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启动仪式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两周年浙江主场活动在杭州余杭举行。
今年8月,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与质量保持“双领先”,培育各类非遗工坊1000家,举办非遗主题时尚秀200场,实现非遗品牌联名500(件、套)、各类专利突破8000项,非遗保护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传承发展活力有效激发,非遗当代价值充分彰显,形成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浙江非遗,如何激活年轻力量,让老手艺更年轻?会上,余杭区、鄞州区、苍南县、东阳市、临海市五地分享了实践经验。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亮点?
余杭:书写径山茶全球故事
余杭径山是茶圣陆羽著经之地、茶道起源之所,千年前的一叶嘉木,正是从这里出发,远跨重洋、香飘海外。聚焦全频共振,余杭生动书写径山茶全球故事。
一方面是以“学术力”加强文明互鉴。余杭持续举办中日茶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径山茶宴参加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演,编撰“茶和天下共享非遗”中国茶文化传承传播与高质量发展论文集,“茶道之源”国际影响力不断升级。
其次是以“年轻化”促进破壁出圈。余杭探索“非遗茶+游戏”,携手腾讯游戏推出《径山寻遗录》,推广年轻用户破千万;“天下径山茶道之源”余杭非遗茶生活系列活动入选首届全国非遗传播活动创新案例。
最后是以“国际化”推动文化出海。径山点茶亮相首届良渚论坛“艺汇丝路”外国艺术家采风活动;赴白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开展茶文化交流;借助巴黎奥运会平台开展“径山茶X法国香水”系列宣传。
鄞州:融入公共空间,让非遗品牌“活起来”
作为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近年来鄞州融合打造“空间+”新业态。
融入文化新空间,鄞州着力打造一批以非遗为主题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嵌入式文化新空间,推动非遗与城市建设、群众生活有效衔接。
融入演艺新空间,创新“非遗+演艺”模式,让非遗以更加生动、年轻的面貌走进大众视野,也为演艺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融入社区新空间,推动非遗元素融入党群驿站、健康驿站、小哥驿站等社区新空间,形成一张覆盖鄞州22个镇街的“非遗地图”。
苍南:非遗助力共富,带动乡村振兴
传统工艺市场化运作,不仅增加了工艺从业者的收入,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推动非遗企业与苍南各乡镇13家农村合作社联建合作,累计派发传统工艺订单50000余件,近百名留守妇女直接参与订单制作,人均月增收1500元,累计带动1000多农户参与原材料种植、加工,人均年增收20000元以上,实现生产非遗衍生品100种以上,年产值2亿以上。
东阳:“非遗+影视”,助力传统文化出海
东阳依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优势,解码非遗技艺,将木雕、中医、美食等数十项非遗元素紧密融入热门影视剧,讲好中国故事。如,电影《封神》第一部“置景木雕”155人都是来自东阳的木雕匠人。欢娱影视出品的《尚食》以弘扬非遗美食文化为主题,在新加坡地区广受好评;文化都市剧《正好遇见你》采用“戏中戏”的形式,浓墨重彩地介绍了近20种文物和非遗项目。
临海:打造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县域样板”
针对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知识产权立法供给疲软、权利主体难以确定、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临海积极探索非遗赋能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搭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平台。
2023年,临海市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助力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在全国率先开展非遗知识产权公知公用工作,以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为重点,临海界定“私权”和“公权”,保护非遗技艺“压箱底”绝活。
同时,临海开展多部门协同合作,凝聚行政、司法、社会三方保护合力,以高压态势打击非遗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在浙江,非遗走向世界、走入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更是凝聚合力,以制度与政策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保驾护航。非遗与大众的距离,也因此越来越近。人们不再满足于只做“看客”,而是去探访、去触摸、去体验,真正连接起过去与现在,让厚重的历史轻快地穿越到当下,住进年轻人的心中。
来源:潮新闻
作者:郭海峰
责任编辑:郭海峰
审核:付培荣