖,身旁还时有梧桐叶上落下的水珠,此等惬意,应豪不禁开始哼唱,“我们的家,住在天堂……”
灵光乍现,应豪回家后当晚就写出了整首歌,“没有刻意去想,就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就这样,一首饱含着对杭州炽热情感的歌曲一气呵成,很快,它就被传唱开去,得到了众多市民的支持与喜爱。
杭州西湖。陶朝坡 摄
从1995年至今,《梦想天堂》历经多个版本的变化——
2002年,杭州西博会开幕前,应豪将《梦想天堂》重新编曲,使得歌曲更有地方特色,这也是传唱最广的一版;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办,《梦想天堂》迎来了英文版,并重新编曲,听上去更加轻松柔和,适应国际化传播;2023年,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歌曲再次被重新演绎,加入了萨克斯的演奏,别具匠心。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翁持更参与了此次确定《梦想天堂》为杭州市市歌的前期论证工作。他告诉记者,当年创作完成后,应豪曾拿着《梦想天堂》第一时间与众多友人分享,他也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首充满自豪与真诚的家乡恋歌,多年过去了,虽版本多有变化,但当旋律再次响起时,仍能感到真挚的情感直击心灵,一如从前”。
“《梦想天堂》歌唱的内容符合大众对杭州的理解和期望,大家一直认可这首歌、喜欢这首歌,它所传达的精神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杭州人,那么由它来做市歌,我和同事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翁持更说。
手语姐姐把《梦想天堂》译成手语版
让更多人感受杭州的美好
正如翁持更所言,多年以来,在《梦想天堂》的影响下,无数人勇敢地在杭州这片热土上踏出追寻梦想的第一步,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创始人毛董莱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有心的姑娘还把《梦想天堂》译成了手语版。
毛董莱是一名听障人士,只能借助助听器听到声音。2000年,毛董莱从老家桐乡来杭求学,原以为会在陌生环境里感到不适应的她很快就熟悉了一切。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爱无碍’,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大气包容的城市,像我这样的听障人士也能快速融入其中。”毛董莱还清晰地记得24年前她在杭州经历的一切——入学没有遇到困难,同学是亲切友好的,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总有人能伸出援手。
“正因为如此,当我听到《梦想天堂》的时候,感触特别深,我觉得这首歌里所描绘的杭州和我当下正在亲身体验到的杭州别无二致,爱护我的同时给予我希望。”毛董莱说,“当时我就有一个特别冲动的想法,想用手语演绎《梦想天堂》。”
毛董莱正在和孩子们用手语演绎《梦想天堂》。受访者供图
毛董莱告诉记者,在听障人士的脑海里,音乐是一个模糊的名词,太多优秀的歌曲把世界上的种种美好汇编成旋律传达给世人,引发共鸣,而听障人士却很难拥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我们中的许多人只能靠看歌词来想象歌曲中描绘的场景,音乐少了旋律,感觉便少了许多”。
“做《梦想天堂》手语版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听障人士能从歌曲中感受杭州这座城市的美好。”毛董莱把音箱的声音开到最大,靠震动感受歌曲的律动,她对着镜子一遍一遍调整做手语的力度、幅度,“把感情融进动作里,手语也能用来歌唱。”
2000年年底,毛董莱完成了首版手语版《梦想天堂》的录制。2002年的西博会上,毛董莱与100多名学生登台,用手语为《梦想天堂》无声伴唱。
“我的许多学生告诉我,能从手语里‘听’见音乐的感觉真好,杭州确实是像歌里唱的那样,美好、包容、有力量,从那以后,我还把很多其他歌曲也译成了手语版。”毛董莱说。
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毛董莱登台表演,在她的演出完成后,杭州奥体中心上空响起了《梦想天堂》的旋律,“我激动地攥紧了拳头,热泪盈眶,平时不太唱歌的我跟着哼了起来。”
“《梦想天堂》描绘的就是我心中的杭州,成为市歌,当之无愧。”后续,手语姐姐想根据市歌确定的《梦想天堂》的版本,把手语版再重新录制一遍。
听歌听到流泪
歌里有着许多普通人的小确幸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上听到《梦想天堂》后感动到热泪盈眶的不止毛董莱一人,还有许许多多守在电视机前的普通杭州市民。
“完全没想到这首歌会出现在开幕式上,这波‘回忆杀’让我们全家人好好感动了一把,我更是有点红了眼眶。”王先生是1991年生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梦想天堂》,“电视里每天都放这首歌,学校搞活动的时候也会放,路边的音像店里都在放。”
杭州城市夜景。陶朝坡 摄
谈及个人对《梦想天堂》的感受,王先生表示,要分两个阶段来讲。
“第一个阶段就是学生时代,那会儿听这首歌,只是单纯觉得好听,旋律顺口,歌词也好记,常常会跟着唱。”王先生说,“直到现在,不用伴奏我都能背下完整的歌词。”
“第二个阶段就是参加工作以后了。”王先生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凭借着优惠政策,他和同学在杭州开起了一间小公司,虽然最终没能经营下去,但当地的政策力度和服务态度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先生说,在经历这些事情之后,再回过头来听《梦想天堂》,别有一番感触,“还是要感谢家乡给我这么一个创业机会吧。”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的老平房是建在江城路上的,多年前早已搬迁住进了楼房,老房子原址上也早就盖起了高楼,他觉得,杭州一直在变,而且变得很快,但杭州依然是那个杭州,有人情味,是个追逐梦想的好地方。
“《梦想天堂》当市歌,我举双手支持。”王先生说。
《梦想天堂》不仅是许多主城区市民的回忆,周边区县的市民也对这首歌极为熟悉。
“《梦想天堂》当年火到什么地步呢?身边同学随便拉一个出来都会唱,成为市歌,也算是众望所归了吧。”家住富阳的钱女士说,那时候,每天晚上和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机,调到本地电视台,看新闻,听这首歌,然后再看电视剧,“这是我觉得最幸福的时候。”
看来,《梦想天堂》里不仅有西湖的秀美、奔流的钱江,还有着许许多多杭州人的梦想与小确幸。
来源:潮新闻
记者:施雄风
责任编辑:郭海峰
审核:付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